新華網 正文
人民日報鐘聲:穩中有進,見中國底氣
2019-09-05 09:12:07 來源: 人民日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一段時間以來,盡管美方一些人不時誇大中美經貿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但事實一再證明,中國經濟有足夠韌性來應對各種不確定性,經貿摩擦阻擋不了中國發展的步伐。逆境中穩中有進的中國經濟,讓世界更清楚地看到中國應對風險挑戰的能力與底氣。

  中國底氣在于“穩”中韌性足。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嚴峻,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今年上半年仍實現同比增長6.3%,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增速趨緩的大背景下成色十足。經濟學家們紛紛指出,觀察中國經濟,需要將增長率和“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和影響”結合起來進行分析。近14億人口的市場、9億勞動力、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1.7億受過高等教育和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資源,使中國經濟有強勁的內生動力、廣闊的轉型升級空間,有條件、有能力化解經貿摩擦帶來的衝擊。

  中國底氣在于“進”的高品質。“從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到人工智慧和生命科學領域的突破,中國本土創新的跡象隨處可見。”有感于此,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用“非同尋常”來形容中國經濟轉型進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新舊動能加速轉換,使中國經濟活力得到有效釋放。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指數比上年增長28.7%,創新驅動指數增長21.8%;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1.7%,工業高端化步伐明顯加快。增強産業鏈韌性,提升産業鏈水準,中國有巨大潛力。正如西班牙中國問題專家胡利奧·裏奧斯所指出:“中國經濟受到的壓力在結構轉型等領域轉化為動力,內需和創新因素尤為突出。”

  中國始終堅持做好自己的事,是迎難而上、化危為機的關鍵。面對國內外明顯增多的風險挑戰,中國適時適度實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六穩”工作,積極有效對衝外部影響。8月以來,一係列重大舉措相繼出爐:出臺20條穩定消費預期、提振消費信心的政策措施,新設6個自貿試驗區,布局區域經濟新發展,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德國《焦點》周刊近日的報道指出,許多西方學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在穩定經濟上比西方手段更多。

  中國經濟的成績單告訴世人,中國正在認真推動發展目標的落實,努力把發展的勢頭保持下去,造福本國人民,也惠及世界各國人民。反觀一門心思升級經貿摩擦的美方一些人,不停地拋出害人的“回旋鏢”,最終又飛回來打在自己身上,同時加劇了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美國經濟增速下調,出口下降,企業投資低迷,金融市場收益率曲線倒挂,8月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創2012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美國供應管理學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美國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跌至49.1,為2016年1月以來最低水準,而且跌破數值為50的“榮枯線”,意味著美國制造業出現萎縮;其他國際機構的統計數據則顯示,8月美國制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已跌至2009年9月以來最低值。這些充分説明,貿易戰沒有贏家,升級經貿摩擦不利于中美兩國,也不利于世界。

  經濟全球化時代的經濟發展,拼的是實力智力,靠的是合作共贏。面對風險挑戰,中國有足夠信心和能力化危為機,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那些以為憑借什麼手段就能遏制中國發展大勢的企圖,終究無法找到現實注腳。

    國際銳評:中國企業在風浪中穩健前行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人民日報鐘聲:穩中有進,見中國底氣-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4962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