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美國企業家:抱歉,總統先生,我們不走!
2019-08-28 11:16:40 來源: “世界觀”微信公眾號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美國領導人上周發推特稱,要求美國企業離開中國或者回到美國開設工廠。美國來華企業家、喜林苑創始人Brian Linden特此給“世界觀”投來一封寫給美國領導人的信,翻譯如下:

  2004年,我和我的妻子帶著兩個兒子(當時分別是七歲和九歲)放棄了我們在美國的事業,賣掉房子,來到中國,追求一個飽含理想主義和尊重的夢想。我們當時的目標是創辦一家可持續性的社會企業,通過有形和無形的貢獻,體現企業的價值觀和對中國文化的崇敬。我們家帶著這種使命來到中國,在過去的十五年裏不斷精益求精。最初只是一家小旅館,現在卻令許多人領略了中國文化遺産的美麗和智慧。

  我們保護的建築反映了這種模式的有形的理想。修復這種建築需要比新建築投入更多金錢、時間和照料。我們認為,這種保護工作體現了我們推廣中國文化遺産的莊嚴承諾,而且標誌著我們創建社會企業邁出的第一步。

  從商業角度來看,我們明白,文物建築的舒適性往往無法和那些愈加富裕的旅客期待中的酒店相比。修復硬體固然光榮而且重要,但還不足以達到酒店的商業運作需求。沒有獨特的“軟件”,我們就無法作為一家旅店競爭和生存。

  我們開始從該地區的本土文化和傳統,最重要的從當地的人民那裏,尋找“軟件”。我們認為,世人急于迎合迅猛發展的旅遊業,選了一條容易的路:投資“硬體”,因為“軟件”需要時間和精力來發展。奇特的建築和與之無關的特色,比如大浴缸、大電視和法國酒窖成了許多旅客的常規期望。旅客變得習慣于重視硬體,輕視軟件。在這種模式中,目的地的文化和社會資源不如酒店的實際舒適度重要,而這種舒適度一般是由非本地的工作人員設計和管理,很少能有好處沉淀到本地社區。

  我們的社會企業旨在扭轉這一趨勢。我們自己作為異鄉客,也一直被當地人民和我們的互動所激勵。我們認為,人們正在借膚淺的舒適之名破壞旅行的本質。我們相信,本地的經濟動蕩對當地人沒有好處,我們希望激勵鄰居和旅行者,讓他們體驗過一種更加可持續的模式之後同樣也産生向往。

  冒著風險,我們辛勤工作,事必躬親。我們賣掉了美國的房子,放棄了事業,把每一分錢都投進了這些項目中,在家裏教育兩個兒子,直到他們上大學。中國成了我們的家,中國人像家人一樣張開懷抱歡迎我們。我們從未想過離開這個特別的地方。

  1984年8月,我第一次來到中國,待到1988年。中國給我和我家人一個追夢的平臺。我們最初能獻給中國的只有熱情和尊重;作為回報,中國沒有讓我們失望。我們堅信,美國必須帶著尊重繼續與中國來往。中國有句諺語,“風向轉變時,有人築墻,有人造風車。”時代變化,但機會也很多。我們不要築墻。

  總統先生,我們拒絕離開這個偉大國家及其人民。身為美國人,我們很自豪,但中國現在和未來都是我們的家,我們也同樣為之感到榮幸。

圖集
+1
【糾錯】 責任編輯: 周楚卿
美國企業家:抱歉,總統先生,我們不走!-新華網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2410112493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