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為了胸前的五星紅旗——記第20批援讚醫療隊醫生王軍旗
2019-05-28 11:33:50 來源: 新華網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新華社盧薩卡5月27日電  通訊:為了胸前的五星紅旗——記第20批援讚醫療隊醫生王軍旗

  新華社記者彭立軍

  5月一個工作日的上午,在贊比亞首都盧薩卡市的中讚友好醫院,二樓耳鼻喉科診室外,兩條長椅上坐滿了等待就診病人。診室內,援讚醫療隊耳鼻喉醫生王軍旗正頭戴額鏡,手持棉棒,低頭仔細為一名贊比亞兒童檢查鼻腔。

  一個上午,王大夫接診了二十來名病人。

  “非常充實,收穫很多。”午休時間,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這樣回顧自己的一年援外工作。

  “剛來的時候,每個上午能接診10名病人左右,後來越看越多,因為大家知道這裡有中國醫生。現在平均能接診25名病人,多的時候能有30多名。”

  “周五是手術日,平均要做4&手術,有時候甚至8&左右。另外,醫院還會安排手術周,一個星期大約能做近30&手術。”

  王軍旗在第20批援讚醫療隊中年齡最小,除日常工作外,他還兼任隊裏的出納、司機、廚房採購、駐地水電管理等工作。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讓他成為隊裏的開心果,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軍旗”。

  “工作認真負責、生活積極向上、技術精湛、樂於奉獻。”醫療隊隊長姜宏衛這樣評價這位小兄弟。

  “沒想過能來贊比亞執行援外工作,來之前曾經擔心因為援外工作導致業務被落下,”王軍旗説,“後來發現自己能做的事情特別多,開展了很多新工作,包括贊比亞第一例耳內鏡下鼓室成型手術。”

  援外一年間,王軍旗有三項手術類型填補了贊比亞空白,有十余項手術填補了該醫院的空白。

  “在生活上也比較充實,在這裡有很多的時間去思考學習,可以制定讀書計劃,閒暇時我也在自學吉他。”

  在談到與外國同事的相處時,王軍旗説:“開始時大家還不熟悉,後來隔閡感逐漸減少,他們會拉着我嘮家常,分享彼此間的‘小秘密’,還時不時給我帶一些當地的食品。”

  “還記得第一次和科室主任合作手術,是給一名9歲的男孩切除右側鼻腔腫瘤。手術中利用了中國政府剛剛捐助的內窺鏡係統和電凝係統,成功把腫瘤的根蒂徹底去除。”王軍旗説,孩子父親術後激動地稱讚他是“上帝派來的使者,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穿上白大褂就代表着國家,我能看的病一定要看好。”王軍旗看了看胸口別針上的五星紅旗圖案説:“遇到困難時,不提別的,單是這紅旗,就讓我心底裏涌出無盡的力量。”

  在中讚友好醫院工作了4年的露絲·皮裏醫生對記者説,中國醫生教會了他們很多,也幫助了很多患者。現在很多外省市甚至鄰國的病人也會慕名而來,因為“這裡有一位王醫生”。

  中國援贊比亞醫療隊是中國在當地的一張名片,是中讚友誼的使者。1978年以來,中國已向贊比亞派遣20批醫療隊、546名醫生。2019年4月,贊比亞衞生部向中國第20批援讚醫療隊全體28名隊員頒發讚中醫療合作勳章,以表彰他們為贊比亞醫療衞生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讚衞生部長奇盧菲亞説,醫療隊不僅帶來優質醫療服務,還幫助贊比亞培訓一批高水平醫務人員,提升了贊比亞醫療衞生服務水平。

  午後陽光灑進小小診室,王軍旗的臉上蕩漾着笑容。一年援外工作即將結束,等待他的將是下一段精彩人生旅程。

+1
【糾錯】 責任編輯: 王佳寧
新聞評論
加載更多
張家界雲海
張家界雲海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第72屆戛納電影節閉幕
國際·一週看天下
國際·一週看天下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鏡觀中國·新華社國內新聞照片一週精選

01002003030000000000000001119921112455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