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記者董瑞豐)我國科學家在一項對早期鳥類卵泡化石的最新研究中,進一步確認了從恐龍到鳥的一段演化進程。這項成果近日由國際學術期刊《通訊·生物學》在線發表。
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周忠和團隊完成。這也是這個團隊繼2013年對早白堊世(距今約1.2億年)鳥類卵泡做出重要研究後,對相關標本研究取得的最新進展。
從恐龍到鳥的演化涉及一係列關鍵特徵的改變,生殖器官就是其中之一。比如,雌性恐龍體內和現在的爬行類動物相似,仍保存兩側的卵巢及輸卵管,但絕大多數現生鳥類的雌鳥僅保留了左側的卵巢及輸卵管。
從什麼時候開始,鳥類丟失了一側的輸卵管?2013年,周忠和團隊在早白堊世的熱河鳥類以及反鳥類中,發現早期鳥類已經只在身體左側保留一個有效的卵巢和一條輸卵管,進而推測身體右側卵巢和輸卵管的退失可能發生在恐龍向鳥類過渡的階段,很可能與適應飛行需要的體重減少有關。這項研究彌補了從恐龍到鳥演化的缺失一環。
但論文發表後,部分學者質疑軟組織能否保存如此長時間,並猜測卵泡化石實際上是胃裏未被消化殆盡的植物種子。
為此,研究團隊近年來通過高分辨率CT、能量色散X射線譜、骨組織切片染色等技術手段,對卵泡化石和現生標本進行對比研究。研究結果進一步確認了卵泡化石,並展現出高分辨細節特徵,包括可收縮的肌肉、血管化的組織等,這與現生鳥類相關組織相似,而與食入種子的假設不符。
近20年前,我國科學家在遼寧發現了原始熱河鳥的化石,這是我國境內所發現最原始的一種鳥類,為鳥類恐龍起源説提供了重要證據。

加載更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
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