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正文
智能化時代後勤保障啥模樣
2019-12-03 16:05:11 來源: 解放軍報
關注新華網
微博
Qzone
評論
圖集

    閱讀提示

    當前,智能化正滲透到社會生産生活的各個方面,戰爭形態不斷向信息化深度演進、向智能化快速發展。科技和軍事上的這些深刻變化對後勤保障必然産生深遠影響。未來戰場上,人、裝、物泛在互聯,各類作戰、保障實體有機融為一體,智能化保障平臺主導一切後勤保障活動,萬物互聯、智驅保障的全新後勤保障模式初露端倪,顯現出融合蓄能、聯合聚能、精準釋能的新趨勢,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未來戰場後勤保障模式。

    構設精確智能保障

    精確智能保障,實質是基于資訊網絡技術和AI技術等新興前沿技術,按照以“精確”換時間、換空間、換效能的保障思路,強化“零預算”“零庫存”“零傷死”保障理念,精確預測保障需求、運用保障力量、釋放保障效能、調控保障行動、實施保障評估,實現適時、適地、適量、適用的保障目標。

    精確智能保障,核心是聚焦破除保障的“兩個迷霧”,解決保障有“數”的問題。實現精確智能保障,根本路徑是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轉變,關鍵是將傳統機械化時代多等級、多專業運作,優化調整為信息化時代的扁平化、網絡化運作,形成標準化、可重復、低成本的保障新業態。通過對作戰和保障裝備進行信息化改造,使繁重的“體能型”“機械型”保障讓位于“腦力型”“智能型”保障;通過“數字地球”“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新興技術,將戰爭的消耗、預算精準地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使之成為“算得清”的戰爭;通過指揮資訊係統、軍事物流資訊係統、單兵單裝資訊係統一體融合,構建戰場智能物聯網,精確掌控“要什麼—有什麼—在哪裏—怎麼給—如何評”的核心流程,實現“人員流”“裝備流”和“物資流”的自動感知,物資器材消耗的實時獲取,在儲、在運、在修裝備物資的精準掌控,保障任務狀態的智能監控,極大提升快速響應能力、戰場適應能力、態勢感知能力。未來智能化保障無需大量庫存和預置預儲,通過智能模擬倣真係統能夠使作戰需求端與供給端有效對接,避免産生庫存成本和時間成本。後勤保障機構可以像手機“微信”一樣處理業務,像“快遞”一樣供應器材,像“滴滴”一樣安排車輛出行,像醫院“挂號”一樣組織救治維修。

    精確智能保障,從根本上破解了以往戰爭中存在的“需求迷霧”和“資源迷霧”,達到精確感知、精細計劃、精準配送,快速滿足作戰任務、作戰環境、作戰情況變化産生的實時需求;消除機械化戰爭時代日益膨脹的“後勤雪球”,使後勤保障力量體係構成得到優化,“牙齒與尾巴”比例更加匹配,使“尾巴長、效率低、隱蔽難”不再成為困擾指揮員的難題;改變基于“足量保障”、不計成本的傳統保障思維,大規模減少人、財、物的無效投放和過度冗余,使“多多益善”“以防萬一”的粗放保障成為歷史。

    建設全域智達保障

    全域智達保障,實質是運用先進的運輸投送平臺和AI技術,按照保障需求可知、保障資源可視、保障行動可控的思路,智能統籌保障任務、智能規劃保障路徑、智能響應保障態勢,打造智能化軍事物流、無人化運輸平臺、立體化運輸投送體係,在物理空間和網絡空間通達自如,實現全域無死角、無遺漏、無縫隙保障的目標。

    全域智達保障,核心是聚焦克服保障的時空障礙,解決保障通“路”的問題。實現全域智達保障,關鍵是在解決後勤保障指揮控制智能化的同時,解決保障通道的無障礙化問題。一方面,在有形的運輸投送通道,要大力研發機動性能強、防護性能好、智能化水準高的戰略、戰役、戰術運輸投送裝備,特別是無人車、無人機、無人艇等無人智能化運輸裝備,使之在距離上遠、中、近結合,噸位上大、中、小結合,方式上陸、水、空結合,形成依據保障需求可近可遠、可多可少、可高可低的運輸投送能力,各種運輸投送工具能綜合運用、無縫銜接。另一方面,在無形的保障通道,借助資訊網絡濃縮保障時空,實施不受時間、空間、地域限制的遠端保障。如依托電子支付體係,跨越多個層級,對部隊實施全天候、全時空、直達式經費保障;通過“遠端醫療係統”實時傳送的高清視頻畫面,可使身處大後方的醫生遠端操控手術刀,為數千公里外的傷病員做手術,達到“黃金1小時、白金10分鐘”的救治時效;通過“遠端可視係統”讓千裏之外的武器裝備制造廠家的專家,對戰損裝備提供遠端技術支援,幫助一線保障力量對戰損裝備快速“診斷”、快速“處方”、快速“再生”。

    全域智達保障,可打破“千裏不運糧”“以空間換時間、以近求快”的慣性思維,使“補給重于作戰”變得舉重若輕,不再為“前方急得跳,後方送不到”而焦慮,讓部隊切實感受到“仗打到哪裏,後勤就保障到哪裏”;可跨越遠距離運輸保障面臨的空間障礙,可突破機械化戰爭中始終存在的“最後一公里”保障瓶頸,無懼高山大河和槍林彈雨,呈現出的是整個戰場後勤保障“安全、高效、可持續”的態勢。

    推進融合智享保障

    融合智享保障,實質是連接“資源雲端”與“需求終端”形成一張“保障網”,按照“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和“共用+訂制”的思路,借鑒地方共用經濟理念和方法,在軍地之間、部隊之間,依托雲儲備、雲計算、雲服務等智享平臺,建立融合共用保障機制,推進軍民資源統建,打破軍地分割界限和利益藩籬,改變“近而不親”狀態,實施智能化軍民融合、三軍聯勤、區域共用,實現資源共用、技術共用、資訊共用。

    融合智享保障,核心是聚焦盤活保障資源,解決保障雲“庫”的問題。實現融合智享保障,關鍵是讓多元保障要素快速順暢流動,使之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當今時代不僅是“互聯網+”的時代,也是“互聯網家”的時代,萬物互聯融合靈動、智能平臺主導驅動,使保障要素快速順暢流動變得簡單快捷。一是軍地之間,形成以資訊網絡為平臺的資源共用融合,以新興技術為核心的點式融合、以高新人才為中心的創新融合體係,強化為軍所用、為戰服務的意識和能力,在用足、用好地方資源搞好部隊後勤保障中降低成本、收縮攤子。如著眼智能化戰爭戰場范圍廣闊,多軍兵種聯合、多平臺協同、多領域制勝,保障需求多元,海洋與天空作為智能化戰爭角逐的重要戰場,其反覆無常、變幻莫測的自然條件,直接制約後勤保障的效能,可借助民用氣象、水文、測繪遙感地理資訊,構建軍地資源共用共用的保障體係,實時對水文、氣象、地質、地理等多種資料進行綜合分析、加工處理和預報,為軍隊作戰和保障活動提供必要的地理天候資訊支撐。二是各軍種之間,強化聯勤保障,摒棄“大而全”的保障思想,打破“自成體係、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傳統封閉型形態,構建“三軍聯勤雲”,推動聯勤保障向“主動聯、全面聯、全程聯”轉變,實行通用保障一體化,從根本上提高軍事經濟效益。三是部隊之間,實施區域共用,摒棄“小而全”的保障思想,打破“獨門獨戶、各自為政、互不往來”的封閉狀態,建立“軍事資源共用網”,優化區域共用保障資源,減少保障資源旱澇不均、閒置浪費,化“各自為戰”為“攥指成拳”。

    融合智享保障,可使“共用+訂制”保障成為常態,不僅可以在各軍種之間實現資源共建共籌共用,而且還可以在軍地之間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融合,促進新興領域軍事與經濟統籌發展,變界限分明的“一畝三分地”為開放共用的“雲儲資源庫”;變“我的是我的,你的是你的”的“小格局”為“我的也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的“大格局”,變小單位的“小保障”為全軍全社會的“大保障”,改變後勤保障低層次建設、低水準徘徊、結構性矛盾突出、資源浪費嚴重的現象,實現保障能力與保障方式的躍升。(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 胡玉山)

+1
【糾錯】 責任編輯: 劉憬杭
新聞評論
載入更多
巴黎:香街點燈
巴黎:香街點燈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第二屆紐約花燈遊園會開幕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川藏線上的美麗風景
神奇“不凍河”
神奇“不凍河”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0000121037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