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如何融合發展

2019年09月12日 12:15:07 來源: 解放軍報

    要點提示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是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三合一”式的相容並蓄,不是“三選一”式的互斥排他。

    ●如果跳過機械化、信息化,把建設重點全面轉向智能化,反而可能欲速不達。

    “融合”一詞,物理意義上是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樣融成一體;心理意義上是指不同個體或不同群體在一定的碰撞或接觸之後,認知、情感或態度傾向融為一體。國防和軍隊建設中的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則是指統籌協調三者相互包容、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從“你是你、我是我”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進而變成“你就是我、我就是你”,達到水乳交融、合而為一的程度,並由此産生疊加效應、聚合效應和倍增效應,實現戰鬥力整體質的躍升。例如,在戰鬥機研發領域,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楊偉總設計師就認為,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突破在發動機,第二代戰鬥機的突破在空氣動力,第三代戰鬥機的突破在係統綜合,第四代戰鬥機的突破必須是在智能化,它應該是一個能在信息化和網絡環境中對抗作戰的新型飛機。未來戰鬥機都是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合一的,三者並沒有明顯的界線。不難看出,各代戰鬥機研發重點雖然在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方面側重點不同,但進入智能時代後,就成為三者融合難以割裂的綜合體。

    正確理解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

    融合不等于混合、化合或者復合。首先,融合肯定不是簡單的混合。兩種沒有相融性的事物混合在一起,不管採取什麼辦法,是不可能融為一體的。例如,油和水混合後不論如何攪拌甚至加壓,最後沉淀下來還是會分層的,也就是説二者只能混合而不能融合。其次,融合也不是化合。化學反應是原有的物質消失並産生新的物質。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以後,並不是每一“化”就此消失並産生一種新類型的“化”,而是三者都還在,但已經相互滲透、難以分開。最後,融合也不簡單地等同于復合。復合發展強調的是各“化”同步並行,而融合發展更加強調各“化”之間彼此滲透互促,融合發展以復合發展為前提,但比復合發展的目標要求更高、過程更為復雜。

    把握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規律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之間有著必然的緊密的內在聯繫,三者融合發展的基本規律表現在: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逐次遞進有序依存。從時序上看,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不是同時起源的,沒有前一“化”作為前提、基礎,就沒有後一“化”的發生和發展,前一“化”為後一“化”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例如,沒有機械化就沒有信息化。信息化建設需要機械化建設提供的物理實體,沒有機械化作戰平臺和彈藥作為資訊節點的載體,信息化的“聯”就失去了對象。信息化是智能化的孕育母體。沒有高度信息化提供足夠的算力和數據,新一代人工智慧也不可能産生鏈式突破。一支軍隊沒有一定的機械化基礎,就無法推進信息化,沒有一定的機械化信息化基礎,也不能很好地推進智能化。

    基于這一認識,想要跨過機械化信息化直接實現智能化的“大躍進”式發展是不現實的。通常説來,後一“化”對前一“化”只有在個別領域可以替代,而不能全局替代或全面跨越。如果前一“化”核心技術、基礎領域和關鍵階段的“底子”打得不牢,出現瓶頸和短板時,將無法在短時間內彌補,不但難以被後一“化”解決,反而因基礎不牢影響後一“化”發展,從而拖累國防和軍隊建設整體發展水準。所以,如果跳過機械化、信息化,把建設重點全面轉向智能化,反而可能欲速不達。

    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相互交疊長期並存。我們通常所説的基本實現機械化,或者説機械化戰爭形態結束了,只是意味著機械化發展到後期,其對戰鬥力增量的貢獻已經産生了邊際遞減效應,在此基礎上繼續加大機械化投入,效費比將大大降低。但這並不意味著此後就沒有任何機械化建設任務了,只是與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相比,對其投入比重將逐步降低。信息化不是機械化的終結,信息化過程中還有一定的機械化,智能化也不是機械化、信息化的終結,智能化過程中還有一定的信息化、機械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中的每一“化”都只是某一歷史時期的建設重點,不存在某一時期被某一“化”排他性獨佔的情況。未來智能化戰爭中,特種部隊仍然有可能使用匕首、弓弩等冷兵器時期的典型武器,這一案例可以很好地説明這一問題。

    基于這一認識,則不能放棄機械化信息化而搞智能化的“另起爐灶”式發展,不能以割裂的觀點看待三者。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是“三合一”式的相容並蓄,不是“三選一”式的互斥排他。後一“化”不是對前一“化”的否定和終結,不是摒棄前一“化”取得的發展成果推倒重來另搞一套,必須確保作戰體係由機械化到信息化再到智能化的平滑過渡和漸進升級。以智能化為例,智能化絕不是顛覆性地推倒原有信息化作戰體係,另建一個全新的獨立的智能化作戰體係。智能化建設的過程,實質就是發揮人工智慧的滲透賦能作用,促進現有信息化作戰體係逐步升級改造並向智能化方向演化的過程。

    智能化信息化對機械化以虛控實賦能增效。這裏所説的“實”主要是指以作戰平臺、彈藥等物理實體為代表的“硬體”,“虛”主要是指以作戰數據、演演算法等為核心的“軟件”。機械化以硬體建設為主,信息化和智能化則以軟件建設為主,通過軟件對硬體進行優化升級和賦能增效。在建設優先級上,載荷超越平臺、軟件超越載荷、演演算法超越軟件,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設中的軟件成本要遠超硬體成本。機械化和信息化主要是對人體力和感知力的增強,智能化則主要是通過人工智慧增強人的認知力,同時對人體力和感知力進行再提升再放大。

    基于這一認識,則不能搞“重硬輕軟”或“虛實脫節”式發展。進入智能時代,如果作為武器裝備“大腦”的配套軟件和核心演演算法落後,其硬體性能指標再高都只是“虛高”,實戰中很難發揮作戰潛能。中國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發出的“徐匡迪之問”,直指當前我國人工智慧産業發展過分倚重開源演演算法、忽視底層框架和核心基礎演演算法研發的問題。我軍信息化建設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也因為核心電子器件、高端通用晶片和基礎軟件産品受制于人,自主可控差,嚴重影響了作戰體係的安全。進入智能時代,應一開始就注重軍事智能技術通用晶片和核心演演算法的研發,避免重蹈信息化發展的覆轍。(袁藝、郭永宏、白光煒)

【糾錯】 [責任編輯: 蔡琳琳 ]
新華炫聞客戶端下載

相關稿件

010020030330000000000000011199031210277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