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雷達結構設計師尹玉認真調試設備。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黃安琪攝
從喜馬拉雅山脈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甘巴拉英雄雷達站”(海拔5374米),到南沙群島的大型監視雷達,國之重器“三軍之眼”布下天羅地網,默默守護著祖國每一寸土地的安全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真正的大國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裏。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化緣是化不來的,要靠自己拼搏。而這一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千千萬萬科技工作者尤其是國防科技工作者的攻堅克難和艱辛付出,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38研究所(以下簡稱38所)雷達結構設計師尹玉就是其中的一員。
“設計世界上最先進的雷達,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築夢中國之盾,守護祖國大地的安寧祥和。”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國防科技工作者,尹玉將以引領國家實體空間安全的智慧感知為己任,在主動攻克難題中不斷創新,為打造新時代大國重器而奮鬥著。
夢想 苦練內功開啟全新徵程
尹玉生于1994年,2016年碩士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宇航制造工程專業,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面臨多重就業選擇的他,毅然決然回到家鄉安徽走進38所。
“我本科、研究生期間學的都是和飛機、導彈設計制造相關的專業,現在從事的工作卻是雷達設計,而雷達的一部分功能是用來探測這些目標的。”説起自己的職業選擇,尹玉直言有點戲劇性。
尹玉(左)和同事討論圖紙。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黃安琪攝
尹玉是個喜歡不斷挑戰自我的人,憑著對雷達設計的一腔熱愛,初出茅廬的他鉚足了幹勁,在全新領域開始了科技研究之路。剛開始工作那段時期,他會從圖書館、同事那裏借來大量雷達相關的書籍和資料,利用業余時間研讀,並積極向他人請教。
尹玉的刻苦努力,領導都看在眼裏,認為他是個好苗子,便有意識地多給他項目、壓擔子。短短兩年多的時間,他從最“簡單”的芯片布局和板卡插件設計開始,到現在已經熟練掌握模塊至係統整機的研發設計,並先後承擔了重點型號和課題研制任務20余項。
“我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去了6次新疆,進行産品測試調試,做一些實驗。”2016年8月,某新型雷達作為我軍下一代主戰裝備預研項目“亮劍”新疆某戈壁灘執行檢飛試驗任務,尹玉主動請纓,放棄原本規劃好的高溫假,遠赴大漠戈壁磨練自己。
清晨,天剛蒙蒙亮,尹玉一行就從駐地驅車前往大漠深處的雷達陣地。一到中午,驕陽似火,酷暑難耐,即便是做過一些簡單的防曬,幾周下來他的胳膊和脖子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曬傷。
“我們午飯一般吃盒飯和泡面充饑,每次一陣風吹過,米飯裏會飄進好多沙子。”尹玉苦笑説,大漠戈壁中的空氣中有很多沙塵,在外面待一會再回屋裏洗臉,能洗掉一層“泥”。
在新疆工作雖然十分忙碌、艱苦,但是尹玉也會忙裏偷閒,日落時分靜靜感受絲絲微風的溫柔,欣賞浩瀚大漠的廣袤無垠,對話深藍夜空中眨著眼睛的點點繁星……新疆對他而言,是苦的,更是美的。
作為國防科技工作者,連續幾個月連軸轉駐扎在偏遠山區是家常便飯,“去年9月份的一次出差,我先去了趟海南,緊接著飛去了東北,之後又直接去了新疆喀什,這三個地方連起來差不多能畫出中國境內最大的三角形。”尹玉笑著説,這次前前後後大約一個月時間的出差任務讓他印象深刻。
-
幹驚天動地事 做隱姓埋名人——記力鑄大國重器的國防科技工作者
“幹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從我國自主研制的核動力潛艇,到我國第一型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渦軸發動機,再到我國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以黃旭華、尹澤勇以及殲-20設計制造團隊為代表的國防科技工作者,以無私的奉獻、無比的忠誠,譜寫一曲曲時代壯歌。2018-07-04 16:54:16
-
百名科學家、百名基層科技工作者將齊聚“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中國科協在北京召開發布會,介紹“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活動安排和第二十屆中國科協年會籌備情況。2018-05-28 08:52:4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