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 | 國際 | 港澳 | 臺灣 | 財經 | 法治 | 社會 | 紀檢 | 體育 | 科技 | 軍事 | 文娛 | 圖片 | 視頻 | 論壇 | 訪談 | 微博

VOL 18

12月9日

"油情"解碼:沒有硝煙的戰爭
【編者按】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的記憶仍縈繞在人們的腦海中,而今年六月以來國際油價又“跌跌不休”,讓主要産油國劍拔弩張,消費國也坐立難安。經濟基礎強勁的沙特在擴大自身市場份額的前提下樂見油價暫時走軟,意圖打壓美國的頁岩油;美國也希望看到俄經濟疲軟,且其頁岩油産業也並非油價下跌就能迅速拖垮;俄羅斯各類資源非常豐富,並非僅依靠石油。在這種“三足鼎立”的相對平衡態勢下,如果沒有一方“示弱”使平衡關係變化,油價近期恐怕會加速探底。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全球能源市場的參與者正根據普遍共識進一步下調對原油價格的預期,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鑽井數量在油價大跌之際卻出現回升,這再次顯現出原油供應依然充裕;供需失衡趨勢難改決定了油價前景並不樂觀,特別是如果布倫特油價跌破每桶60美元大關後,恐會進一步下滑。

油價戰爭 各國如何盤算?
近期,國際油價一路暴跌,接連跌破80、70美元兩個重要關口,一路到了68美元每桶,這不僅給全球經濟帶來重要影響,也讓國際關係走勢備受關注。評論
[點擊詳細]
“三足鼎立”勢成 國際油價上演“三國殺”

“三足鼎立”勢成 國際油價上演“三國殺”

探由:源于供需變化與國際博弈

供需結構變化:原油市場短期內仍將供大于求

從供給端來看,美國頁岩油氣革命仍在持續,而中東和北非等主要産油國産量近期也正在回升,原油供應仍在上升。從需求來看,對原油的需求偏弱:
1)人口老齡化和石油替代性上升導致長期需求下降;
2)歐元區和中國這兩個原油的主要需求國經濟基本面仍疲弱,導致兩大經濟體對原油的需求短期難以出現大幅上升。[點擊詳細]

國際博弈:原油市場競爭加劇及美俄對峙影響

雖然原油價格不斷下跌,但主要産油國家並不打算減産以提價。這顯示了原油市場的競爭性加劇:一方面,原油生産國擔心降産將失去原有的市場份額,因此只能選擇降價維持産量以維護國家的財政平衡;另一方面,OPEC拒絕減産也是對美國頁岩油業的回擊。
此外,烏克蘭事件以來俄羅斯和歐美的關係一直較為緊張,壓低原油價格則是對俄羅斯的有效制裁手段。而由于俄羅斯和西方國家在烏克蘭問題上互相沒有退讓的余地,政治因素對油價的負面影響或將持續。
[點擊詳細]

油價連跌不休 有人歡喜有人憂

美媒:全球油價暴跌 對大多數人或利大于弊

美國《紐約時報》9日撰文稱,油價近半年從每桶逾107美元降至約66美元,引發擔憂。但歷史表明,每次下跌往往刺激增長、推高股市,除了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國家,這次油價大跌可能也是利大于弊。從歷史來看,對于那些不靠石油盈利的人,也就是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來説,很難把油價下跌看作壞消息。[點擊詳細]

分析稱油價重挫有利于原油消費國經濟增長

隨著國際油價短短三個月內跌去近40%,全球各國很多政策制定者正在重新調整對美國,歐洲,日本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增長預期。決策者們相信大幅下挫的油價將給各國消費者和制造商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而全球經濟增長引擎也有望重新開動。[點擊詳細]

這盤棋中國怎麼走?

國際原油陷入熊市 我國能源市場化改革恰逢其時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能源戰略研究專家夏義善表示,國際油價已跌破每桶70美元,但後續進一步跌破每桶50美元的概率相對較小。我國戰略石油儲備量與國際能源署規定的90天進口量標準相差甚遠。借助低油價的契機,我國應適時補齊石油戰略儲備的短板。此外,與百姓民生緊密相關的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也到了該啃“硬骨頭”的時候。[點擊詳細]

油價連跌迎來海外收購契機 專家提醒投資仍需謹慎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創出4年來的新低。油價下跌導致國際油企收入銳減,于是,有關中資企業抓住機遇,赴海外並購實力較弱的小油井以及小油企觀點也呼聲再起。對此,中經視野高級研究員雷紅生認為,對國內企業來説,雖然帶來了契機,風險也同樣加大。此刻進行海外並購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是油價暴跌為我國石油企業海外並購提供契機,並購完成後,油價回升,則為國內並購企業提供豐厚的報酬;另一方面,也存在油價持續下跌帶來的風險,導致並購企業利益受損。[點擊詳細]

【責任編輯】耿健
油價戰爭的“危”與“機”

油價戰爭的“危”與“機”

近期石油價格不斷下跌讓人不禁聯想到08年房地産市場的“明斯基時刻"。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指出,油價已經逼近沙特能夠所承受的底線。並且石油價格歷史也顯示目前的恐慌可能正在接近尾聲。[點擊詳細]

01003009146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