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加快和“二孩時代”來臨,嬰幼兒照護的需求日益迫切。日前,國家衛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將加快出臺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標準及配套規范等,旨在科學規范地引導建立相關支持體係。今年,嬰幼兒照護服務的政策法規體係和標準規范體係將初步建立起來,一批具有示范效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機構將率先建成。為此,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近日還啟動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體係建設實證研究項目,要為國家照護服務體係標準、人才培養等方面政策形成提供依據。
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一句俗話道出了3歲以下嬰幼兒照料的重要。在經歷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托育服務的去家庭化後,嬰幼兒照護重新回歸家庭內部,公立托兒所逐漸在城市中式微,單位辦的托兒所與幼兒園成了“甩包袱”的對象,社會上甚至出現了“重教輕托”“重市場輕公益”的傾向。有研究表明,尤其在“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之後,生育數量不僅沒有出現“井噴式”增長,反倒出現了減少的態勢,實際上都與嬰幼兒照護資源的缺乏大有關係。在城市裏,一些老人隨子女遷徙而流動,隔代照料卻難免力不從心,“有養缺教”問題隨之而生。
盡管嬰幼兒照護的主要責任在家庭,但如何為家庭提供支持和指導,如何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照護服務體係也至關重要。去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國家、市場、社區、家庭等主體在嬰幼兒照護中的角色和作用。從當前的情勢來看,家庭在育兒中仍處于核心位置;同時,形成多元供給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模式勢在必行。其中,選擇靠近社區的托育機構,讓孩子們“托得其所”,成為相當多家庭的呼聲。
一方面,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裏”在社區。要補上嬰幼兒照護服務的“短板”,就得在城市治理“最後一公裏”中,在滿足多層次、多樣化需求上,找到突破口。而“托得其所”意味著,托育機構可以把支持、指導家庭育兒作為創新服務的應有之義。另一方面,照護從業者的供給亟待補強。這需要發揮專業職稱評價和培訓的先導作用,同時為從業者打開暢通的職業晉升通道,讓嬰幼兒照護服務成為社會尊崇的職業。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是終身之計,也是百年大計。當嬰幼兒能得到高質量的照護,百年大計的基石不斷得以加強和穩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便會充滿希望。 (楊博)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