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30日電 題:創造下一代技術 邁向更美好未來——訪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赫爾曼
新華社記者韓潔、于佳欣
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連續三年參展的德國西門子集團將以“創變每一天”(Transform the everyday)為主題亮相,集中呈現其在數字化企業、智能基礎設施、智慧交通、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創新實踐。
作為一家在華深耕近150年的跨國企業,西門子如何看待疫情大考下中國經濟表現?中國“十四五”發展新藍圖將帶來怎樣的新機遇?適應中國新發展格局,西門子在華戰略將有何新布局?
針對諸多熱點關切,新華社記者專訪了西門子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赫爾曼。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增長潛力讓我們充滿信心”
新冠肺炎疫情大考的特殊之年,西門子將以何種方式亮相第三屆進博會?
“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西門子致力于以創新技術助力實現全産業變革,引領可持續發展未來。”赫爾曼説,這也是他們連續三年參展的初衷。
他介紹,今年進博會期間,圍繞“創變每一天”主題,西門子除集中呈現在數字化企業、智能基礎設施、智慧交通等領域創新數字化業務組合、行業知識和成功實踐,還計劃與中國企業在眾多領域深化合作,簽署一係列合作協議。
此外,西門子能源和西門子醫療將作為獨立運營公司分別展示在能源和醫療領域的創新産品、技術、解決方案和應用案例。
持續參展進博會,彰顯西門子對未來中國經濟的信心。
今年以來,受全球疫情影響,西門子德國之外的全球市場訂單增速下滑,但中國市場訂單不降反升。
赫爾曼説,作為最早有效控制疫情的國家,中國社會生活和經濟運行正逐步走上正軌,西門子在華業務也保持穩健表現。此外,中國龐大的國內需求和完善的産業價值鏈,以及一係列更靈活、聚焦重點和可持續的激勵舉措正在逐步出臺,比如加快新基建發展等,讓西門子看到機遇。
“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和增長潛力讓我們充滿信心。”他説,“隨著一係列利好政策落實,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將保持增長勢頭。”
“數字化浪潮已勢不可擋”
“十三五”即將收官,“十四五”新篇待啟。剛閉幕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中國未來發展新藍圖,這將給外企帶來怎樣的發展新機遇?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始終胸懷大局,著眼長遠。”赫爾曼表示,相信“十四五”規劃建議將為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明確和清晰的戰略發展方向,並為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數字化發展”……可以預見,未來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
“數字化浪潮已勢不可擋。數字化技術將帶來更快速的創新,推動智能制造和智慧城市發展,成為全球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赫爾曼説。
在赫爾曼看來,中國對發展數字經濟早已心中有“數”,幾年前就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近些年成果顯著。中國市場的巨大體量和強勁需求為數字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中國企業擁抱和借力數字化技術的意願也非常強烈。
赫爾曼説,多年來,西門子致力于在制造業、基礎設施和交通等領域引領數字化轉型,同時不斷探索人工智能、雲技術、邊緣計算等前沿技術的落地,進一步釋放數字化的無限潛能。
“作為一家科技公司,西門子致力于創造下一代技術來改變人們生活,幫助客戶推動支柱産業變革。”赫爾曼表示,相信數字經濟的繁榮將為中國實現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注入全新動力,通過提升發展韌性邁向更美好未來。
“持續改革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廣闊‘中國機遇’”
適應“十四五”新發展階段,中國提出要著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一新戰略部署,將對西門子在華戰略布局有何影響?
赫爾曼認為,中國提出的“雙循環”是一種理性和有效的發展模式,有助于在充滿變化的全球格局下恢復經濟增長活力,實現更加穩健和韌性的發展。
“只有很好地發展國內經濟,才能積極參與到國際經濟舞臺,進而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結合與互補。”赫爾曼説,保持開放也有助于經濟更快地從危機中走出來。
赫爾曼強調,中國是西門子第二大海外市場,也是重要研發基地和人才來源,更是西門子面向未來發展的支柱。“我們已植根中國,成為中國堅定的合作夥伴。”
2020年9月,西門子交通與重慶兩江新區簽署合作協議,將在重慶成立西門子智能交通5G能力中心;2021年初,西門子在南京打造的“工業4.0”全新原生數字化工廠將投入運營……
赫爾曼描繪著一係列在華新布局,他説,西門子始終堅信,持續改革開放的中國將為世界帶來更廣闊的“中國機遇”。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