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日前從中國氣象局獲悉,今年入汛以來,中國氣候波動大,呈現北方降雨多、生成臺風多、強對流天氣多、高溫日數多等特點。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截至7月22日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以來,全國共發生20次強降雨過程,平均降雨量為306.7毫米,較常年同期略偏多,但時空分布不均,總體呈“北多南少”態勢。華北雨季較常年偏早9天。7月15日至17日,北京出現今年最強降雨過程,100毫米以上強降雨覆蓋面積佔全市面積的45%。7月,全國多個地區降雨量比常年同期明顯偏多,四川盆地西部降雨量偏多1至2倍,甘肅省東部部分地區降雨量偏多3至4倍,黑龍江南部等地偏多1至2倍。
從流域上看,黃河、海河、松花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分別偏多42.4%、37.5%、22.7%。長江流域降水量接近常年同期,遼河、珠江和淮河流域降雨量偏少。7月14日,黃河中遊潼關站出現462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這是入汛以來黃河的最大洪水;7月23日上午,黃河蘭州水文站流量達到3600立方米每秒,形成黃河2018年第2號洪水。7月5日和13日,長江水利委員會先後發布第1號、第2號長江幹流洪水編號。
從臺風的生成個數和強度上看,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生成臺風較常年同期偏多,其中有4個臺風登陸中國。今年首個登陸中國的臺風“艾雲尼”先後在廣東徐聞、海南海口、廣東陽江三次登陸,是多年罕見的“小臺風、大影響”。第8號臺風“瑪莉亞”成為7月登陸福建的最強臺風。第10號臺風“安比”一路北上,黃淮、華北、東北都出現明顯風雨天氣。
4月以來,中國共發生25次強對流天氣過程,主要集中在華北、黃淮、西南地區以及長江中下遊等地,且多為雷暴大風、冰雹與強降雨並發,影響范圍廣。在高溫方面,華北東部、黃淮中部、江南、華南大部及重慶、內蒙古西部等地高溫日數偏多10天以上,部分地區出現重度氣象幹旱。7月上旬,受降水影響,全國大部地區氣象幹旱明顯緩解。
國家氣候中心預計,8月,中國南北各有一條多雨區,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將繼續生成多個臺風,數量接近常年同期,登陸中國的臺風強度較強。總體來看,今年防汛抗旱形勢不容樂觀。(記者 劉辰瑤)
-
“應對氣候變化·記錄中國——走進新疆伊犁”正式啟動
2018-07-02 15:58:23
-
受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 智利荒漠化形勢嚴峻
2018-06-25 11:11:21
-
梅雨偏短偏少 西南雨多 持續高溫 原來都與它有關——氣候專家解析我國入汛以來氣候形勢
與常年平均值相比,三個監測區域梅雨期開始時間偏晚、結束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與近3年相比,今年梅雨季節變得晚-短-少,江南區梅雨期暴雨強降水頻次減少。原因主要還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係統強度偏強,面積偏大,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位置偏西,來自西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向我國南方輸送水汽進程受阻,南方降水偏少,梅雨進程推遲。2018-06-28 21:40:34

-
大數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展,怎麼消除“遊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