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has-portrait

好的作家能夠平衡好鄉村的“變”與“不變”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近日,憑借《塵埃落定》獲得茅盾文學獎的阿來,來到“有點意思”的北方農村賈家莊,參加以“從鄉村出發的寫作”為主題的首屆呂梁文學季。作家阿來在做客新華訪談時表示,在全國都在探索鄉村振興之路時,文學也應該對此有所回應,而好的作家則能夠平衡好鄉村的“變”與“不變”。

精彩觀點
1

首屆呂梁文學季的主題為“從鄉村出發的寫作”,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你覺得這個主題對當代中國文壇有什麼影響,對舉辦地汾陽賈家莊有何印象?

首屆呂梁文學季的主題為“從鄉村出發的寫作”,作為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你覺得這個主題對當代中國文壇有什麼影響,對舉辦地汾陽賈家莊有何印象?
2

這個村子有點意思。

這個村子有點意思。
這個村子有點意思。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8a29913a523dc6ed5b895084e6027f8&playType=0

來到賈家莊,我有點意外。以前去呂梁經過這裏,説旁邊有汾酒、有賈家莊,原以為賈家莊就是一個普通的、大一點的北方村子,但這次到了才了解,這個村子有點意思。

第一,幾代人通過辛勤努力把一個自然條件並不好的村落改造成今天這個樣子;第二,改革開放之後,賈家莊依然在堅持集體所有制,走上工業化道路,在産業升級換代時又走上文化道路。這既緣于這裏出了賈樟柯這位著名導演,更因為這個村子確實有很多深厚的文化傳統。

今天全國都在探索鄉村振興、新農村建設之路如何走,文學書寫也在探索這個課題。因為文學要反映一個真正的現實,而不是去書寫一個想像中的烏托邦。從趙樹理時代開始的山西作家就有現實主義傳統,關注農村發生了什麼變化,一代一代的山西作家都在做這種表達。

我作為一個四川作家,來看看北方的農村跟南方的農村有何不同,來看看北方農村面臨新現實時,山西的文學界同行是怎麼回應、怎麼表達的,對農村建設出現的新動向是如何思考、如何觀察、如何書寫的?這個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經驗,所以我是抱著一個非常虔誠的學習的態度來到賈家莊。

1

文學作品中,鄉村是一個很重要的表達內容,很多故事也是從鄉村開始寫起。文學家,比如你,是出于何種考慮來作出這種選擇的?

文學作品中,鄉村是一個很重要的表達內容,很多故事也是從鄉村開始寫起。文學家,比如你,是出于何種考慮來作出這種選擇的?
2

對于文學來説,寫舊東西消失容易,但必須關注新東西的成長。

對于文學來説,寫舊東西消失容易,但必須關注新東西的成長。
對于文學來説,寫舊東西消失容易,但必須關注新東西的成長。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f66461db725784a1d5b895084e6027f8&playType=0

中國人大部分都是農民出身,我們算是第一代變成城市的人,但我們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大部分都在農村度過,今天還有很多家人在鄉下,這就決定了跟土地、農村、農業的命運有天然的聯繫,自然會關注。

中國發展到今天,城市工業、商業、服務業等很多方面都得到大發展,但農村、農民命運的改變相對滯後,體現在經濟收入、文化教育、鄉村未來發展的動能儲備等。

對于文學來説,寫舊東西消失容易,但必須關注新東西的成長。因為新東西才是可能性,才屬于未來。過去書寫鄉村老是在惋惜那些舊東西的消失,人肯定有這種情感,但我們不能靠那種東西活著,還是要靠前進。國家是這樣,一個地域是這樣,地域上生活的人更是這樣。

所以我自己至少有兩部小説是寫這個東西。一個是《空山》,我最長的一部長篇小説,80萬字,寫一個村莊從上個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末50年中新東西艱難成長的歷程。最近寫的《蘑菇圈》是篇幅較短的三部曲。由于中國人口多、生態壓力大,這個小説探討今天鄉村建設發展中怎樣更好地維護鄉村生態。中國天人合一的倫理觀是依賴優美、可靠、可持續的自然環境養成的。如果連鄉村的自然生態都不能維護,我們要保持鄉村的道德、人文的生態更難。

1

你能否用幾個關鍵詞來探討下當今的文學隊伍?

你能否用幾個關鍵詞來探討下當今的文學隊伍?
2

一個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能夠平衡好這種變與不變的東西。

一個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能夠平衡好這種變與不變的東西。
一個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能夠平衡好這種變與不變的東西。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0a0ae78e6a8b00add5b895084e6027f8&playType=0

我覺得文化本來就有兩面性,總是追求新的東西。科技快速發展給生産生活帶來很多新手段、新方法,尤其是互聯網出現以後通訊技術進步,給生活帶來了改變,溝通的方式、交流的方式、做生意的方式、生産流程的方式等都發生了變化。

文化肯定會對此作出反應,因為文化總是希望求新求變的。文化還有另一層意思,要繼承傳統,保留傳統當中最珍貴的東西。雖然文化在變,但萬變不離其宗,在精神價值、審美價值上又要保留住一些不變的東西,而這些不變的東西是更重要的,我們稱之為民族性、人性等這樣宏大的命題。

所以一個好的作家,一部好的作品,能夠平衡好這種變與不變的東西,既能堅持最傳統、最有價值的精神本質,同時應對千變萬化、光怪陸離的現實,捕捉到最新鮮的東西。

文學就是這樣,過于求新就可能忘記根本,過于強調根本又可能趨于保守,對時代的變化視而不見,所以時代對作家的考驗就是變與不變之間。

1

大家想了解下你目前讀的書有哪些,能不能給網友推薦?

大家想了解下你目前讀的書有哪些,能不能給網友推薦?
2

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最有價值的要讀,還要讀那些講述世界變化的書。

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最有價值的要讀,還要讀那些講述世界變化的書。
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最有價值的要讀,還要讀那些講述世界變化的書。
https://player.v.news.cn/api/v1/getPlayPage?uuid=1_1a20e72966714fc295a9d816818dc691&vid=fb3d033cd89e6080d5b895084e6027f8&playType=0

我的性格和我剛講的變與不變有關係,就是説你性格有沉穩的一面,就是要堅持住人生中一些基本的理念,但又不要因為堅持就讓自己變成一個僵硬的生命體,刻板地對待豐富的人和事。

讀書也是這樣,傳統文化中最基本的、最有價值的要讀,這些留存于我們經典的典籍中;還要讀那些講述世界變化的書。

所以我都不想推薦一本書,我覺得就是要閱讀。我們要從基本的經典開始讀。比如讀中國詩歌,就應該從《詩經》開始,一路讀楚辭、唐詩、宋詞下來,是一個係統的學習。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