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成都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讓群眾有“生態獲得感” 讓生態成為城市競爭力
讓群眾有“生態獲得感” 讓生態成為城市競爭力
精彩觀點
新聞背景:
關注指數:
成都一直在刷新環境治理成績。2019年成都交出了這樣的答卷:全年287個優良天、首次消除重污染天、環境治理成效顯著獲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這樣的成績背後,成都抓住了哪些關鍵工作?
主動修煉‘治污’招法,幹好‘技術活’,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成都市政協委員,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張軍接受新華網專訪。

  2019年,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287天,優良率78.6%,刷新2013年空氣品質評價新標準實施以來的最佳紀錄,首次消除重污染天氣;市域107個地表水斷面優良比例90.7%,國、省考核斷面優良比例75%,首次全部消除劣Ⅴ類,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獲批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綠色正成為成都最鮮亮的城市底色。

  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其背後離不開近年來成都對生態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工作的探索。首先,我們立足全局結合實際,形成了一套體係打法。我們大力實施鐵腕治霾、重拳治水、科學治堵、全域增綠“三治一增”,全面打響污染防治“十大攻堅戰”。每年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650”“626”“620”工程和低碳城市建設“636”工程,保衛錦城藍天、蓉城碧水、天府凈土,一整套“成都打法”固化成型、逐年迭代、落細落實、成效顯著。

  其次,我們堅持問題導向攻堅克難,突破一批治理難點。瞄準群眾關切的突出環境問題,堅持把藍天保衛戰作為重中之重。全力突破技術難點,通過建立大氣復合污染研究與防控院士(專家)工作站等方式,深入推進精準溯源、精準預測、精準幹預,推廣應用“走航”監測、“多尺度噴淋噴霧除霾技術”、移動源尾氣凈化裝置等技術。創新推進工作重點,在全國首創非道路移動機械標誌管理和排放監管制度,被生態環境部全國推廣,科學運用“智慧工地”監管平臺和線上監測平臺攻堅揚塵治理。解決市民最關心的生態環境問題,持之以恒深化油煙、噪聲污染治理,餐飲門店清潔能源改造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廣案例。

  再次,我們著眼長遠整合資源,築牢一批環保基礎。針對環境資源約束日益趨緊、環保基礎設施處置能力缺口較大、部分區域污水管網建設滯後、環境監測能力不足等問題,我們加快構建五級城市綠化體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升至43.5%,每人平均綠地面積增加到13.8平方米,森林覆蓋率提升至39.9%;以環保基礎設施為抓手提升處置能力,建成危廢處置中心二期項目,年新增處置能力6.3萬噸,金堂環保發電廠帶料調試,龍泉驛150萬噸/年建築垃圾資源化項目加快推進,全市239座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建成運作,總設計規模376.7萬噸/日,配套污水管網6055公里,其中新改建污水管網1166公里;以全方位、立體化、全要素的天空地一體環境監測網絡體係為基礎支撐生態環保“大監測”,布點建成1191個環境空氣品質監測站和210個水質水量自動監測站,整合全市企業工商、用電、稅務、二污普等數據,結合固定源排污許可清理整頓工作的開展,形成了涵蓋706個行業、7.8萬余戶的固定污染源動態清單,繪制了污染源電子地圖,開發了成都市固定污染源數據管理平臺。打造成都數智環境係統,在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被選為全國六個優秀案例之一。

  最後,這份“成績單”也離不開成都市民的主動參與和積極減排,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地鐵、公交等綠色出行方式。綠色中元、文明祭祀,以絲帶、鮮花寄托哀思成為成都市民祭祀的一種新風尚;電子煙花、綠色春節,以科技産品替代傳統鞭炮為新春佳節增添氣氛已逐漸被成都市民所接受,大家都在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我相信,有了我們共同的努力,一定會打贏這場污染防治攻堅戰,助推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新聞背景:
關注指數: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給成都生態環境治理帶來怎樣的機遇?未來環境保護工作將呈現怎樣的新局面?
‘辦好成都的事,事關全省大局和西南形象’,我們要自覺擔當起帶頭示范引領輻射帶動責任,讓生態成為成都鮮明的城市競爭力。

  2020年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將成都確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一極,對成都生態環境治理而言,這為我們爭取國家政策支援、集聚高端要素資源提供了接入點和契合點。

  我們立足打造西部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戰略布局中迅速找準定位,積極主動作為。開展重大戰略研究,以規劃編制、生態環境、産業合作等領域為重點,制定深化川渝合作成都工作方案。第一時間搭建了工作架構,聯合制定了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牽頭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成都都市圈生態環保聯防聯控聯治實施方案》《成德眉資大氣污染防控科技攻關方案(2020-2022)》等,同時,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共同簽訂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合作協議,建立市長聯席會和局長輪值會議制度,共用監測預報、環境資訊、科研技術、治理手段等先進經驗,推動聯防聯控聯治深入實施。

  下一步,我們要當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的積極推動者,緊緊圍繞“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扛起主責、當好主幹,努力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執法、統一監測預警、統一減排措施、統一保障的格局,推動共建長江經濟帶生態廊道、固廢危廢污染聯防聯治、環境資訊資源共用、環保産業發展共促、環境技術交流共商、環境人才資源共用。

新聞背景:
關注指數:
成都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與‘十三五’規劃相比,有哪些與老百姓‘生態獲得感’息息相關的工作會著重加強?
解決好群眾關心的身邊事,才能實實在在地提高群眾的‘生態獲得感’。

  如何制定好全市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需要我們對照形勢、問題、發展方向來思考。一方面,相比“十三五”時期,“十四五”時期將進入生態環境保護的“深水區”,面臨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空間重塑和結構調整任務嚴峻、群眾需求和生態供給矛盾突出、思想認識和責任落實有待強化、生態環境品質提升還需深度挖潛等困境,完成既定治理目標、開拓時代新篇還需持續用力。

  另一方面,廣大人民群眾對于生態環境的關注度普遍提高,關注的方面越來越廣,關注點越來越細。除了持續關注藍天、碧水、凈土,群眾對環境健康、綠色生活方式、固危廢設施鄰避效應、環境噪聲等熱點問題的關注度也持續升高;結合成都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還會關注我們的公園增加了多少、綠地增加了多少、綠道增加了多少。在環境治理過程中,如何切合廣大民眾的訴求、吸引提高民眾參與度、提高人民滿意度和生活幸福感,是一個挑戰。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民眾關注熱點,聚焦高品質發展、高水準保護、高效能治理,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大開發等發展戰略和重點支援領域,深入開展規劃編制前期重大課題研究,科學提出“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思路、戰略重點、目標任務和實施保障等。研究制定一批重大政策、一批重要舉措、一批重大工程項目,切實發揮規劃的引領、龍頭、約束作用,持續改善生態環境品質。力爭到2025年,水環境品質穩定達標,環境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土壤品質穩中向好,生態保護與修復持續加強,生態保護紅線得以嚴守,自然生態係統穩定性有效提升。

新聞背景:
關注指數:
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成都市生態環境局2020年的工作重點之一。將具體開展哪些工作?
目前,我們落實‘兩個現代化’的路線圖已經成形,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整體躋身全國第一方陣。

  我市立足成都市生態環境治理工作的現實需求,圍繞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的重點領域,牽頭起草全市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係實施意見,制定建立完善生態環境領域現代治理體係行動方案,建立健全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監管、市場、信用、法律政策等體係。同時,針對全市生態環境係統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狀,開展第三方評估,定性定量明確差距,制定全市生態環境係統完善生態環境治理體係全面提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的實施方案。

  我們將按照“1234567”新時期工作思路,聚焦盲區短板,加快建立健全根植于成都實際的領導責任體係、企業責任體係、全民行動體係、監管體係、市場體係、信用體係、法律政策體係,創新開展幫扶企業發展、生態文化體係建設、生態價值轉化路徑研究、構建“碳惠天府”機制、完善數智環境成都模式等工作,堅持統籌推進,匯聚制度合力,努力破解深層矛盾,係統提煉成都經驗並及時分享。

  目前,我們落實“兩個現代化”的路線圖已經成形,力爭通過兩年的努力,推動全市生態環境領域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整體躋身全國第一方陣,在副省級城市和省會城市中走在前列,污染防治水準、生態治理成效、制度係統性創新性實效性、環保鐵軍綜合素質均達到全國一流。

相關訪談
副題
摘要
Copyright ©2020 sc.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單位:新華網四川公司  版權所有 新華網股份有限公司
01007020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