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時節,農業大省四川很多地方的農民依然不休息,有的抓住時機搶種一季作物增收,有的抓緊冬管、儲肥,農業生産幹勁十足。農業農村部門也抓緊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受損農田修復。
作為我國西部農業大省,2020年四川通過復耕撂荒地、加大種糧補貼、提升農田質量和種糧效益等措施保障了糧食生産,其中大春擴種糧食100萬畝。
11月27日,由農業農村部主辦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農産品交易會在重慶開幕。四川共組織400多家參展企業、2000多個農特産品參展。
10月9日,綿陽市安州區河清鎮的“糧食銀行”內,同心村村民吳桂林拉著一車糧食正在交接,“現在不用曬糧,谷子在田裏收了就拉到這裏賣,很方便。”
一望無邊的稻田裏,谷粒飽滿,一陣風吹來,金黃色的稻浪隨風起舞。收割機正來回穿梭,不一會兒就裝滿了一車稻谷……
秋風起,稻谷黃。第3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新華網無人機航拍帶你走進崇州市天府優質糧油融合發展功能區,直擊水稻收割的第一現場,展現“西蜀糧倉”豐收盛景。
9月17日,成都市郫都區德源街道的東林村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科研人員對試驗田中的4000多份水稻組合種子實現首次測産驗收。“泰兩優1808”和“雅優5808”兩個品種收谷。
近年來,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依托當地苦蕎加工企業建立接納貧困戶就業的“扶貧車間”,布拖縣烏科鄉、火烈鄉20余個村還和當地企業以“企業+基地+農戶”的模式發展苦蕎種植與加工,帶動當地2000余戶農戶(其中貧困戶583戶)增收。
四川會理石榴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聯盟全國首批五個科技小院之一,由四川農業大學、四川省農村專業協會和中國農業大學等提供技術支持,通過高校研究生扎根生産一線,發現並解決生産問題,加快石榴産業轉型升級。
四川省三臺縣是人口超過百萬的農業大縣。近日,記者前往該縣魯班鎮隨機走訪土地耕種情況。在鄉村班車上,當記者問起同行的老鄉是否有耕地撂荒,他們第一反應是以為記者來流轉土地。從老鄉們的臉上,能看出對此的期待之情。
近日,四川省瀘州市敘永縣黃坭鎮的高山水稻進入搶收期。當地採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基地”的模式,因地制宜發展大米産業,實施産業化扶貧項目,助力村民增收致富。
為千方百計抓好生豬復産保供工作,完成今年6000萬頭出欄任務,四川省非洲豬瘟防控與恢復生豬生産指揮部日前下發通知,從防控到補貼等多方面加強生豬生産工作。
果園村的葡萄滿架滿園,吉香居的泡菜清香四溢,安岳檸檬種植園果實累累……盛夏時節,行走在川蜀大地,感受特色農業蓬勃發展。説起自己的創業史,彭山區葡萄種植大戶楊志明感觸頗深:“剛開始,經驗不足,技術不成熟,基本就是靠天吃飯,葡萄種出來賣一半爛一半。
今年四川省將把晚秋生産納入政府目標考核的重要內容,督促各地將面積任務分解到鄉(鎮)、村組、農戶和具體地塊。
金陽縣依達鄉瓦伍村發展“高山生態種草養畜項目”,採取“放牧+補飼”方式科學化開展牛羊養殖。3月開始,省農業農村廳組建7個督戰工作組,逐個對農業産業扶貧項目“把脈問診”。
為進一步推動水産高質量發展,四川計劃用3年到5年時間發展稻魚綜合種養500萬畝以上,並在今年培育7個現代水産園區。
目前,成都市都江堰市正大力推進都市現代農業産業生態圈建設,同時打好鄉村振興“第一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生態價值轉化,致力于打造“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示范市”,為都江堰建設國際化生態旅遊城市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打下基礎。
端午前後,四川全省大春播栽漸告收尾。截至6月25日,全省已完成大春糧食播栽7425萬畝,佔計劃播種面積95%以上,實際播種面積較去年略有增長。
作為2019年四川的10個鄉村振興先進縣之一,邛崍在推進鄉村振興和“三農”工作中有哪些特色亮點和經驗?備受關注的天府現代種業園建設情況如何?作為生豬大縣的邛崍又如何確保完成今年的生豬出欄目標?圍繞這些問題,新華網專訪了成都市邛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小君。
日前,在四川省廣元市劍閣縣東寶鎮,農民搶抓農時進行水稻插秧,田間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來,成都市簡陽市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的特色路徑,多措並舉抓産業發展、糧食生産、人居環境整治、脫貧攻堅,朝著“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邁進。
眼下,在成都糧食集團青白江國家糧食儲備庫,大部分糧倉內裝滿了稻谷、玉米等糧食作物,運糧的貨車不時進出庫區裝糧卸糧,一派繁忙景象。
為促進生豬恢復生産,四川明確規定,養殖設施允許建設多層建築,但必須符合相關規劃、建設安全和生物防疫等方面要求。
“其邑廣大,遂以為名”是成都市大邑縣名字的由來。大邑縣農業生態資源優良,農産品品種豐富,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大邑縣如何保障百姓的“米袋子”“肉案子”?又如何持續鼓起農民的“錢袋子”?針對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大邑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羅偉。
6月8日下午,來自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的5000余只扶貧湖羊種羊順利抵達四川廣安市廣安區石筍鎮萬只湖羊基地。
新津縣位于成都南部,是四川省轄區面積最小的縣。近年來,新津以天府農博園為引領,加快構建農商文旅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産業體係,農業發展迎來蝶變。備受關注的天府農博園打造得怎麼樣了?新津發展現代農業産業體係有哪些抓手?新華網採訪了新津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蘇德付。
這是全省第五個省級農業對外開放合作試驗區。四川為何在此時加碼農業對外開放合作?這些國際化“試驗田”能給四川這個農業大省帶來什麼?又該如何“耕作”好“試驗田”?
成都市蒲江縣是2019年四川的10個鄉村振興先進縣之一,目前已建成美麗四川·宜居鄉村110個,打造了“蒲江雀舌”“蒲江醜柑”“蒲江獼猴桃”“蒲江米花糖”四大區域公共品牌。蒲江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方面有哪些突出的亮點?在打造農産品品牌方面有什麼經驗分享?如何有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圍繞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成都市蒲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劉富程。
5月,成都平原的小麥進入了收獲期。位于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籍田街道的高標準農田裏已是一片金黃。大型聯合收割機駛進麥田,把倉庫裝得滿滿當當。粉碎的秸稈還田,為下一季作物提供營養。
廖周發的面前,是村裏大片尚未栽插水稻的空地。由于閬中去冬今春連旱,往年5月份已經栽插完畢的水稻,到現在已經一拖再拖,到了無水栽秧的地步。
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開閉幕式、部分比賽項目將在成都市龍泉驛區舉行,龍泉驛區如何借勢借力大運會機遇,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何持續助農增收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在發展現代農業方面又有哪些“龍泉經驗”?圍繞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成都經開區(龍泉驛區)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毅。
“我是第一責任人。”趁休息的當口,唐曉康解釋了自己每天督戰的原因。早在4月,縣裏和鎮上就確定村裏的復耕任務為400畝,並明確了考核舉措,而村裏自加壓力,把目標鎖定在500畝。
5月26日,劍閣縣高觀鎮元嶺村外,轟鳴的收割機在麥田裏來回穿梭,快速吐納。匆匆路過的村民臉上,寫滿收割的急切和豐收的喜悅。
疫情防控期間,一抹抹“稅務藍”走進蔥綠濃鬱的田間農社、走進“復蘇”的鄉村企業,落實係列惠農扶農稅收優惠政策,幫助新型農業主體應對疫情衝擊,推動鄉村産業經濟發展。
對未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目標任務的市州,除糧食直補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項目資金之外,下年度將一律不予安排相關涉農項目。
成都雙流區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落地落實,努力探索一條符合雙流實際、獨具雙流特色的農商文旅體融合發展路徑,打造高質量空港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為雙流奮力建設“中國航空經濟之都”奏響鄉村振興協奏曲。成都市雙流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杜賢文做客《新華訪談》,分享雙流做好農民增收、項目招引、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經驗做法。
“有三句話,在過去的幾個月讓大家體會得更深:民以食為天、豬糧安天下、飯碗要端在自己手裏。”提及《方案》出臺背景,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很是感慨。
5月,成都平原的小麥進入收獲期。位于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籍田街道的高標準農田裏,小麥已經接近太陽的金黃色,一陣風吹過,田野裏麥浪陣陣,空氣中也飄著淡淡麥香。
5月9日,四川省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會上,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秀彬帶來了一份提案,建議加快構建現代農業“10+3”産業體係,持續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四川推動鄉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緊迫性體現在哪兒?重點又應從哪些方面著力?針對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楊秀彬。
初夏時節,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鎮笆橋社區農民搶抓農時插秧,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景象。
在當前形勢下,青白江區如何持續做好農業開放合作?如何打造農産品區域公共品牌?如何招引、落實、推進項目?針對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成都市青白江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邱方林。
走在前列,起好示范。成都市郫都區在推動鄉村振興的實踐中迸發活力,描繪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美好藍圖。成都市郫都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懷東做客《新華訪談》,以“高顏值”“硬實力”“新活力”三個關鍵詞,分享人居環境整治、特色産業發展、群眾致富增收方面的經驗做法。
5月20日,一場以“轉型發展 全面奔小康”為主題的採茶制茶技能競賽在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寶峰彝族鄉舉行。來自滎經縣的30余名採茶、制茶高手現場競技,展現傳統採茶、制茶工藝的魅力。
高水平、新技術、高新含量……成都高新區在農産品穩産保供方面有什麼“高新經驗”?農業項目招引如何體現“高新品質”?脫貧攻堅提供了什麼“高新方案”?本期《新華訪談》,成都高新區統籌城鄉發展局黨組書記、局長孫波詮釋高新區農業的“高”與“新”。
5月21日,川南四市糧食生豬生産和自然災害防治工作座談會在瀘州舉行,副省長堯斯丹主持會議並講話。
作為國內唯一受邀的農業農村業務主管部門,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植保站作交流發言。這是四川省首次在聯合國糧農組織發言。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成都市金堂縣如何化解産銷對接難題?如何實現一人飼養管理500頭至1000頭豬的目標?如何打造現代農業空間格局?金堂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蔣增兵近日做客《新華訪談》,分享金堂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進階密碼”。
高溫橙色預警仍在繼續。5月19日早上,成都、自貢、眉山、樂山的市、縣兩級氣象臺發布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前一天16時,全國高溫排行榜上,四川在前10名中佔了6席。
記者近日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獲悉,通過對全省20個産糧大縣調查測産等綜合研判,預計今年四川夏糧(小春糧食)總産量將達425.4萬噸,同比增2.4萬噸。
預計到2022年,四川糧食總産量穩定在700億斤,油菜籽産量超過63億斤,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油菜生産大省地位。
新都區採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復工復産、穩産滿産?為確保農業農村工作全年目標任務完成,新都區關鍵要做好哪些方面工作?成都市新都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杜俊兵做客本期《新華訪談》。
2019年,成都“三農”工作成效顯著,全市完成農業增加值631.8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第一位;實施鄉村振興重大項目891個,完成投資1042.3億元。
進入農忙時節,村民們在依山而下的層層梯田裏忙著插秧。蓄水充盈的梯田、勞作的人們、飛翔的白鳥……
近日,四川省珙縣壩區進入農忙時節,村民們在依山而下的層層梯田裏忙著插秧。
一直以來,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的鄉村振興工作把是否符合“公園城市”內涵作為最高標準。在這個標準之下,如何打造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如何推進鄉村振興項目?如何做優公園城市鄉村表達?圍繞這些問題,新華網採訪了天府新區成都管理委員會統籌城鄉和農業農村局局長周忠祥。
産城相融、區域相融。成德眉資同城化加速也在推動四市農業産業聯動。目前,成都市農業農村局正在編制同城化農業産業規劃,力求做大都市現代農業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