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述包容多元的大遼契丹故事

首頁 圖片新聞 要聞 法治 社會 教育 健康 文化 科技 財經 區域新聞 專題 娛樂 體育 汽車 美圖
國寶會説話,文物有語言。內蒙古博物院《大遼契丹》策展人鄭承燕,運用文物語言揭秘了大遼契丹的生死存亡過程,講述了一千多年前神秘的契丹故事。
精彩觀點
遇見契丹: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遇見契丹: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的容顏。”鄭承燕説,自己與契丹這場穿越千年的對視,是一種相遇。對于在中國歷史上産生重大作用並神秘消失的契丹民族,鄭承燕一直懷有極大的興趣,解密契丹故事的種子種在心裏。
講述契丹:用文物講好她的前世今生
講述契丹:用文物講好她的前世今生
最終這段歷史以“契丹肇興”“因俗而治”“開放交融”“崇釋尚儒”“視死如生”“消亡之謎”“女真崛起”7個故事,來揭開契丹的神秘面紗。考古學專家、學者對大型墓葬、重點文物的解讀,貫穿于整個展覽之中,通過這條隱形線索表達,給予觀眾對契丹民族一個公正客觀的認識。
思考契丹:多元和包容的民族
思考契丹:多元和包容的民族
鄭承燕説,契丹遼文化上承李唐,下啟金元,中交北宋,南北交融,兼通西域,呈現出“胡漢和諧建中華,相容並蓄一枝花”的態勢,奠定了中國古代北方各民族“萬風而歸于一元”的文化基礎。與契丹這場穿越千年的不期對視,是對契丹歷史的一次係統解讀,也是文物研究者們從業情懷的真摯表達。
01007023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