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
黔行40年·畢節篇
↑晨曦中的畢節。(羅仕華 攝)
畢節
位于貴州省西北部
烏蒙山腹地
國土面積2.69萬平方公裏
戶籍人口920多萬人
↑畢節新貌。(裴建光 攝)
畢節
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區
為破解“人民貧困、生態惡化、人口膨脹”三大難題
1988年6月
國務院批復成立“畢節試驗區”
畢節蛻變之路
由此開啟
↑薄霧籠罩下的畢節新城。(來源:畢節市人民政府網)
【交通,越變越方便】
2013年
飛雄機場正式通航
結束了畢節沒有航空的歷史
目前已開通北京、上海、廣州等23個城市航線
↑金沙大橋。(靳貴宇 攝)
綿延起伏的群山中
一條條大道穿山越嶺
2015年,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
杭瑞、廈蓉等高速公路和成貴、隆黃等鐵路貫穿境內
鐵路通車裏程413公裏
↑鴨池河大橋。(聶宗榮 攝)
【環境,越變越美】
站在赫章縣海雀村最高峰罩子山頂放眼望去
上萬畝華山松鋪山蓋嶺
耳畔鳥鳴聲聲、松濤陣陣
綠樹間,一幢幢小青瓦、白粉墻
讓這個海拔2300米小村有了亮色
↑海雀村。(來源:多彩貴州網)
30多年前
海雀村森林覆蓋率不足5%,
現在,已超過80%
這是老支書文朝榮帶領村民
戰天鬥地植樹造林決戰貧困寫下的綠色傳奇
這是畢節生態蛻變的縮影
↑綠色畢節。(史開心 攝)
苦幹實幹加油幹
一屆接著一屆幹
畢節脆弱的生態逐漸修復
森林覆蓋率升至52.81%
累計治理石漠化1367.9平方公裏
治理水土流失近9000平方公裏
↑百裏杜鵑。(畢節市委宣傳部供圖)
如今的畢節
春天
百裏杜鵑,競相怒放
漫山遍野,千姿百態
四海八荒難得一見
被譽為“地球彩帶,世界花園”
↑百草坪。(羅園 攝)
盛夏
行駛在威寧白草坪
你可以欣賞
碧草藍天
磅薄烏蒙
千裏綠場
↑赫章韭菜坪。(來源:畢節市人民政府網)
初秋
在貴州最高峰——韭菜坪
看山花爛漫
聽微風徐徐
↑草海黑頸鶴。(畢節市藝術攝影協會供圖)
冬季
在草海
可以欣賞到世界上唯一的高原黑頸鶴
這裏也是
丹頂鶴、白鸛等155種鳥類
越冬地和遷徙中轉站
↑織金洞銀雨宮。(聶宗榮 攝)
還有織金洞、百裏畫廊、九洞天……
它們已成為畢節的旅遊名片
↑黔西縣新仁鄉烏江源百裏畫廊。(佘國雄 攝)
2017年
畢節累計接待遊客944.2萬人次
森林旅遊收入65.9億元
發展林下經濟面積150萬畝
實現産值34億元
守護“綠水青山”
收獲“金山銀山”
↑黔西林泉鎮海子村農民新居。(陳穎 攝)
【日子,越變越火紅】
昔日住在深山林
人背馬馱路難行
易地搬遷政策好
黨的關懷惠萬民
畢節大力實施易地扶貧搬遷
28.5萬人離開深山區、石山區
搬進新房子、過上好日子
↑黔西縣新仁鄉化屋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龔小勇 攝)
838個貧困村出列
累計減少貧困人口594萬
貧困發生率從56%下降到8.89%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從218元增加到27320元
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從81元增加到8473元
↑威寧百草坪。(羅園 攝)
畢節
依托自身獨特的自然環境氣候
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業産業
成為“中國南方馬鈴薯之鄉”
“中國竹蓀之鄉”
“中國天麻之鄉”
“中國皺椒之鄉”
“中國核桃之鄉”
......
↑黔西縣甘棠鎮大寨村蔬菜大棚。(來源:畢節市人民政府網)
高高的烏蒙山巔,大風車吞風吐電
深切的烏江峽谷,長堤鎖水龍
飛機騰空而起,汽車穿山越壑
城市展露新顏,鄉村秀美如畫
……
這個曾經“雞鳴,三省應;人行,三省難”的地方
而今早已滄桑巨變
↑七星關區大蘭村。(聶宗榮 攝)
不變的是
一代又一代幹部群眾
繼承和發揚的“畢節精神”
“堅定信念,艱苦創業,求實進取,無私奉獻”
讓這塊曾被聯合國專家稱為“不宜人居”的土地上
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脫貧奔小康之路
上下同欲,內外同心
畢節的小康夢一定能夠實現
↑雲霞蕩舟。(羅仕華 攝)
---------------------------
來源:新華網貴州頻道
文案:鄧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