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自己多年來省吃儉用的積蓄,捐給需要幫助的困難學生。”“教師節”到來的前幾天,上杭縣慈善總會收到一筆2萬元的個人捐款,捐款人是81歲的老人蘭寶森,他在信中説明了自己捐款的意圖。
“作為偏遠山區的畬鄉子弟,自己出身貧寒,解放前祖宗三代大字不識一個,是新中國讓我有書讀,在國家和政府的幫助下成長成才,成為村裏第一個大學教師、高級工程師。”老人是上杭縣官莊畬族鄉的退休老師。上個世紀50年代後期,蘭寶森進入哈工大深造,退休前分別在福州大學、上杭一中任教。
在從教的30多年間,蘭老把學生當作自己子女一樣手把手教讀書、做作業,還把自己的辦公室和房間讓給他們做作業、自修,深受學生愛戴。
“八十耄矣,無能為也。回望過去,更多的是感謝、感恩!”蘭寶森在信中説,家鄉還有一些家境困難的學生,他想捐出自己的積蓄,幫助困難學子完成學業,“連續5年捐款,每年2萬元,總額為10萬元”。
“這筆款數額不大,主要面向上杭縣官莊、廬豐兩個畬族鄉家庭有困難或是學習優秀的畬族學生。”對于這筆捐款的使用,蘭寶森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説,為更好地教育子子孫孫尊師重教,他想把這筆資金命名為“華寶畬族學子助學金”,“盼望在上杭大地更多涌現‘中華之寶’‘上杭之寶’”。
實際上,這並不是蘭寶森第一次捐資助學。2016年,他就曾向官莊民族中學捐款1萬元作為“獎教獎學金”。2017年,他又向上杭縣慈善總會捐款1800元作為定向助學金。
“蘭老先生這份愛心非常難得,令人感動。”上杭縣慈善總會秘書長陳曉英説,慈善總會已經和蘭老確定了今年的受助對象,首筆捐款將很快發放到困難學子手中。(張傑 李淩生 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