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保险+期货”快速落地生花 涉及品种累计达18个

刘敬元 证券时报

  从普洱火车站出发,乘车3小时40分钟,经过250公里山路之后,可以到达云南西南边境的孟连县。孟连县全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孟连”音自傣语,意为“寻找到的好地方”。这里属亚热带气候,热区资源丰富,天然橡胶、甘蔗、茶叶、咖啡构成了四大支柱产业。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来到了孟连县勐马镇勐啊村陇海小组,附近的一片橡胶林赫然入目。过去六七年间,胶农不仅实现了脱贫,对于橡胶种植和割胶也增加了信心——不再担心橡胶价格下跌,跌得多了,他们会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

  变化源自2017年。从这一年开始,胶农们获得了“保险+期货”的保障。他们对这个模式的原理也许不一定完全理解,但知道自己有了保障。不经意间,西南边陲村落的中小胶农,已受益于资本市场工具和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橡胶价格过低也不怕了”

  天然橡胶是孟连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橡胶种植面积30.1万亩,2022年实现农业产值2.9亿元。”孟连县茶叶和特色生物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梅英说。

  多年前,橡胶产值并不稳定。橡胶树比较特殊,割胶期是以天为单位的日割或几日一割,需要大量人工,对收割手艺也有一定要求。在橡胶价格过低时,胶农可能会出于收益考虑,不再请人割胶。因此,尽管橡胶树有着20~30年左右的收割期,但橡胶仍会在某些年份因胶价过低而出现减产。

  “这几年橡胶价格波动确实挺大的。”李梅英介绍,2017年,在脱贫攻坚阶段的金融支持下,当地开启了“保险+期货”的保障项目,胶农因此实实在在获益。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受益群众2万多户,截至2022年底累计赔付3000多万元,截至目前则赔付约4000万元,项目大受胶农欢迎。

  国寿财险云南分公司农村业务部李昊城介绍,基于“保险+期货”的保障,在胶价低迷时,胶农也可以有稳定收入——即只要有产量,至少能保证一定的价格。这样,产业前端有了积极性,也就从源头上保护了橡胶产业。

  “保险+期货”联手护农

  在商业模式上,“保险+期货”如何实现对农户的保障?保险和期货为什么会走到一起?

  以橡胶“保险+期货”为例,胶农购买的保险属于一类价格保险,以橡胶期货价格为标的,可以以此将橡胶价格波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购买场外期权,由期货公司方面在期货市场进行对冲,从而将承保风险转移给期货市场。

  证券时报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在橡胶“保险+期货”模式之前,围绕橡胶风险的保障方式既有保险,也有期货的套期保值,但这两种工具都有一定局限性。

  就保险来说,保障橡胶的主要是物化成本保险,只能保种植方面的基本成本投入;对胶农而言,损失补偿效果要弱于完全成本保险(保物化成本+人力成本+租地成本)和收入保险;从期货上看,实际惠及的胶农较少,只有极少数大规模农场才有意识和能力去通过购买期货做套期保值。期货品种交易一手以“吨”为单位,很多中小胶农达不到门槛,加上期货还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期货难以有效触达胶农。

  而在“保险+期货”模式之下,只要保障期内期货价格低于设定值,胶农就会得到赔偿。“其实和套期保值是一样的效果。”李昊城说,这一模式相当于让更多中小胶农间接用上了期货工具来转移价格风险。

  简而言之,“保险+期货”相当于由保险公司帮助期货公司将胶农通过“价格保险”的形式组织起来,“集体”进入期货期权市场,进行期货期权交易。

  国寿财险云南省分公司农村业务部副总经理向世平认为,“保险+期货”是运用金融工具来化解价格风险的一个探索,将农户所面临的价格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是农户和企业面临的价格风险与期货市场之间的传送带。合理地利用和发展期货业务,可以更好地发挥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作用。

  已累计涉及18个品种

  孟连县的橡胶“保险+期货”只是这个模式的一个代表。在当地,国寿财险云南分公司已连续6年承保“保险+期货”项目,涉及橡胶、白糖、生猪等多个品种,累计承保7.45万户次。

  这一模式能够落地铺开,背后有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的大量工作。向世平介绍,2017年在云南率先推行“保险+期货”时,不被农户理解和接受,最初主要依托政府组织的力量进行宣传讲解,同时对重点龙头企业进行一对一辅导。2019年后,国寿财险云南分公司联合期货公司一起下基层开展多场次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走村入户后,农户对“保险+期货”的产品逐步接受。

  “后来在我们的服务过程当中,理赔也基本达到了农户的期望,农户通过投保也实实在在获得了利益,所以投保的意识、对产品的理解也越来越强。从最开始的不理解、尝试性投保,到现在基本做到积极主动投保。”向世平说。

  从公开信息看,现在“保险+期货”模式不仅在云南,在全国各地都处于快速发展期。以国寿财险来说,该公司2016年先在湖北开始试点“保险+期货”模式,截至2022年底,这一模式已覆盖全国25个省份,提供了近70亿元的风险保障。

  自2016年开始,“保险+期货”已连续8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保险+期货”已在多地、多个农产品中落地,人保财险、太保财险、国寿财险、中华财险、平安产险等经营农业保险的主体基本都已涉及,参与的期货公司也数量众多。

  据中国期货业协会今年7月公布的信息,2016年以来,共有73家期货公司通过“保险+期货”模式为生猪、玉米、饲料、苹果、天然橡胶、白糖、大豆等18个品种提供了风险管理服务,累计承保货值1346.04亿元,涉及现货数量共计2749.65万吨。项目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24个县,覆盖农户538.7万户次、农户专业合作社3101个、家庭农场1488个、涉农企业2349个。

  9月5日,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中国期货业协会会员大会上提到“保险+期货”,认为这一模式有效服务了中小农户,基于我国“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发挥了期货专业优势,助力农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管理,为农民稳收增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