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数字人:行业领先的医学数字化小巨人

康书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证监会日前核准山东数字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数字人”)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新三板精选层挂牌。这家在医学数字化领域的小巨人资本市场之路再向前迈进一步。

  数字人此次计划公开发行股票不超800万股,募资1亿元,发行底价为12.5元/股。其中,7500万元用于高清晰度数字人体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2500万元用于数字人云平台建设项目。

  数字医学领域拥有先发优势

  公告显示,数字人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医学领域的软件开发企业,与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名校合作,利用自身在断层图像分割、三维重建与可视化处理、系统应用开发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积累,从事“数字人体技术”的研发及应用推广,满足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等客户在教学及培训过程中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及师资条件等的数字化、信息化需求。

  公司早在2008年就与第三军医大学签署协议,利用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获得人体组织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2010年第一代产品推出。公司持续保持研发投入,自2010年至今,已在解剖专业领域内获得了众多专家、院校及机构的认可,公司的研发方向及产品功能符合行业及客户的专业性要求,在技术及产品方面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

  公司现有的“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系统”等产品,已在全国400余家医学类院校、数十家科技展馆及多家海外医学院校广泛应用,公司与山东大学合作推广的“我国数字解剖学教学体系创建与推广”项目还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荣誉。因此,公司在业内已形成了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

  应用领域逐步拓展

  从财务数据来看,最近三年,公司保持较快增长速度。2017年至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033.34万元、7404.05万元、1.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525.88万元、2376.67万元、3506.58万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产品主要由数字医学教育、人体生命科普和数字医疗产品三大类组成。其中,数字医学产品为公司核心产品,包括“中国数字人解剖系统”和“医学形态学数字化教学平台”,主要服务于医学院校的解剖学和形态学教学,同时还可以为医学院校的数字解剖实验室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医学院校市场是公司主要的收入来源,2019年贡献公司近九成销售收入。公司在医学院校市场也保持着较高的市占率。公告显示,2020年我国各类医学院校已达到750多所,公司数字医学教育类产品已在其中400余所医学院校进行应用,市场渗透率超过50%。

  医学院校传统实验室数字化改造仍然保持强劲需求。公司表示,医学院校对传统实验室的数字化改造建设是根据经费拨付情况逐步推进,尚未完成大规模全面改造。公司的医学院校客户规模持续扩大,其未来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也将持续较长时间。

  在医院客户领域,公司尚处于开拓初期,目前通过针对医师培训及临床应用产品的不断研发、改进,已在20多家医院进行了销售。未来,随着高清晰度数字人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将逐步开拓医院市场,提高市场渗透率。目前,公司开发的主要服务于各类医院的数字医疗产品为公司最新研发出的产品,为医院提供医学影像的扫描及三维重建、手术规划等服务。随着新产品的陆续推出,医院业务有望成为公司的重要业绩增长点。

  公司另一增长点来自海外市场。公司国际版本测试已完成,并且推向海外市场,在埃及Techno Scientific Company、香港大学等医学院校得到应用,随着疫情的影响减弱和各国对医学教育的重视,海外业务市场空间广阔。

  客户黏性强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产品功能日益丰富和完善,客户在使用过程中已形成稳定的使用习惯,加之公司提供的高质量售后服务,客户对公司已形成较强的黏性,老客户的复购率有保障。公司公开发行说明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客户综合复购比例为19.44%(重复购买客户/全部客户数量)。

  公司披露的2020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数字人持续合作(老客户)占公司营收从2017年的27.66%提高到2019年的47.13%和2020年上半年的70.31%,这也说明老客户使用产品的效果较佳,购买力更强。

  数字人在第一轮回复问询中也显示,公司的数字人解剖系统各版本载体硬件产品为触控一体机、电脑等电子数码产品,维持电子数码产品正常性能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实际使用寿命可能因医学院校教学使用频率、保养维护、所处自然环境条件等因素而有所差异;此外,由于新技术、新材料层出不穷,近年来电子数码产品更新换代也一直保持较高频率,产品的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