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注册制下 券商争打“差异牌”

创业板新股稳步发行

周璐璐 郭梦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发行本月启幕。据深交所8月14日消息,深交所计划于8月24日组织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上市。

  据Wind终端统计,以网上发行日期作为时间节点,截至8月14日,已有18只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发行。这18只新股共计发行约5.59亿股,实际募资总额为200.66亿元;平均中签率为0.0177%,远低于创业板新股今年平均中签率。共计有14家券商参与了18只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合计承销保荐费用为12.71亿元。

  机构人士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对券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也增加了券商的业务机会和增益,促使券商加速差异化发展。

  申购热情高涨

  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打新已进行两周。从打新结果看,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颇受市场欢迎。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完成网上发行的18只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共计发行5.59亿股。其中网上发行数量为2.66亿股,网下配售数量为2.93亿股;17只新股启动回拨机制,回拨比例均为20%。18只新股预计募资总额为156.82亿元,实际募资总额为200.66亿元。就网上发行结果看,18只新股的有效申购股数合计14840.37亿股,平均认购倍数为5741.63倍。

  根据创业板相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50倍且不超过100倍的,应当从网下向网上回拨,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证券数量的10%;网上投资者有效申购倍数超过100倍的,回拨比例为本次公开发行证券数量的20%。回拨后无限售期的网下发行数量原则上不超过本次公开发行股票数量的70%。

  投资者高涨的打新热情也“促成”了低于平均水平的中签率。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63只创业板新股的平均中签率为0.0240%,而18只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的平均中签率仅为0.0177%。其中,中签率最高的为圣元环保,中签率为0.0216%,仍然低于创业板新股平均中签率;中签率最低的是捷强装备,仅为0.0134%。

  从这18只新股所属行业看,主要集中于工业、信息技术、医疗保健和可选消费板块,数量分别为5只、4只、3只、3只。

  14家券商参与发行

  据统计,共计有14家券商参与了18只注册制下创业板新股的发行,合计承销保荐费用为12.71亿元。

  其中,中信建投主承销3只新股,其中包括创出创业板史上最高发行价的锋尚文化(发行价为138.02元/股)。这3只新股的承销保荐费用合计为3.31亿元。中金公司、国金证券分别主承销2只新股,合计承销保荐费用分别为2.00亿元、1.04亿元。申万宏源证券、民生证券、华泰联合证券、华龙证券、海通证券、国泰君安证券、国都证券、光大证券、东兴证券、东莞证券、东方证券则分别主承销1只新股。

  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8月14日,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共受理了364家IPO企业。其中,中信证券受理项目数最多,有29家;中信建投紧跟其后,共有27家;位居第三的是民生证券,共有23个受理项目;国信证券则有22家受理项目。

  券商将持续受益

  机构人士认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无疑对券商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行业格局上,头部集中趋势将更加明显,但同时也促使券商加速差异化发展。整体而言,券商行业将持续受益。

  渤海证券分析师张继袖指出,当前在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的政策方向下,资本市场将迎来股权融资大年。注册制对于券商投行的资本实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风控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信建投证券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陈友新表示,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我国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提升资本市场功能的重要安排。对于券商而言,将增加券商的业务机会和增益,助力行业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国内券商的国际竞争力。

  在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王舫朝看来,创业板注册制已进入实操阶段,资本市场改革加速推进叠加流动性宽裕,继续看好券商板块。

  另外,创业板注册制将加剧券商行业分化。华泰证券大金融首席分析师沈娟表示,券商是资本市场核心载体,投资银行将直接受益于改革红利。创业板推进注册制改革、多维度配套制度落地,将全面开启投行业务快速增长。同时,创业板开启存量板块注册制改革序幕,在注册制全面推行新背景下,投行将继续构筑资源整合力,全方位夯实资本、定价、销售、协同、风控、科技等综合能力。沈娟认为,大型投行将打造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的大投行生态圈,中小投行或将探索专业、特色的精品券商之路。大型券商投行有望凭借综合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实力,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