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私募金牛.jpg

第17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今日举行

由中国证券报主办的第17届(201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于6月27日下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典礼将颁布201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系列奖项,包括201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百强(综合榜)、2014年度金牛最强盈利公司、2014年度金牛基业长青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高效率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佳分红回报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佳中小成长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佳创业成长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佳小微成长公司、2014年度金牛最佳企业领袖、2014年度金牛董秘、2014年度金牛企业、2014年度金牛最佳投资者关系奖等。

精彩观点

会议信息

时间:6月27日
地点:北京

主办单位

中国证券报 中证网 金牛理财网

指导单位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

特邀门户支持

腾讯财经 新浪财经

会议视频

更多>>图片直播

top文字直播

新常态下的资本市场扩张之道

分论坛

  以下文字由速记稿改编,未经发言者与论坛主办方审核,转载或引用请谨慎!中证网不承担转载引用以下文字所引发的任何后果。

  分论坛一 并购重组 用并购重组推动产业整合与企业成长

  嘉宾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鲍钺

  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 任立殿

  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执行董事 劳志明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并购交易合伙人 武建勇

  复星集团重大项目投资发展部董事总经理 石振毅

  中民投中华民恒董事 计然

  主持人: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卫保川

  主持人:今天的主题是并购重组,2012年开始一直到今年,并购重组增长非常快。我们感觉到,其实有历史的或者经济宏观的逻辑,这是第一个跟大家探讨的问题。

  第二个,并购重组是我们关注的现象和特点,比如说主体,上市公司并购非上市公司,行业可能是新兴比较多、传统比较少等一系列特点,有一些是暂时现象、有的是趋势,有的很突兀的出现了,有些东西暗含着很多未来值得反思的东西,也请诸位在座的探讨一下,哪些东西是有生命的,是正确的。回到第一个问题,为什么突然产生这么强烈的历史趋势?

  鲍钺:我是来自硅谷天堂的鲍钺,大家也知道PE上市公司的模式,2011年做出来,跟大家分享当时怎么想。我们做PE+上市公司的模式,怎么说呢?已经看到了北京的二环、三环堵车,必须找一条出路。为什么呢?大家看到有几个数据也知道,在2010年以前,中国当年IPO是340多家,意味着每天1.8家企业暴涨,已经到了一个极限数据。当时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创投企业超过五千家甚至还要多,意味着每年这些企业投的公司,我们假设符合上市公司标准的话,每年投的企业需要十年的以上的东西,这是讲的从退出的角度,作为投资人的角度来讲。从整个经济环境来讲,其实更简单,中国的经济35年下来,已经从过渡到过剩经济,每个行业都有成千上万几十万家的企业,这种经济业态跟我们要学习的美国的80年代很相似,美国80年代跟我们一样,只不过创业没有这么多,可能有几千家、上万家,美国花了三四年的时间,包括美国、德国、日本进入了保调整期。经济社会资源有效的计划经济,没有浪费资源,除了新疆、西藏以外,都有很多汽车厂。所以我们是不是做这么一个假设,中国经济在未来随着现代科技水平、互联网的发展,在未来20年来中国经济进入保增长期,意味着中国并购市场太尴尬,我们所有行业里面容纳不了这些企业的加速和企业的数量,和这么多企业家。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2011年开始做并购一个基本原动力,外在动力是经济过剩了,内在动力我们经济退出,是这两个逻辑。

  主持人:现在必须走内涵,必须整合,我们退出。解释的非常好,非常简单。在座的诸位,为什么产生并购大潮,以及未来的方向、趋势,还有补充的没有?

  劳志明:大家好,我是华泰证券的劳志明。做这个业务非常有感触,问到这两年这么热,有宏观的研究和微观的研究。宏观跟资本市场结构有关,原来主要是国有的结构;这两年中小板、创业板有规模,民营企业上市之后,对于股价追逐的话更直接,这是资本市场的结构。另外一个IPO的入门制度有关系,上市之后这些企业,其实本身有一定的先天不足,过了证监会这一关后取决于市场,面临一些转型,利用募集资金,还是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

  另外一点,本身新经济整合起来协同增量更大,不像原来的重工业、资源类整合的难度大,有很多新经济的,无论上下游的整合还是横向扩大,其实树立市场竞争的核心优势还是有它的意义。更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是A股作价也比较高,就意味着上市公司收非上市公司,用非估值证券化收益非常高,基于A股买卖高估值的层面的共赢。说白了这件事都赚钱,抛开A股的逻辑,给企业的好处,要么花钱便宜的东西,要么分享企业的标的,还有基于证券化的共赢,A股财务上的共赢效果特别大。基于A股平台证券化的并购对于市值的增加和造富的效果特别明显,我觉得利益驱动是最主要的因素。

  主持人:鲍总和劳总提出的都是二环堵车的比较厉害,讲到资本市场的问题,不知道关于这个趋势还有什么补充没有?

  石振毅: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复星集团的石振毅。鲍总和劳总讲透了,尤其劳总讲的非常透彻。一个是资本完善,第二是高股价、高市值的推动,另外一个资本需要新的退出渠道,我觉得这么几点。更主要的长期并购被市场看好。

  武健勇:大家好,我是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的武健勇,我们从2013年上半年情况不太好,从2013年下半年,实际上增长交易量在下半年,2014年延续2013年的增长,2015年更火。有几个问题我个人判断,因为经济危机之后估值出现了增长,卖方对于并购买的预期,预期从哪儿来的?一旦预期看的好,经营调整好以后,一定把估值放下来,买卖双方估值差出现了。你也找的早,也买的到,你出的钱对方并不愿意卖。卖方也想卖,你卖不掉,市场给的估值就是这个,你调整的估值的预期。从买方的角度要买,把估值调高,这样双方买卖调整差异以后,把这个交易促成了。所以我们看到一个情况是说,在2011年没谈成的交易,放到2012年下半年还是2013年还是一个标的,谈成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从并购的诉求上来说,企业也在看,我的竞争对象在做什么,目前我们看到企业,我们看竞争对手做一些收购,这些竞争对手的走向给企业一个动因,要去收购,不动不行,这是我们看到的实际情况,实际增长从2013年下半年增量逐渐放慢,这是我的感受。

  计然:大家好,我是中民投计然。关于并购为什么这么火,我的看法跟前面几个嘉宾差不多。有几个因素,第一个,是宏观的因素,首先是经济增长的放缓,大家看GDP的指标在2007年的时候,我们国家GDP造成达到一个峰值,从10.6%,回到个位数,今年政府定的目标是7%,经济的下滑导致企业的盈利压力很大。原有内生性的增长这种方式会不会继续下去,这几年做企业的朋友感同身受很困难。另外一种方式外延式的增长率并购开始被接受。另外一个宏观因素,就是资本层面,刚才劳总也讲了,退出渠道的问题,2012年底IPO暂停是历史上最长的暂停。同时境外的渠道是畅通的,发生另外一件事情中债股在美国质疑的事情,这些企业去国外上市变成很不划算的事情。鲍总讲的硅谷天堂PE+上市公司的模式被复制下来。这是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企业增长压力。另外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第一代创业家到了更迭的时代,发现企业家二代非常多,市场给出一个途径,不做经营了,做股东,做持股,这是我的大概一个判断。

  任立殿:我来自中科招商任立殿,前面几位老总把钱说的很清楚。投资概念的觉醒,PE的爆发,恰恰在最近一两年那一轮大爆发期退出期到来了。PE有力量或者有动力去推动它的尽快退出,而尽快退出恰好又到了计总提到的史上最长的IPO关闸,产生内生行为大爆发。2012年创业板开始上涨,当时代表是光线、华谊兄弟、蓝色光标,他们的上涨是推动型的,这一轮上市公司明白了,发现跨行管理帮助非常大,从创业板、主板大的并购意识的觉醒。还有一个软方面的东西,我很有印象,很多年前的时候,互联网的公司如果合并的话,双方发展的工作彬彬有礼,首先不会说谁并购谁了,谁收购谁,一般联合,互相照顾对方的面子。那个时候,以收购的词,尤其股份小的那个很抵触的,经过BAT的收购,创业者被收购槛消失了,被收购方心理接受了,收购方有意愿收购它,也促使了大量的收购方,这是我补充一下前几位讲的观点。

  主持人:产生并购浪潮的原因有宏观背景。第二个条件,我们IPO的限量,我们高溢价,享受这个溢价,我过去几年投了不少,原来没有希望的公司,觉得没戏了,突然成了香饽饽,也被抢了,基本上退完了。

  第二个,大家都提到了第二个趋势产生的原因,也就是说市场IPO不给这么多,大家都憋坏了,谁过了之后给的溢价很高,所以说通过这个途径好。就产生主体上鲜明的特征,就是上市公司来并购不能上市的这一块,然后不能被并购的嫁到豪门非常乐意,欢天喜地,这个趋势非常清楚。另外一个,现在我们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横向的并购太多。其实不是出于产业整合,横向也搞,化工的并购信息安全。诸位的饭碗都在并购市场,能不能评价这个趋势?能不能持续下去?

  鲍钺:从并购来讲,我们从2011做到现在,跟30多个上市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做的目前为止绝大部分是同行业的。个人认为,跨行业并购不是不行,因为并购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并购的整合。如果说简单的并购,那就是简单的财务报道相加。这里面讲到最熟悉的词语就是市值管理,市值怎么来看?传统的办法很简单,股价就是市值,从意义上来讲,利润乘PE估值,利润好算,PE估值有两个特性,第一个是整合的特性,第二个持续的特性。就是说,我并购完了以后,是简单的财务报表相加,开一个玩笑,你的市值就是昙花一现。因为到了第二年,并购方和被并购方形成不了协同效应,这里面就会带来新的矛盾,你给了15倍、20倍,承诺的利润一旦下滑,势必要冲击无形资产冲击商誉损益,这个影响非常大,这是我讲的协同性。

  第二个持续性,你做一个并购很容易,很难做持续性。大家知道蓝标是创业板并购之王,一直在并购,所以它的市值增长非常快。但是你看它并购的东西基本上跟同行业相关性比较大,具有协同效应。回头再来看,这几年证监会否掉的一些并购行为,你的并购是真并购,还是为并购而并购。真并购,并购后以后,你对公司有管理能力和协同作战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说我把你收了,收了以后不管。我们知道市场上有另外一种行为,虽然我把你并购了,但是搞了两年,股票卖了我变二股东,你当大股东。并购方是未来接班人,还是好理解。如果是为了做业绩,做概念,你这种行为被市场质疑。因为PE估值这个买方和卖方持续关注的,你的并购行为协同性和持续性达不到你的预期,马上跟你消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主持人:我们下面请劳总。

  劳志明:这个事核心的一点是什么?目前A股的并购真正的动力是产业整合还是追逐于股价。刚才说的跨界,跨界是传统向热门去跨,没有热门向传统去跨。到底基于股价考虑还是基于产业考虑。现在目前A股80%、90%的并购还是奔着股价去。为什么这么说呢?第一个,奔着股价去的并购,有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个,二级市场的特点跟它并购的行业方向是高度契合的。二级手游热并购,二级市场动漫热并购,并购看中于交易对股价的影响,如果真正的产业并购,产业并购的逻辑开始于整合,而不是结束于交易。A股市场交易达成了,你的未来反映在报表和股价上,股价一涨,大家觉得这个事就OK了。这个两点回答当前并购最主要的驱动力。有些企业做虚以后再填实,做大了,资产平台效率发挥最大,我的巨额融资能够实现,我的股价能够实现,资源配置的能力上升,后续填实是实现的。不能用是和否来决定。

  未来产业式的并购,第一个在股价上,你不懂行,你可能买亏。用A股高估值不用很明显。第二个,整合上你不懂,整合上的协同你没有,依赖于原有的管理层。还有一个去市场上传递出产业整合的线路不那么清楚,市场上可能可能看不懂,这些都是并购的未来存在不确定性的一个原因。但是并不意味着产业整合是一帆风顺,失败率也是很高,只不过跨界的并购从长远看和资本圈支撑,成就的难度大一点。

  主持人:好了,我们请石总谈一谈市场的观察。

  石振毅:复星是一个买方的角色,复星做产业整合,有复星基本逻辑,去年复星药做了14还是15起的并购,全部沿着产业链做纵向的并购。第二个,我们在参与的在2003年跟国药集团国药控股,这就是一个特别显著的并购来增获自己的业绩,从行业排名第六、第七到第一,第二家到第六家加起来不如他的第一大。横向叫跨境,不叫横向,占有市场率的横向,纵向是产业链的。跨界也是有道理的,比如要转型,过去做传统行业做化工,复星有一个上市公司叫南钢,就是做钢铁,就是做转型,在环保、公共事业做转型,并购也是有道理的,跟产业链相关。不相关的转型,像劳总所说的追热点,这个从2013年、2014年,特别是2014上半年特别显著。这两天暴跌不是坏事,如果真的是慢牛,振荡振荡之后,大多数人理性下来,中国是散户市场,大家理性下来看待有些投机性或者事后看起来可笑性的做法不会去追这个热点了。所以对于这些,我觉得这些推手一个是高股价后面的动因,后面也有一些推手,资本市场的高手推动这些。对于复星来说,复星不是一个投机者,是投资者。

  主持人:好,谢谢。

  武健勇:并购是动因的,如果说市场上有很多的高手上,如果它的动因就是推高股价,套现走人他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一定有资本找壳,把概念整合起来,打股价。还有一种是真正的上市公司搞跨界收购。去年我帮泰国科技公司,它的诉求是什么,反正有钱了,我股东有钱了,我想试试水找一个板块去做,做了一半不行,我给他说不做了,他也不做了,有风险,合作方就不做了。合作的方式有点像PE,想进入新行业。还有一类就像劳总所说的上市公司走热点,走市值,可能有的时候做成了,可能有的时候风险过大,整合不了。回来了以后,不熟不做哪有创新,这是一个问题。这是博弈的过程,博弈成了就成了,失败了就失败了。我们看到整合的问题,我们是事务所,我们是中介。我们看到整合的企业,我们看到整合是维生素,不是抗生素。现在不光是中国企业,其实在美国一样。我们讨论整合的问题,当你支付溢价的时候,是否讨论这个溢价怎么实现,怎么去实现,在整合过程去实现。如果你没有金刚钻,也不要那么高的溢价,收购要不要去做打一个问号。我们现在看到一个问题,企业着急收,强调一个收购成功,而不是强调成功的收购,这是有问题的。现在跨界来说,我们在做的过程强调企业在拿的时候,你收购的动因一定要做明确地判断为什么收?第二,在这个动因下再去判断,哪些标的是适合的标地。第三,再去考虑怎么收的问题。第四,整合的计划要提前考虑,不整合不提前考虑,这个风险非常之大的。事先不考虑,未来的事件一定爆发,这样大家未来要吃抗生素,这是我们的理解。

  计然:我们中民投是一样的,这几年市场发生的事情不太参与。回到刚才的问题,刚才说的跨界的这个问题,A股市场追热点,这个问题打疑问的,表示理解这种行为,这里面有一个路径以外的问题。在历史上A股有一个持续高估值的状态,你如何维持这种估值,比吃拿到高优质的资产。让大家预期更优质的资产,来实现估值的水平。其实这本身是一个规模效应,还是一个范围效应的问题,你内部并购是一个规模经济,考虑一个问题伪市场的问题。你要去跨界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一个公司进入新的领域这个公司有学习曲线的问题,这里面去交学费,这种趋势是否持续,我相信短期内三到五年之内,这两种趋势持续下去,都会并行。未来走的更远在产业内进行整合的方式。

  主持人:从行业的特征来讲,刚才我们讲为什么产生这种强烈的并购的大潮,我们讲的宏观因素的时候,讲的宏观经济,很多行业都过剩。我们谈着谈着因为高议价,很多故事还可以,我们更多用新兴行业并购使这个市场火爆。我们反过来想想,再提一个问题,刚才劳总也说到,我们70%、80%的并购并不是非常牢靠的并购,里面还有一些风险。请教一下诸位,中国的并购未来的方向上、产业上,还有哪些东西可能我们市场并没有意识到,并没有做,未来反而很好,很有生命里。

  鲍钺:我们未来市场考虑的新业态、新技术、新经济趋势、渠道,跟企业的发展没有什么区别,我企业缺什么,我缺技术,并购技术类的公司,缺渠道,我就并销售渠道甚至并电商。如果缺资源,我并资源,从我个人理解,也不一定对。有人开玩笑讲,我缺什么补什么,并购从整合效应来讲也是缺什么补什么,我缺了什么东西。我觉得并购,一个是产业方面,还有一个人才方面。刚才劳总讲了,我们改革开放这30多年来,我们第一代创业家已经有的,不管是从精力、智力还是阅历,还有知识已经很多东西跟现在的经济性模式,比如互联网+很多东西跟不上,包括我们现在跟不上,这里面有问题。比如搞新东西,并购一个新的团队来干这个活会更好。我个人可能缺什么补什么,讲的直白一点。

  劳志明:这个问题我记得有一个,好像制造业,董事长培训班的时候有几个企业老板曾经问我,这两年的并购新兴行业,像我们傻大黑粗没有人理我,在并购还有机会吗?这是几个问题,随着并购相当于证券化的议价越来越小,回归产业逻辑。产业逻辑里面我刚才说的标地成长性的分享和协同效应,新兴行业发展比较快,像这种的话,本身对标的的成长性的分享有点像PE像风险投资性质的,虽然风险大,机会会多。传统的制造业,第一个,如果真正回归产业层面,类似于传统的行业,并购的机会还会有,比如说增加核心竞争能力。还有一点,中国很多制造业目前已经走出去,比如到德国、日本、美国去做跨境并购。一般现金来做并购,本身这种证券化的套利不是特别高。虽然传统行业在A股估值不那么高,相对于成熟市场比较有价值的市场而言的话,价格还是有优势的。比如在欧洲8倍的市盈率买比较好的市场,在A股15倍。跨境还有并购,国外制造业沉淀多年的技术和品牌的优势,跟中国协同效应会非常的明显,比如说制造业下游的话,中国是消费市场,中国市场的消费能力嫁接到国外的技术和品牌的优势,这一块的产业的协同会非常的明显。

  还有一点是什么?我想中国最最牛、最大的企业家还是制造业,新生代基于行业的发展红利,真正对企业,对行业的理解,包括管理的掌控能力的话,其实偏弱。得一个结论,当证券化套利并购逐渐退去,产业逻辑并购逐渐浮出水面,传统的制造业是一个机会,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会有的,一定会跟现在不同,这是我的一个观点。

  石振毅:跟这个多元化说一句,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跨界,就是因为看到资本市场高溢价以后,很多企业家的心态不定了,过去做产业,通过产业壮大企业,现在由于资本市场可以做投资。从企业家转移到投资。全民投资热潮趋于理性,从产业实业着手,这是一个。

  第二个,到境外去,是复星着手,也是复星的主题,一直在境外并购。因为现金没有发股,境内的上市公司因为高的市值融到钱,然后用钱到境外比较好的非上市公司买了,把上市公司私有化。我觉得跨境是非常好的方式。

  武健勇:刚才谈到跨境并购,跨境确实比较火,我们要做跨境论坛。我刚才讲了,跨境并购,我们觉得中国企业跨境从原来国有企业,有资源,有人,有能力,去做跨境并购。现在变成了民营企业交易量不一样,从量的交易商和案件的发生的频次来说,民营企业变成主导地位。从全球的跨境趋势上来说,应该说跨境大型国际性的企业是一个主导。但是在新兴的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中国、印度这些国家的跨境并购数量在上升。我们行业在跨境比较多一点,像澳大利亚,澳大利亚的能源、资源型的企业比较热。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慢慢成熟,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从跨境的情况来看,我们看到跨境企业的流程跟国内不一样,国内的企业一对一的讨论的方式,或者一对几的方式,老外第一轮把所有的信息放在互联网上,先体现NDA,给你一个帐户,签保密协议开始竞调,我们发现一个最大的问题。中国企业给你一个月做竞调,花了半个月时间,两个星期的时间跟中介机构谈报价,为了十万块钱,为了20万块钱,网上竞调的时间和没有约束力的时间一下就少了。这是第一个问题。

  企业在跨境的过程中,我看到成功的经验,也看到失败的教训。未来跨境的频率会越来越高,企业遵守国际惯例,它的经验也会越来越丰富,当然也会有一些教训。从跨境趋势上来说,我们看到几个行业,一个是国外的制造业,刚才我讲国内传统企业跟国外的制造业产生升级,这是一个。另外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国外先进的技术,也是去年我们在做并购的时候,我们听到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做成了,花了五个多月的时间做成了。上市公司做成了,说了一句话,这个企业是我梦寐以求的企业,想要管理能力的企业,所以我们想,在未来做的时候有中等规模,中等规模不像五千万,两个亿人民币,海外到一到五亿的中等规模,这种中等规模很多,交易规模、估值规模。还有每个国家的,现在欧元在跌,澳币也在跌,在欧元区、澳大利亚收购比较多,这是汇率差的问题,这是我们目前看到的趋势。

  计然:至于跨过并购有另外一个逻辑,中国企业出去需要什么?需要技术,需要品牌,需要渠道。反过来,国外也需要中国的企业带给他什么?首先是资金一方面,从资金供给这个角度来说,对中国企业不是太大的问题。第二个,中国企业很大的问题就是中国的市场,大消费的行业很明显的。我们看到一些企业,在资金在欧洲、在美国,甚至在日本,这种逻辑走出去,会不会是一个更好的方式。至于传统行业的并购,我们一直在想一个问题,寡头逻辑可能更合适一点,我们想传统经济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发展一定程度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一个是政策淘汰,比如环保的政策。我想另外一点,像北欧做了很多并购,把竞争对手收掉,收掉以后再关掉。这给传统行业并购的逻辑,这里面机会都会有。

  主持人:我们今天提出很多问题,不知不觉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时间有限探讨就到这儿,非常感谢各位。

 

  

  分论坛二

  互联网+,让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嘉宾

  “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郭浩哲

  腾讯财付通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徐曼丽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众筹负责人 高征

  用友网络副总裁 赵国栋

  听云首席营运官 Moca(女士)

  主持人:中国证券报资深记者 王荣

  主持人:我是本场论坛的主持人,我叫王荣,中国证券报的记者,欢迎大家来到这次论坛,首先允许我介绍参与此次论坛的嘉宾。首先有请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众筹负责人高征。用友网络副总裁赵国栋。腾讯财富通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徐曼丽女士。听云首席运营官Moca,以及我们的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浩哲。我在中国证券报跑了五年的互联网,但是第一次主持我们的金牛上市公司这个论坛,因为资本市场可能以前不太喜欢互联网,但是今年不一样了,所以我也有幸能够主持这样一个论坛。这个论坛的背景是这样的,我们3月份就是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这样一个指导计划,可能我们知道A股这个大风刮满了整个市场,A股的能源、金融、农业各个行业,我们统计了一下大概有400多家的公司,然后要公布互联网的业务,不过我们在采访中也发现,可能对于互联网这样一个东西,不是传统企业更擅长的,对于互联网+的理解,可能也在探索,如何来加一条互联网的道路,把互联网用在我们的转型升级上,今天我们请来自互联网企业嘉宾,以及前沿的这个互联网技术这样一些公司的代表来讨论,首先我们请高总给我们分享一下,传统公司如何登录阿里巴巴,跟阿里巴巴有这样的合作。

  高征:您好,各位嘉宾好,我的花名叫"魏元",是阿里巴巴淘宝众筹的负责人。今天很荣幸参加会议和大家沟通,今天我们更多从众筹这个角度,跟大家谈谈对互联网的认识和看法,因为在这个众筹做了大概有半年多,目前做了一共有三万多个项目,实际上线有1600个项目,大概真正筹款成功正式发售1200个项目,那么在短短半年时间,能够实际操作1200个项目,我相信在国内这个项目数量是比较多的。我们看待这个互联网+定义,经常有商家问我,说我是开服装店的,我是不是在天猫开一个服装店就是互联网+;懂一点技术的问我,是不是做一个APP就是互联网+;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不能叫做真正的互联网,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在真正的传统产业互联网转型至少包括4个方面,第一个是商品的互联网化,第二个方面是生产的互联网化,第三个方面就是整个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第四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整个融资方向金融领域的这种互联网化,那么对于公司至少有四个层面,而不是说你做一个产品,拥有一个渠道就是互联网化了,即使在这四个层面下,也有非常细化的东西,我们在深入的沟通的时候进行一个交流。

  主持人:好的,谢谢。下面我们有请腾讯的徐总。

  徐曼丽:谢谢中国证券报,今天很荣幸参加这样一个会议,其实对于互联网+的话,现在议论的非常多,我也说一下我的感受,从今天说起,我在论坛开始前的两分钟我才赶到会场,我今天去了一趟医院,从医院出来以后,我又赶上北京特别拥堵的交通,大家可以想像,我在去医院这个流程,大家都懂得,这是我们完全没有可控的时间,其实我们非常希望,比如说像这种医疗行业,像这种交通的行业,像我们民生的很多很多行业,能够坐上互联网+这趟车,能够把它的流程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我们为什么不增加一些效益,我想去过了国内的医院各位同仁都能有深切的体会。反正我自己是有很深的体会,对于互联网+,其实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就是我的团队在做一个是微信支付、然后是QQ钱包支付,还有腾讯征信这么一些业务,我们是非常希望和传统企业结合,传统企业结合它做O2O的时候,中间有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就是在中间支付这个环节,所以我们其实是在做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中间这个+号,我也很荣幸能够在现在这样一个时代去从事这样的工作。那么其实我们之前也打通了一些刚才提到的衣食住行,比如说餐饮行业,出行出租车和专车,医疗行业的一个互联网+。那么我们非常希望就是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参与到互联网+这个行动中来。然后腾讯是一个非常开放一个平台,我们非常希望能够把我们的流量以及大数据的能力,包括腾讯征信也就是大数据的能力,我们会后续都会开放给传统企业。然后和传统企业结合一起打造互联网+这个高速列车,然后去把这个社会的一些效率、一些创新的东西就是这些产业重构的机会,跟大家一起去拥抱这个互联网+。谢谢。

  主持人:我知道那个用友也是在做一些连接,在服务传统企业的时候,同时帮助传统企业做互联网的转型,不知道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我们有一个怎样的理解。

  赵国栋:前面两位发言都是互联网企业的典型代表,我们从这个去年的时候研究这个互联网+,各行各业尤其是和企业融合到底干什么,其中有三个重要的要素。第一个我们看待一个视角的变化,要整理性的看待,每一个企业,这个企业的上游、下游、服务伙伴都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第二出发点就是大数据,因为互联网的核心就是数据,没有数据的支撑,我们能不能用生态的数据繁荣这个生态。第三个是生产链的服务业,我们除了提供软件服务之外,还能提供服务,这个里面包括生产性的金融服务、生产性的通信服务,生产性的物流服务,这个东西是我们逐步看中的,这个时候我们感觉互联网+上咱们的企业,可能是未来一个非常有前途的大的市场。   

  主持人:东华软件在医疗这个行业的信息化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可能对医疗行业+互联网有很深的认识,在云计算的上面有很深的耕耘,能不能从咱们这个企业的角度出发理解一下?

  郭浩哲:给大家分享一下,我觉得有一点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说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我觉得这个本身我一直不是特别认同,就是没有企业是绝对的传统,就像东华软件大概成立了有22年了,一开始我们最早是一个卖服务器起家的公司,发展22年,现在大概有3、4个行业做了中国的第一。在这个过程当中,经过一轮又一轮概念性的时代,上一轮互联网时代,到这一轮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转变,像刚才主持人说的,比较关注我们的医疗行业,因为我们在医疗行业里面,是中国大概50%的市场占有率,服务了大概中国300多家的三甲医院。有的时候我们是去拥抱互联网,有的时候互联网的企业主动找到我们,包括阿里的同事、腾讯的同事。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访BAT和互联网企业,发现其实商业的逻辑本身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就是商业所有的构成的要素还是当年那样,没有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唯一的变化就是商业的整个顺序,就是你服务的顺序,为你企业带来的要素的整个逻辑,有一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之下,就是你的企业能不能适应这个要素变化下的一种新的服务能力的提供。怎么理解呢?就像原来可能苏宁一直认为它竞争的对手是国美,后来发现可能是京东,国美和苏宁变得比较被动,这个过程当中就是京东把这个从商品到人的顺序给它做了一些优化和改进,只是一点小的改进。但是原来的传统企业,认为我以前挣的很多了,像东华在去年的净利润有11亿了,我怎么能放弃这么好的净利润,放弃这么好的阵地改变我自己,这个大家一直舍不得,所以新的力量出来的时候,打你的时候,它完全颠覆性的流程,改变为客户服务的方式,这个是我们一直思考的。如果非要鉴定一个传统的企业,大家不用忧虑,你原来所有的优势没有改变,只是你能适应这个时代为客户服务新的方式,通过提高效率也好,还是通过提供服务新的能力也好,我觉得都可以获得互联网的增值空间,互联网本身不能理解为工具,而是一种思维,这种思维要求你在新的时代,对你整个商业的逻辑、顺序流程全部进行重构和分配,这是我的理解。所以在医疗行业里面,我们获得了资本市场的认可,做了一些产品,拥有百万级的客户。比如说我拥有三甲医院的资源,我就有三甲医院的医生,谁拥有这个行业最核心的资源,在你这个优势的基础之上,你再去发挥你的服务能力,我觉得你在某一个细分领域里面,做出一点伟大的企业。

  主持人:Moca女士本身就是从百度出来到听云,对这个互联网业很多认识,现在听云做一些行业的解决方案,不知道您对这一块,大概有一个什么样的认识和大家分享。

  Moca:在座的各位朋友不太了解听云,听云是前天刚刚登录新三板,做的是什么呢?帮助我们的企业在产出互联网应用之后,可以时时交付给你们的最终用户发生问题的时候,最终诊断出问题出在哪。那么其实我之前做过小小一个功课,就是我们的A股的触网企业大概有400多家,然后其中有170多家是相关电子商务的,有70多家是相关金融类的,其他还有像移动的新兴设备等等,大家可以看到一个现象,现在的互联网+和互联网的转型,大家还处在一个低层面的转型重构,就是把我们的买卖销售的这种业务,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更快捷的提供给我们的最终用户。接下来其实我们说的互联网+是整个产业一个重构,你从业务销售做重构,接下来你内部企业的IT以及内部的系统,都要适应互联网的快速,接受客户的模式,那么所以我们这样的企业,其实会有一个更大的为大家服务的空间。就是说当你们把业务交给最终用户,他们使用你们的业务的时候,通过互联网的方式使用的时候,你们要快速的发现问题,而不是说我找一个外包公司把这个东西做出来,上线了。或者是前期我只是去BAT里面挖一些优秀的工程师过来帮我去做,但是你这个体系远远没有形成的,所以我觉得对传统企业来说,我的建议是说用一些的新兴的工具拥抱互联网,加速自己互联网+的转型。

  主持人:通过各位嘉宾的分享,其实能够理解到就是得到一个信息就是互联网企业都在积极拥抱传统企业,都觉得可以在为传统企业的转型过程中,然后承担自己的角色。就是我想大家可能现在觉得之所以公司愿意发展互联网业务,也是能够看到互联网对自身转型升级这样一个影响,以及对自己业务重构,这样能够使企业焕发青春的活力。如果是传统企业我跟他们聊,他们会感觉到,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一个模仿路径,就是一个比方说,我可以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是先做的产品,还是做我的渠道,还是说在我的整个架构层,领导层、组织内部的架构都进行一个改变。不知道这个步骤大概是什么样的,有没有可清晰可以描述这样一个路径?

  高征:是这样,首先就是我们要明确一下到底互联网化,互联网思维它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这个我对它的看法,其实大家不同人对这个问题看法答案不一样的,我们对它的看法来说其实很简单,一个叫做去中介化、一个叫做去中心化,沿着这两个去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去中介化,它是所有点对点之间的直接的联系和直接的解决问题。另外还有一个是去中心化,也就是推翻一千的二八原则,以前是20%的客人创造了80%的业绩。但是80%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是大量的订单,意味着的就是人气,以互联网金融为例,互联网金融的交易占整体的比重1%都不到,但是交易比数占了40%。做那些传统的,可能对它们来说,用传统的模式做不下去的东西,这个是互联网非常大的机会,我们从这个两个角度来讲的话,它就有很多思维往下延伸了,你能不能直接快速的解决问题,我们所谓的痛点的理论了,这个理论说起来很虚,但是很实在,比如说拿针扎一下,我们觉得很害怕,但是你拿巴掌过来打我的时候,我可能不会害怕,为什么我们会害怕针呢,因为在痛点上会更痛,刚才我们将从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至少包括四个层面,这每一个层面不一样,因为刚才讨论的问题叫什么?从战略、方法论、最终的运营能力这是我们要做的事情,大家最终差的是运营能力,最终你是不是说你对整个的互联网一点的都不了解,最终做出的结论是不是我开一个网店,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因为完全不了解,我们从产品的角度来讲,首先第一条,我们现在讲了就是说这个痛点理论,第一个就是功能的聚焦化,我们这个所谓的功能聚焦化,我们现在做的所有的产品,无论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还是这个硬件产品,服务性的产品,大家发现它越来越简单,越来越单一,而是直接简单选某一个问题,它带来第二个问题,它使用是场景化,我们现在很多的互联网电器产品为例,它可能每一个产品解决的是单一的问题。第三个就是所说的大数据,就是数据互联化,当你单一的一个数据比如说现在很火的智能插座传统的企业不愿意做这个东西,不知道怎么做了,它做这个东西,数据回收上来之后,这个数据有什么价值,其实未必有什么价值。但是把这个数据融入到整个大的场景下,你的智能插座和空调、热水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它可能产生很大的价值。第四个产品的生态化,它由此构成一个整体的生态链,所以从互联网的角度来讲的话,它首先能够单一、痛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把所有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之后,连接起来,场景化、网状化、这个东西是我们做互联网产品一个基本的核心的思路。那么后面就请其他朋友继续讲。

  赵国栋:刚才听主持人问这个怎么做的问题,所以我结合自身的转型说说用友怎么做,首先第一个用友在自己观念上的变化,我们认为互联网+也好,因为我们叫企业+互联网,通过这个概念来讲的话,是一个全方面的事,是一个彻底的变革,那么这是我们的组织上什么变化呢,我们的业务分为几大类,第一个我们传统上做了一个软件业务,这个软件业务做了20多年了做了之后为我们的产业提供了一个根基。在互联网的发展之下,发现企业的应用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说原来我们希望给操作软件,上面什么功能都有,现在我们提供一个小应用,它可能是一个报销的功能,一个订票的功能,就OK了,把这个给客户使用,这是一个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也分开了对大中小客户的区分的模式。但是它未来按照碎片化的结构软件来看是不同的,给大中小型客户用相同的都可以。第二部分就是企业互联网的应用,第三个部分里面,刚才我们讲了三个要素,生产服务业里面,我选择了金融这个行业,金融业对小微企业来讲,大企业来讲都是有很强的需求,第三个板块是互联网金融的服务,这个是我们用友从思维到业务结构的组织结构完整的变化,这个完了之后速度会起来,我们看到互联网企业起来都很快,这是我们向互联网企业学习的地方,转变之后,我们的行动变得越来越敏捷了,我们这次收购大约只花了17天,我们第一次见到被收购公司的董事长到签协议用了17天的过程,这个在上市公司里面是一个罕见的过程,这个看出来我们的决心和勇气。

  主持人:腾讯一直在连接,我们腾讯的定位在连接,你说中间做的这个+号,如何帮这些传统企业连接呢,大家更多开微店,接入我们的微支付,开一个客户帐号做一个客户管理,更多像前台的营销和客户的管理层面,不知道在中间有哪些可以做的。

  徐曼丽:其实互联网+对观念上的转变,我个人觉得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因为可能三年以前,我们去跟很多企业去沟通的时候,我们说有一些什么样的连接,互联网+连接的服务和工具,我们可以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但是我们发现其实那个时候真的很难推进,因为所有的人,可能并不觉得你这个东西给它带来多大的效果。但是我发现就是这两年尤其是去年和今年这两年,我们再去跟这些很多的原来的传统企业去沟通的时候,那个局面完全不一样了,那么很多企业是非常非常的主动,甚至是说在我们的后面追着我们沟通,希望我们能够给它们一些建议,怎么样去做,把它的一些服务一些产品能够更好的提升一些效率,搭上互联网+这趟车,就比如说像金融行业举一个例子,我们看到最近两年比如说像保险行业,保险行业走的最前面的比如说泰康人寿,它在互联网这一块做的相当好的企业,我们其实跟所有的整个行业每一家企业沟通,但是我们发现有的企业,它仅仅是说这一块只是我一个电子商务部门很小的业务,这个电子商务部门我们做很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这个电子商务部在企业的话语权很小很小的,它没有办法推动系统和流程的改造,我们后面很多事情没有办法实现,但是你看你这个企业,尤其是这个企业的管理层,如果它的思想观念转变的话,那么就不一样了,像泰康,直接会去让它们的CTO来整个负责,就是我们这一块的事情,比如说整个微信的项目,然后是对董事长直接汇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障碍不是障碍了。那么很快我们很快能打通流通的环节和系统的环节,那么效果很快能出来。其实我们有一些非常大的一些流量入口,甚至说有非常好的,比如说像您刚才提到的,像微信、像微信支付,像我们线下的微信的刷卡支付,像我们推出来腾讯征信数据开放的业务,其实都是非常好能够帮助这个企业,它去实现在互联网上的营销也好,一个服务也好,其实都是非常好,但是现在我认为很多的企业的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我们提供的流量和工具没有办法用到的,最重要还是观念的转变。我们会跟这些观念先转变过来的企业,跟它打造一些标杆,比如说这个企业我们发现它在这方面的意愿很强,它的这个积极性很高,那么我们就会提供很多的资源支持,我们一起去打造这个行业的标杆,当这个行业里面所有的其他的企业看到,原来我们的行业还可以这么玩,还可以有这样的效果,那么也就是这个行业的整个的局面慢慢转变过来,所以我觉得就是最最重要的,还是观念的转变。

  主持人:谢谢,那么听云在服务这个企业过程中,您觉得就是如果说在帮助企业这个过程中,大概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可以帮助它完成这一个环节,因为现在我们谈到可能要从各个层面去打通,有时候包括刚才嘉宾也谈到,包括从思想方面重视这个事情,不知道我们这一边大概会有一个什么样的分析有一些什么样的看法。

  Moca:其实我不太想过多说我们在服务企业的时候一些感受,这个我觉得可能每一家服务我们企业都有同样的感受,但是我想说一点,其实互联网这个事情,大家从本质上认知它是一个稀缺资源下竞争产生的事情,就是为什么过去资源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的。你说Uber为什么这么火,原来打车会觉得政策司机都在我这,但是互联网要利用各种的分散的资源,Uber是利用的限制的车的资源。那么其实本质上是说互联网它是在市场的环境下,找到了用户痛点,这个是完全市场导向一个行为,然后进行了强有力的竞争,颠覆了原来的一些事情,那么对于我们原来这些握有企业资源的企业来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你去拥抱互联网是要干什么?你要审视这个企业,到底哪些用户和产业链的痛点还没有解决。可能你们平时听到产业上下游的伙伴跟你们抱怨不好的地方是什么,我觉得先找到这个,你才能拥抱互联网,因为它是一个竞争的精神。你不去看这个,别人就会去看,所以我觉得这个是最根本的一件事。另外就是积极拥抱一些你没有听说过的新鲜的事物,要多听多看,这个是我们的企业的感受,我们做ATM,大家可能都没有听说过,这是什么东西,我这有一个软件上去就好了,慢不慢无所谓,它不来我这,也不会来别的地方,这个就没有一个很积极的心态,因为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围绕用户做事情,所以我觉得大家要重视用户,不断审视自己,我觉得互联网只是一个思维形态,你们已经握有这么好的资源这些企业,你们应该做的更好。

  主持人:东华呢?

  郭浩哲:我分享一下,我们东华软件和用友挺像的,一直以来在资本市场要不是我第一,要不是它第一,在市值上。作为一家比较成功的企业,你要关注新技术和新生态,给大家举一个例子,原来东华有25亿的营业额来自硬件的分销,因为这25亿里面有3、4亿的利润做的还不错,但是在前两年开始云计算开始盛行了,开始我们发现这个苗头,之后可能颠覆你在未来5年的生意。现在大家发现不需要买了,我从阿里云上采购这样的服务为我们提供支撑。短时间之内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从前年开始包括中国的海关部委大的企业,都开始采用云服务了,我们的生意没有增长也没有下滑,但是我们认为在五来的5年之内,可能不仅要下滑,可能会消失。所以我们在前年开始成立了东华云计算的公司,自身开始关注的云的技术,和阿里云有很深入的合作。所以我们不能排斥别人跨界来打我们,我们做好防御措施构建战略工事,我觉得是做不到的,因为它的价格和成本是每年按照35%的概率往下走,你在原来这个市场里面是没有人做得到,所以这个新技术你不能排斥。另外就是新的生态,你像腾讯这样生态型的公司,它渗透到你各行各业的支付,小到一家我去腾讯总部看的时候,跟微信支付的同事去聊,他带我去小饭店吃饭,但是已经用微信支付完成了。这个生态环境已经布局到社会各方面的时候,我们一些企业没有抵抗能力的,我和我集团董事会的成员聊的时候,以前我们这样的公司,客户占有率非常高,也觉得很好,我为我的高端用户提供核心软件,提供我的服务,从而获取价值非常高的订单,一单可以百万级起步,千万级、数亿级也是常见的,但是互联网企业来了之后不是这么想的,包括像美国的软件服务商,也把它所有的软件能力提供在云平台上,你从采购软件变成采购服务,只是这么一个小的变化,就像用友同仁说的一样,好多碎片化的功能被别人拿走了,这个碎片化功能能达到你原来的软件功能,这个痛点解决好之后,它逐步进行新的增值业务的扩容,然后蚕食到你原来的市场,这个在我们的同行里面,大家短时间之内感受不到也不会影响有多大,但是稍微长一点这个就很可怕了。包括说像阿里巴巴我们的既有合作有一些地方是探讨的,支付宝就把它的支付流程嵌入到它的医院里面里了,嵌入到我的客户群体医院里面来了,它在支付宝这个能力上不停叠加它的场景和范围的时候,医院对我软件的下单的数额是在减少的,我这个时候和阿里巴巴合作呢,还是我用我的客户关系把它挡在外面呢,这是我们这些人的抉择,我认为我们还是合作,和所有的BAT企业有广泛的合作,后来资本市场对这样的事情有很多的认可,因为你本来掌握一些核心资源,你愿意把它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变现,其实对互联网来说,大家有共享的经济、共享的诉求的。你没有必要说什么都是你的,什么是它的,这个大家要注意。另外我给大家分享我一个好朋友,他一直以来卖传统的插线板,他不知道自己的插线板卖给谁过,卖多少,后来他跟小米合作,颠覆了他原来卖的方式,原来通过超市小卖部卖这个。和小米合作之后,不去做市场了,也不去做渠道了,这些中间化的过程全部都去掉,怎么做呢?我先在小米的平台上发布一个产品,比如说有三个USB接口可以充一切的设备,先发布出来,用户不停提意见,为用户的需求造一款产品,大概一天的时间卖了24万9千个插座。这个订单让老板很震惊,他觉得我没有感受到一个插座一天可以卖两百万的,这个说明什么,你的销售模式和你的商业模式颠倒一下顺序之后,你完全可以创造奇迹,因为你本身能够制造出来的符合用户体验极致的产品,但是你原来不知道用户的诉求是什么呢,也没有用心想过用户的诉求是什么?一旦你有一天想了,通过渠道收集用户的诉求,再出来造出来的产品,不需要渠道帮你销售的,你唯一的渠道是你自由的电商,就是你有没有为你的用户创造一个产品,可能是下一个时代很核心的一点。我走的这一年之后,发现大家做的都是很惨很累很辛苦的。它们都是一点一点一分一分,我去阿里给它们的合伙人团队的几个朋友去聊,我们都是有的时候一分钱掰成两次去赚,但是我的量够大,你们不够大,他们不停降低自己的利润成本,把这个利润让给消费者。但是传统的企业,大家不想这个问题,一直想我做出这个产品了,想多卖一点钱,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大家不这么想了,我做出好的产品来,给大家超预期的价格。那你这个规模上来之后,你的生产成本再次下降之后,你的利润就是超额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几个案例大家去想,你的企业,或者说你朋友的企业,符合不符合这个时代的所有的特点,如果不符合的话,我估计悬了。

  主持人:可能对互联网这个认知大家都觉得很重要可能做了一些尝试,刚才您谈到一个传统的优势和互联网的业务如何打通的问题,可能最简单的环节就是,传统的业务里面的人,是原来的模式,可能新的业务,股权架构,薪酬体系各方面都不一样。就是关键是这个新旧这种业务的融合就包括内部这种新旧思维的这种碰撞可能是目前也想做互联网,但是也没法在执行层面做那么好的,我就想说,在这一块的话,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大概一个解决方案,因为现在目前主要的互联网公司不是品牌型的公司,要搭一个平台的成本很高,更多找一个痛点,我们一起去做,但是如何做呢?新旧业务和新旧思维碰在一块,我就能够去做,是把我的传统业务,是把原来的全部摒弃,还是两个融合,应该怎么去做?

  高征:其实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们认为说我们对企业的分类,这不是所有企业的统一标准的,我们对企业原来是纵向分类,现在是横向企业,那么是大型企业可能是集团型企业,对这样的企业来讲,它们未来的目标是更生态,中性企业未来做品牌,微创企业做创新。如果说回到我们大型企业来说,我们做生态,做生态可能介入互联网,首先生态这个词就是互联网思维,它能解决一个问题,一个一个连接起来,具体做生态这个问题怎么执行,各个企业有不同的办法,但是更多的是运营能力,但是这块来讲,我们细化一下这个问题,看一下,比如说我们看海尔,因为很大很大一个企业,它内部创新非常难的,当一个整个一个架构,一个机构,它相对来说稳定的话,内部创新和自我的颠覆是最难的事情,那么海尔是怎么做到的,它们实际上有内部创新的孵化,有这样一些孵化的最基本的执行层面要有,而是一些真正专业技巧和技能的人进行这样一个服务。那么第二个部分它们用众筹启动这种方式,然后用众包的方式执行,之后纵向分离形成一个链条把这个事做起来,对于阿里巴巴这样一个非常巨大一个社会团体,甚至说一个社会,相当于一个社会了,那说应该说怎么去进行它的创新,实际上更简单,包括我们来讲的话,我们用比如说像众筹这个模式,它不是简单给这些所有的创新小团队,或者大商家、大企业的商品,提供一个秀场,不简单是这样,而是说它最本质是一个现场的孵化平台,很多创新的团队创新的商品,通过众筹进入阿里巴巴的大门,后面对接我们的生产的企业,淘工厂的体系,对应我们是技术化的体系,那么比如说智能云、阿里云,对应我们的营销的体系,比如说天猫等等营销的产品,对接我们的金融的体系,我们用股权众筹投资给它,甚至我们用什么样的金融方式,所以它实际上已经变成了纳新一种方法,这是基于阿里巴巴的平台的一种玩法。我有一个朋友也是一个上市公司的,做设计的,那么这个公司依托自己做设计的本质工作做什么,它们要打造中国的设计师到这个发包方之间这样一个设计产品的交互平台,这个平台有别于浅层设计了,它把所有的设计细化分包,由它们整合,向客户推荐。那么这是依托于什么,还是依托于企业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说传统企业向互联网+,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10年前,我们的零售业实现了互联网化,在几年前我们的原材料实现了互联网化,在现在比如说像富士康它实现了生产的互联网化,那么我们现在正在做金融的互联网化,它实际上是一个链条,所以它传统的产业,像互联网化基于自己的原有的优势,不能放弃自己的优势这是我们的观点。

  赵国栋:我还是结合我自身的转型来说,对于我来讲的话,一个大的企业,它要转型的话,选择生态的路来做,那么根本的变化就是人的组织的变化,人的变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用友现在的员工是60后决策,70后执行这么一个状态,我们希望这些人,我们不希望这些人未来做更多的创新,我们希望这些人用原有的优势做生态基础,把我们的软件能力开放变成一个互联网化的软件,把这个东西开放出去,把这个东西开放出去之后,我们吸收新的团队进来,进来之后变成一个开放先锋的角色,我们把自身先互联网化,先碎片化,先变成一个基础,收入新的血液做这个事情,我这个部门,它是一个战略投资部,主要是收购其他的创业公司,其实收购里面很重要的价值,我们希望业务跟用友的业务结合,更重要的原因找到新的人才和团队进来,拥有更年轻化是我们的目标。

  主持人:在内部机制上我了解的,传统软件的待遇很低,互联网公司开的这个薪资的人才待遇要高,这种不平衡的问题,可能大家会不会打架?

  赵国栋:是这样,用友做新业务的时候,新三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渠道和平台,我们把所有的新业务变成一个子公司的形势,子公司独资上新三板发展。这个思路来解决掉。

  主持人:那么腾讯这边,你觉得它的哪些优势应该继续发挥,然后在这个平衡上面可能会做的更好。

  徐曼丽:其实我觉得作为互联网企业来说,就像主持人刚才提到,我也接触了非常多的传统企业,我是非常希望传统企业发挥它原来的优势,而不是说去把互联网单独作为一个部门去把它割裂开,就是和它原来的传统业务割裂开,实际上我们知道互联网+的时代之后,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的时代就是说如果有一些以前就有非常多的传统的优势的企业,它如果能抓住这个互联网这个通道,它能够会有一个新的的高度,会有一个创新高。但是也存在一个非常大的一个重构的一个机会在里面。所以说这个是最好一个时代。最坏一个时代就是说可能很多的企业,原来我很大,原来我有非常多的优势,但是在这个转变的大潮中,我渐渐落后了,比如说像原来我们接触的很多企业,比如说像诺基亚等等的,就是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够转变的话,也会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比如说我们跟传统企业做O2O的项目,就是我们其实非常希望这些传统企业能够把它原来在线下的一些优势,比如说它原来有落地的,有很多的店面,然后它有非常多的这种互联网企业所不具备的这些优势,如果能够跟互联网非常好的结合起来的话,就是在这个再次起飞的过程当中一定是走在前面的。就是跟互联网结合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比如说像我们原来很多的系统的改造,流程的改造,包括刚才咱们那个用友和东华其实它们也在跟我们的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合作,做这件事情,也就是说医疗这个行业,医院它自己本身就不具备这个能力,它去改造它的一些系统、业务流程,因为它专注于在它自己的这一块领域上,它没有办法做这个事情,那么我作为互联网企业,我的优势在前端,我有用户我有能量,所以我们会跟用友这样的企业合作,我们一起做生态的事情,我们在前端把生态和平台、开放能力做好,那么就是我们现在也跟很多像这样的中间的企业第三方的企业去合作,一起来去改造这个一些传统行业的一些流程。把它们的互联网+这个事情做好。所以的话,我觉得传统企业它最大的要做的,要去转变它这个思想观念,然后它如果不具备这个能力的话,那么可以去通过这样的中间的第三方公司,然后一起去跟互联网企业然后最后去打造它自己互联网一个通路,把它的用户进行一个很好的管理起来。那么它的效率就会提升很多。谢谢。

  主持人:听云这边是不是有这样的理解?

  Moca:我们其实服务基本上各行各业的企业都有,然后其实我觉得现在就是从我们的感受来说,拥抱互联网这个像金融本身是消费类这种企业,它们对互联网这一块其实拥抱更加快,但是我跟各个金融老大也经常聊,他们会说我们的优势是风控,还有你们的产品,你们互联网企业不行,你们的风控太危险了,你们的经验没有,用户不出事没事,一出事的话,它完全就散了,用户会把钱放到互联网平台上吗?它对风控的经验很少的,其实我觉得传统行业有这样的优势,但是金融比如像风控的优势,拥抱互联网的平台,把原来的风控看看这个流程有没有一个优化的空间,更多的环节是通过人通过一层一层的审批流去做的,那么是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去做,我觉得一定是有的。另外就是说,第二块就是人才这一块,它们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它们本身的薪资体系,然后还有人才激励都是跟互联网不一样的,它们想招互联网的人很难,我说肯定难,互联网人哪受得了,早上八点上班,这个是互联网企业的人才不太能接受的,但是我觉得这些传统的企业在慢慢改变,比如说像平安做了一个很好的人才激励的体系,它把这个包括什么"平安富"都分割开来,就是看你愿意不愿意变,但是优势还是在那,我觉得就是说要愿意结合自己的优势做这个事情。

  郭浩哲:我还是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东华软件怎么去拥抱互联网,你说的这个层级的改革,我觉得在共享经济的时代,你首先有没有共享的精神,最早的时候,老板找到我的时候,你比较年轻,你是东华副总裁里面年龄最小的,80后,你负责互联网最合适,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走访互联网企业,另外还做了一件事,一边走访一边给董事会洗脑,实际上大老板同意,在我们的所有行业里面,都是互为生态,互相博弈的,我允许一些的新鲜的血液进来,刚才听嘉宾说挖人很难挖,但是我觉得不是很难。因为我说服了这个老板,把这个股份从100%的持股可以降低到25%,这个是原来完全不可能实现的,让我一家上市公司投入资金投入精力还占有小股份,这个不能去谈了,你如果没有梦想,光靠高工资在互联网行业里面挖来的都是二流选手,一流选手更想做一些事,更想我怎么通过我的能力,在某一个行业里面释放一个改变,我们涉足了金融、医疗、水利、气象近10个行业,每一个行业面临一个转型,原来都是提供软件产品,提供集成能力,现在变成提供服务,我们每一个团队要么把它拆成两个部分互相博弈,要么就是引入新鲜的血液,重构这个板块的互联网化的能力,我觉得大家都想做互联网,怎么让70后的人,站在台前掌管大的集团,让80后、90后实现梦想这个是很重要。我们的总裁跟我说,你要做传统的事,你就别做了,估计你花10年你超越不了我,你要做你的事,我估计我超越不了你。这就是时代变迁之后,大家各有所长,因为他还有传统的一大块业务需要他守住阵地,为你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血液和资金,这个是非常艰难的,大家要有一个分工,如果在传统的高层管理者,和新兴的互联网管理者参合在一起,由他们决策我们执行这个事也别干了,现在整个东华这个业态不管我做的好不好,至少董事会还相信我和我的团队,如果在座的公司想真的尝试互联网,我觉得还是从你的人才的架构和互联网的心态上都得发生变化,光靠钱招人,或者大家老一代的董事会决策完了以后,交给他们执行,都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只是微调。

  主持人:那么这个转型会比较痛。

  郭浩哲:其实还好,我们的原有业务,在这三年来,每年保持35%的增长,因为只有互为博弈的时候,你才能保持进步,就像腾讯以前有QQ这个产品了,怎么下定决心做微信,也是董事会的支持。所以每一个互联网企业或者我们都需要在内部互相博弈,我们从来没有一年的业绩下滑。

  主持人:我再提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接触到这么多行业里头,有没有可能遵循哪些行业可能它的互联网+有一些先发优势,或者哪些公司,刚才我们提到思想层面,决策层面,内部信息化做的很好的公司,我们放大一下,能不能有一些行业率先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走一些,我们现在看到的,是对传统零售行业和金融行业的融合,但是我们现在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各行各业都在互联网+,但是我相信都是在探索的过程,它们可能是在想,我哪个行业先开始的,我先把这个机会和风口抓住抓牢。

  郭浩哲: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因为我最近正在帮助医疗行业做互联网的改造,我发现有几个行业金融、医疗应该为人服务的行业都有快速占领风口的机会,包括我负责的云计算板块,还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医疗,都没有一家龙头的企业出来,不像电子商务、阿里等占领市场,但是在其他的这些领域里面都没有出来,越是没有出来的,这种产业越是风口,所以说原来这些的医疗的这些行业的老大,包括金融行业的,它们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是草包,也没有一个人很笨,大家都在思考,刚才Moca也说怎么说呢?就是说这个风控的问题,风控的问题其实很难通过IT的流程完全卡住的,当然你说阿里巴巴可以,它有数据的支撑,不是说我新起一个互联网金融平台和流程平台就可以通过IT管理风控,这个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一个行业的人在这个行业里面苦苦挣扎,但是你在传统行业,你最终的目的是要看好病,不是看到病。那你那些号源本来很紧张,没有人站出来我能解决社会化的问题,而且医疗所属的行业,有的归教育部、有的卫生部,谁能够说哪家公司站出来我能协调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这个不太可能实现。金融行业也是一样。包括现在大家看到余额宝打败了很多的存款。就像我们最近看到,整个上市公司盈利最高的全部都是银行,但是每一家的银行的盈利能力比我们的在座几家乘以几倍还要高。大家不是没有实力去改变,只是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医院也是一样,所以说让我推荐一个行业的话,我觉得在最难的行业里头,你通过寻找共性的服务来提供你的尝试的机会是可以的。像现在互联网金融平台里面还是解决了很多的问题。

  Moca:我觉得看三点,链条、利益和政策,其实链条越短,中间利益链条越少的,政策越开放的地方,就是互联网最容易吹起来的一个地方,那么这个就是比如说简单点说,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这个电影票在互联网各种团购火起来了,大家买电影票电影院的门口挤满了机器。那比如说我是一个水泥厂,我生产水泥到分销方渠道,到最后这个工地,工地里面又有各种各样的利益链条,我觉得这个很难在互联网上先飞起来,但是我觉得每一个行业有魄力的人,破除这个利益链条,既然国家支持这个互联网+,那么我相信各行各业相关的领导都会推这样的政策,能够让下面这些利益链条去摒弃,它们会看到这个问题,比如说我是传统工业这样一个领域我们国家要去推互联网+,我要想我有什么政策帮助这个利益链条,破除这个长期存在的东西,让互联网飞起来的,所以我觉得每一个行业有机会的,但是只是说链条越短的,国家政策越开放的地方可以先着手去做。

  徐曼丽:我也非常同意听云的观点,就是说在这个其实互联网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你看现在做的好的一些互联网的APP,或者是一些互联网的服务,它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首先它就是使用频率很高就是高频次的使用率,相对来说,它的金额更小一些,高频次小金额,多次享受这些服务的,这样特点的一些服务,或者说这样特点的一些产品。它可能更容易在互联网,它能够走在前面,能够获得用户的认可,而且看到的效果更明显,你像比如说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打车、餐饮、甚至说买电影票,甚至说充手机花费,买游戏点卡等等,就是我们看到这种高频次小金额这样的服务,它们是更容易在互联网的上面产生一个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就是说我倒不认为,一定是说在于哪些行业它会更快或者有一些行业是适合的,有一些行业是适合的,我觉得更重要在于它的服务或者说它的产品是不是符合互联网这个特点,就是高频次频繁的交易,相对来说它是一个小金额,另外它是一个便捷的。就是如果原来我们享受这些服务的话,我们会有非常多的环节,会很麻烦,我说银行,那么就是说,腾讯在做微众银行,原来互联网金融我要开一个户,我要找一个网点,我要提交身份证件和我很多的资料,我才能申请一张个信用卡,可能将来我们畅想一下,有了互联网以后,我们将来有可能在微信上,我的微信帐户,在微信钱包里面,我就可以提供一个资料,然后有一个视频见证,现在很多公司都已经开通了手机开户,我通过一些征信的数据报告,结合个人信用的一些情况,我就可以给他马上有一个信用的额度。那么他在微信钱包、支付宝钱包里面有这个额度,他就可以拿这个消费,甚至我有一个实时的信用分数出来,根据这个信用分数看给它多大一个额度,比如说你的信用分高,你的额度就高,你的信用分低,你的额度就低,原来我们在传统行业,有很大门槛的事情,现在通过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它会效率更大化,当然它不可能颠覆以前的传统企业,比如我们做民营银行,是要跟传统银行竞争吗?实际上不是,其实更多是合作,那么它有它自己的优势,比如说它全国有很多的网点,它通过这些网点能够服务到很多比如说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很多的用户,比如说我们做银行我们不会做网点了,因为我们没有必要和它竞争,而是我的服务能不能通过你的网点提供给你的用户,在这里面大家有一个利益的平衡,就一定有一个利益的基础。我觉得在这一块,原来很多我们觉得没有办法实现的事情,比如说像有了这些大数据等等,有微信的这些工具以后,就很容易实现了。其实我跟很多朋友在私底下沟通的时候,我们都觉得可能互联网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那么下一次的工业革命就是大数据,有了这些大数据的基础以后,那么企业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比如说像我们的保险企业,原来它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车,原来就是你去买车险,那么你可能是通过4S店通过其他的线下的地方,那么现在我们有个人的信用评分以后,很多的车险的企业跑过来找我们说可不可以做线上的车险的销售,我们结合这个人信用的情况,比如说你来购车险,好我就调用我征信的数据接口,马上给你这个人一个信用评分,如果你的信用评分高我给你一个低折扣,如果你的评分不高,我给你的折扣不是那么高,这个在国外早就实现了,只不过我们刚刚开始,我觉得很多事情我们都可以做的,看我们怎么样探讨一些创新的模式出来。

  主持人:好的谢谢。

  赵国栋:这个问题我看来是一个蛮残酷的问题,行业融合的前提是什么,很多行业先被解构掉,我们看到各行各业原有的环节先释放出来,每个行业都可能这样,这个时候对于传统行业来讲的话,它会建立一个过程,第一个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它原有的行业链条被解构掉。以它为核心可能重新构成一个生态,是这么一个过程,所以在这一点上来讲,都可能出现这样的事。比如说钢铁行业,我的钢铁网很好,它在交易环节里面做的很不错,像这个养猪的行业,听起来很好,它跟互联网的关系大吗?事实上它在互联网方面做的非常出色。它实际上用互联网的手段,用新的移动工具的互联网手段,把它养殖户全部连接在一起,给养殖户提供怎么养猪,怎么让猪不得病,怎么让猪卖一个好价钱,再延伸一步,跟养殖户为基础,构建整个农村的体系,你说它还是一个养猪的事情吗?所以各行各业都有机会,还是某一个环节率先突破。

  郭浩哲: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还是要从核心本质去看,首先什么是互联网思维,我一直在说这个问题,刚才一直在说去中心化,还有一个词叫大数据,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产业的行业,都是瞬间会被互联网改造的,而且它一定会主动拥抱互联网做自我的一个变化,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我们举一个例子,就是金融业,现在最新的股权众筹,股权众筹我们国内的玩法,现在的私募股权众筹,这个玩法我们能说它没有多大的互联网资金,就是把线下搬到线上,反过来看,美国的这个融资,它就是面向特别人群。这样把整个融资手段扩展到这个世界,它可以跟世界去谈一谈,如果能跟世界谈一谈,是最快跟互联网融合和改造的产业,这里面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说是不是这个企业真正有快速应变的能力,其实在我们看来,至少在参与,像众筹比较前端的商业模式,我可以非常非常的很沉痛地说,传统企业玩这个东西的不超过5%,绝大部分都是创新企业,绝大部分可能是未来颠覆这些产业新加入的那些人,在很多年前,这些初创企业做技术的,在3年前做产品的,现在初创企业都是做连接性的人,这些人都是社会媒体,它们未来有非常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但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我们看我们的传统产业,因为你可能有渠道的问题、利润的问题,企业架构的等等问题,那么这些问题之下,你反映如果一旦慢下来就会有问题,那么这是第一个。第二个问题就是互联网思维就是去中心化、去中介化,我们直接到达用户,你是不是懂用户,我问过很多朋友,它们说我懂用户,我们调大数据,我们看看用户的特性,什么年龄段什么城市,我说你别说这么多了,我让你写10个用户的名字和电话,没有一个人的能写出来的。我说你写经销商的名字和电话,他说这个可以写出来,我说你这个不叫懂这个用户是懂经销商。所以我们说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话,什么样的产业最适合做互联网转型我们就是说去中介化去中心化。

  主持人:今天可能由于时间原因,台上各位嘉宾分享的都是干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目前国家正在制定互联网+这个计划,可能各个行业都有,那么政策层面上给了我们很多企业很宽松的环境,互联网公司也是这些平台公司、技术公司也在积极拥抱咱们传统的企业,从产业环境、政策环境都是一个很好的风口,就是大风来了,就是互联网来了不害怕,其实也是一个机会,是我们这个传统企业能够转型升级,从中进行重构,产生出产业BAT,是产业BAT一个机会,希望大家能够抓住这个风口,成为产业BAT的龙头。谢谢。

  

 

  分论坛三

  新三板 在“中国的纳斯达克”里淘金

  嘉宾

  天星资本总裁 王骏

  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钢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 符星华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产业投资部总经理 郑立昌

  中国银河鼎发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田国强

  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时晨

  中华联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总经理 郝联峰

  主持人:中国证券报新三板定增网 曾绍鹏

  主持人: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欢迎参加由中国证券报社举办的第17届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的高峰论坛。今天在台下看到有这么多的朋友其实我心理还是蛮欣慰的,因为我们从4月份高点开始算的话,我们新三板做市指数已经下跌了35%,看到了有这么多的朋友到了这里我对新三板的未来还是充满了希望,我们这次的主题叫做在中国的纳斯达克里淘金,我觉得把新三板定义为中国的纳斯达克是非常恰当的。如果把时间轴拉到现在的话,中国的新三板真的是一个爆发性的增长。我们看几个数据,2013年的时候我们大概挂牌企业不到500家,现在已经超过了2600家,从市值来看当时的市值不到2千亿现在已经超过了一万亿,也就是短短的一年时间我们新三板取得了这样的成长,我觉得对于中国纳斯达克的定义是非常恰当的。我们今天也是非常容幸的邀请到了很多投资领域的大佬来参与这个论坛。下面就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有请大家。如果说要借助一句比较时髦的话来说,今天在这个论坛上的嘉宾真的是星光熠熠。在新三板领域里面都是做的非常早非常有开拓的投资机构,其实在目前这个时点上有一个问题大家都非常的关心,因为新三板从4月份见顶以来调整的幅度都非常大,而且交易量也呈现了一个非常急剧的下跌,可以看到新三板在最高点的时候成交水准可以达到60亿的水准,可以看一下最近的成交水准基本上都是萎缩在10个亿左右,交头的不活跃从而影响到了一级市场,也就是新三板融资挂牌企业的融资,对于目前新三板的低潮期想请各位发表一下看法,目前的低潮期什么因素导致,在某个时间点有哪些因素能够让我们看到新三板网上的拐点,请各位大佬抛出各自的观点。

  王骏:大家好我是王骏,来自天星资本。刚才说到新三板的低潮期,我们A股市场也是在上涨当中也会有动荡。资本市场这个东西就跟人一样,人这一辈子也是有高潮和低潮的,人生就是跟资本市场我觉得挺像的。如果你的大趋势看准了,那么我们认为不光是三板包括整个的A股这一次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说几个人、几个机构或者哪一些政策层面能够简单的决定它的一个走势的,这一次我们是长期的看好,刚才咱们大会的时候有很多嘉宾说了,说黄金三十年,黄金十年,实际上这次整个大的行情我们认为最少是黄金十年,而且是黄金十年刚刚开始,因为这个根上是基于本届政府整个大的发展思路决定的,我们说习大大要搞中国梦,要实现中国梦,现在中国梦就是要通过支持创业创新,支持真正有活力的这些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来发展进而解决中国所有的这些经济当中存在的问题盘活中国的经济这是大势所趋,谁也阻挡不了。我们大趋势看明白了,好的趋势、大的趋势是长久发展的一个资本市场的黄金十年,那么在这当中你有一些低潮期,从我们投资机构来讲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反而是机会。那我们是这么看的,还有就是低潮期说是怎么造成的,或者怎么能够改变这个低潮期,我们觉得可能从细节上来讲我们认为真正盘活这个市场的流动性,这个根基就是说这个制度应该是真正的盘活做市商制度,也就是前两天杨总一直在强调的并不是说一直说什么降投资者门槛,也不是说什么时候推出竞价交易,而是他们一直要强调要很快的推出做市牌照的放开,真正要盘活流动性要看靠盘活做市商交易,不能主要靠降投资者门槛,也不能主要靠竞价交易,这是我们的一个看法。

  主持人:从王总的发言里面还是能强烈的发现王总对未来的信心。符总对未来的市场也有比较多的研究,从您这个角度来看是怎么来看待这些问题的?

  符星华:我觉得有几个数字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因为清科是做股权投资市场做了16年,那么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统计整个中国在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数据,有两个大的数据可以供大家参考一下。就是从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的角度来看,这16年中国一共有接近4万家企业被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了,那么这4万家占4200家中小企业的比例还是非常低的,那么美国同样的一个比例大概是我们去年底的数据的50倍,也就是说其实在中国这个股权投资市场是非常的不发达,那么有众多优秀的企业其实是还没有获得这个资本市场的一个初步的认可。所以这组数据其实是给我们看到一个比较大的比例。第二个是另外一组数据,就是说每年中国的企业就非二级市场的企业,一级市场的企业那么获得投资的这个金额去年在中国是4500亿,4500亿,累计获得的投资金额是4万亿左右,就是从天使期到初创期,这个比例大概是0.7%,美国的比例是3%,所以大家就从这两组数据上面来看应该说整个中国在股权投资市场这块应该说虽然已经做了22年,但是还是属于一个刚起步的阶段,新三板怎么看呢?新三板是一个非常好的起步,里面也要看目前的阶段还是属于一个良莠不齐的一个阶段,那现在挂牌的2600多家刚才主持人也说了,只有10%是有做市的,累计有交易的也不超过20%,所以这个比例其实从现在的活跃程度来讲还是刚刚开始,大家对于它的认知还是有这样子的一个过程,虽然说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已经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但是还是一个起步的阶段。

  主持人:感谢符总从非常详实的数据给大家揭示了中国的股权投资还是比较初步的阶段,未来还有比较大的空间。这块想请教一下邵总,从您这个一线的角度来看您是怎么来看待目前的这种情形?

  邵钢:三板市场首先我说从我们去年开始准备做三板市场到今年,我们觉得三板市场经历了一个从原来类似于蛮荒到高潮到滑落的过程,这实际上比较正常,这正常的过程中我们觉得无论是监管层也好,包括是挂牌的企业也好,包括投资人也好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那么我们在很多场合里也讲过三板是一个好东西,对被投资企业上市三板企业是最好的,因为交易制度你可以多次的连续进行融资,这是中小企业最近看到的,那么对投资人好,原来是不错的,那么现在由于价格的高估我觉得投资人在里面找企业并不容易,那么我们最近看到了一些企业都不符合我们最后的价格导向,我们都放弃掉了,这里面应该讲这市场首先对投资人好,对企业家是好的。对投资人是其次的。那么这个三板遇冷我们自己也看包括也在摸索,因为有一些东西不一定是我们一家之言,从这样角度来讲这里面很关键要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解决。即使拿做市商的制度来讲我觉得也是有缺陷的。我觉得要推进三板市场的发展,首先从交易制度来讲我个人的建议还是要推出连续交易,或者是接近连续交易,不要人为影响,这是很关键的一条。我们看二级市场包括这些,那么就是说之所以有一个公允的定价不是由某一方影响的,我们期待分商制度推出。再一个的话就是企业方面我们讲,现在企业上了三板以后应该讲各方面的胃口也比较高了,要求价格也比较高,实际上企业应该给投资人是历史一致的,我一直这么看历史一致的,尤其是说跟你战略同盟的机构利益是一致的,投资人不要上了市以后一把融资然后举到天上去,高高落下这样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讲企业家这里面要谁的钱是很关键的,要你同盟的钱通过资源网络能助推你的成长这是最关键的,所以说企业不是光要钱的问题,而是要资源的问题。对于投资人来讲我们要仔细判断企业,那么作为VC、PE的企业来讲我们还是比较谨慎的,包括08年的金融危机期间,原来一直不接受12倍以上的投资,因为里面有一定的安全边际保护投资收益这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觉得这个市场的滑坡也好,包括市场未来的振兴也好,是应该有利于这个里面的几个参与的主体,无论从监管层还是投资人,还是说上挂牌的一些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才能推动这个市场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主持人:谢谢邵总,九泰的郑总也是一直在一线,从您这边了解到的情况、亲身感受到的气氛,请您谈一谈这方面的情况。

  郑立昌:应该说从3、4月份新三板经历了一个高潮,现在逐步进入低潮期。交头非常清淡了,从几个方面去分析它,首先交头清淡进来的资金少,大家不愿意玩了,大家为什么不愿意玩了,预期没达到,你赚钱预期达不到的时候资金就会撤出去,进这个市场玩的人就会少,你这个股指就会往下掉从表象来看是逐层的一个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我觉得在于哪里?我们对于新三板这个建设我们三四月份为什么当时会有那么大的高潮起来,当时大家有一个非常大的预期要降低投资者门槛,要做定价交易,我记得当时传达过一个信息在6月份有竞价交易,所以当时市场上很多热钱就进来了,包括对个人投资者500万的门槛挡都挡不住,当时看到这个市场引起市场的过热,所以接下来就是开始整顿市场,原来的制度我们要考虑往后推一推,预期一旦降下来以后整个市场就会像一个比较箫条的局面,那么根本的原因我觉得还是在于第一点我们新三板这个市场给大家什么样的预期,它要建设成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是要建设成一个机构像的时间,还是公共的交易市场,这个很重要。作为一个投资的市场来讲有两种价值的,一个就是怎么要赚投资价值的钱,第二个要赚交易价值,那么新三板这块你如果说要构建一个什么样的市场,你要不要在这里面有交易价格的体现,让很多交易的人参与进来,还是说仅仅作为一个价格的市场,甚至做一个融资的市场这点就非常重要了。就是说从目前的局面来看第一个目前市场整个传达的信号不是很清晰的,大家不知道在这个市场我下一步我怎么去赚钱,我能不能赚到钱,这样的话才会导致大量的资金我觉得撤出去,不愿意玩了。那么我觉得下一步如果要说像新三板活跃起来我还是想可能第一个就是整个市场的构建,市场构建要加速,就是市场体系整个要进一步完善起来,就是包括刚才讲到说怎么样去促进交头进一步活跃,可能整个竞价交易我认为竞价交易包括就是做市商制度还有协议转让都需要进一步改革,一个要在整个市场里面要促进形成一个正常的价格的交易机制,怎么样不管是协转也好,还是定价交易也好,本质上要让这个市场能形成一个正常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并且这个价值是公允的,在这个市场反映交易意图,在正常的市场里怎么能达到价格的公允,一个你要有充分的投资人参与进来,要让足够的人进来,第二个要有足够的交易标的,包括我们现在协议转也好,我们最近跟国泰也沟通的比较多,如果说一个企业中间的交易对手不够,就是很少的话,或者说它释放出来的交易标的不够,很少的话,那这个交易的价格不可能是公允的,在价格不可能公允的基础下交易就不可能活跃,很多的机构来说在这里面又会形成很大的交易制约,所以我觉得可能这个局面要想活跃起来这个就是要进一步明确市场将来是要建设什么样的市场要明确告诉大家,并且整个市场建设的制度的体系构建要加速,要尽快的把有利于市场的政策要落地,让市场完善起来,这是我的观点。

  主持人:谢谢郑总,我们刚刚几位嘉宾都是从局内人,亲身经历的角度看到了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比如说我们做市商的制度,我们一些体系框架的构建,我们产业链可能跟其他的伙伴是有一些不一样的,我们听一听其他伙伴的看法,首先听田总的想法。

  田国强:我来自于中国银河投资公司,我实际上带的团队主要还是做创投的,应该讲在投资的链条里面比新三板更早一些的时期。实际上我们也非常关注新三板的发展动向,刚才主持人讲到了,最近新三板整个市场无论从指数的一个表现包括整个的交易的活跃度的表现实际上都开始出现一个往下走的趋势,那么从我们公司来讲因为我们公司是财政部直属的一家中央企业,所以我们的在整个投资理念来讲是相对保守的投资文化,在这种情况下看到现在新三板这种市场的状态,我们认为是好事,为什么认为是好事?是因为本身新三板市场热度很高的时候那么作为在新三板挂牌的企业,企业家在募资已经给了非常高的价值,已经超过了投资人承受的风险,甚至把未来成长的预期通过增发的价格透支的非常厉害,这无疑给投资人增加了非常大的风险。同时刚才讲到刚才前面王总包括邵总都讲到,目前由于整个市场未来的政策预期开始不明朗了,或者开始延后了,这块我们也觉得应该是监管机构主动来使这个新三板市场降温的一个主动行为,那么也是不希望三板市场由于投资人包括挂牌企业的这种过热,那么造就了这里面的风险,尽快的产生了一些市场风险。所以,包括当时我们大家也都一直在关注那么包括集合竞价交易模式什么时候能够落地,那么包括投资人的门槛到底什么时候能把它降下来,那么实际上这些预期都开始不像原来大家可能预测年终甚至于年底就能落地,我们看到监管机构其实也在近期公开场合做演讲的时候也在说这些预期实际上都是要往后推了,这块实际上我们的观点就是对于现在三板的市场其实是让它回到一个相对理性的一个轨道上去,企业在新三板里挂牌其实刚才前面讲的也是非常对的,对于企业最大的好处那么你可以用合理的价格连续地进行募资,根据企业的发展。那么同时对于投资人来讲那么合理的评估企业的一个成长性包括它的基本面,然后按照我们评估以后认为它的增发价格是合理的,我们来进行认购来实施投资,未来享受企业成长所带来的收益。银河投资刚才我讲到,我们对于新三板的思路,公司也是做了几次的内部讨论,逻辑是什么呢?在创投的投资业务上我们因为公司旗下现在有6支基金管理的规模大概是10个亿,我们从09年开始布局做这个创投也是历经了2012年整个IPO审核停掉以后,对我们做创投的人来讲确实承受了比较大的压力,我们退出渠道变得窄了,变得不确定了。新三板活跃了以后从中关村单一的园区扩展到全国四家园区从去年有把园区取消掉,实际上给我们做创投的机构至少是项目退出有一个比较明确或者相对能看到的渠道,所以我们公司通过自己对自身投资的链条的梳理,现在基本上形成了一个模式,我们所投的创投项目或者投的创投企业实际上也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在推这些企业去上新三板,我们现在基本上从去年到现在已经有将近10家都已经登陆了新三板市场,那么这些企业其实都是我们原来创投业务所投的项目,那么这些企业多的可能跟踪了5年的时间,少的话也跟踪了至少两到三年的时间,我企业的基本面包括未来的成长性我们认为还是了解了,这个深度还是比较深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它推上新三板,我们这样的创投企业管理上还是比较到位的,所以对被投企业很多投融资运作的影响力我们还是有的,所以我们在创投业务上进入新三板以后,那么它在做一些投融资运作的时候,比如说做定向增发的时候,包括价格的合理性,包括增发多少股份,募多少资金我们是全程要给它设计和参与进去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新三板的业务上根据我们创投业务所提供的这种机会也好,或者提供的条件,我们也适时的从今年年中开始团队发了大概2-3只新三板专项的理财基金,这块实际上我们所发的理财产品还是主要以来配合我们的创投项目上到新三板以后他们所做的这种增发的认购事项为主,这样我们认为既可以降低我们在新三板里面所投资的风险,那么同时在整个的投资链条上我们认为我们还是可以在不同的投资结点上来实施不同的投资安排,以达到投资的效益最大化。谢谢。

  主持人:谢谢田总,下面我们听听时总的观点。

  时晨:听完各位嘉宾的发言,我是来学习的,首先介绍一下今天的题目叫在中国的纳斯达克里淘金,我们自认为自己是金所以要来秀一下。我是来自陕西金控,我在管理互联网公司叫金开贷,互联网金融也很火,回到主持人的主题来问,三板会不会火,其实很简单,就像互联网金融一样,它是大家压制老百姓投资理财的需求的一个爆发点,它怎么会火,三板也是一样的。太多的中小企业没有能够到主板上去享受快乐,需要有途径所以促使我们三板作为一个途径选择当然会火,因为企业够多,需求够多,所以我先回答主持人抛出来的问题,这是我的观点。具体怎么火我觉得从我这个局外人因为我现在是特别渴望我们金开贷也在做股改,我们的计划已经拿出来了,目前是国开证券给我们做券商,股改方案也得到了国资委的批准,预计明年2月份能完成相关工作,因为我们去年才开始运营的到现在的交易额大概是7.1亿是这样一个。实际上互联网金融就是做中介信息服务这么一件事你叫IT公司也可以,你叫金融公司也可以,定义无所谓,但是实质就是服务。所以在我们这个企业发展规划中为什么去想要挂三板呢?从这个上面也能论述出来三板为什么可以火?第一个我们定位新三板我们叫阶段性挂牌,第一个很简单能不能连续竞价,能不能转板,我们持疑虑,上面这只靴子落下来大家要等很久。第二个我们对做市商制度也心存疑虑,我们会不会遇到一个道德高尚能发挥我们价值的做市商陪着我们企业共同成长,甚至于我们会不会碰到大灰狼,这是我们心存疑虑的地方所以叫阶段性挂牌。但为什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所我们要花将近200万的费用我们还要做这样一件事呢?从长期的发展来说必然要对接资本市场,对我们来说离我们最近的一步梯子我们要踏进去的,这里面不管是券商也好,市场的规则也好我们可以自律,我们可以把公司治理更加完备化,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市场上寻求到资源,不止是资金。包括发展的这些其他的更多的东西能支持我们企业长期发展,所以这就是我说的三板为什么说它有吸引力呢?就是很多踏踏实实想经营企业的人是对这个市场充满期望的,那到底会不会让大家达到预期,或者让大家投资人也满意,大家这个行业人士也满意呢?就在于我觉得近期这个市场的这个规则制订者以及在这个市场做游戏的主导者能不能把这个市场建立健全起来,否则没有真正培养出或者从三板市场中走出来有价值的很牛的明星企业的话,我相信大家都会对它失望的。所以,我觉得三板的发展一定会火,火是烧了崩盘还是烧了大家都高兴,我持观望态度,但是又不得不一步步踏上往前走。

  主持人:感谢时总的发言,很幽默。接下来我们想听一下郝总对这个观点的分享。

  郝联峰:感谢主持人,我觉得最近两个月来新三板总体表现不是很好,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就是不管是主板、上交所、深交所还是创业板、还是中小板,还是新三板都是一个总体大势,这个大势大方向是一致的,只是有的领先、有的滞后差个几个月。比如说07年上证指数零,中小板08年1月份到零就差几个月,现在也是这种情况。新三板4月份到零回落,然后上证指数它是6月份见零回落,实际上大的方向就是一致的,总体上大势目前在我看来都还是要往下走,只是有个实质而已。中小板、创业板也都是总体上未来两三年都看不到牛市。就是这一波牛市如果从1849算起也是走了两年了,它一般你像去年从年度看去年是个牛市,一个牛市过后后面至少有三年的平衡日,所以15年、16年、17年至少这三年看不到牛市,所以首先它是大势是这样的。第二,为什么这几个月新三板表现不是很好呢?它也确实是估值比较高了,它在4月份最高的时候PB达到了7.7倍,看一个指数、看一个市场高不高比较有效的是看PB,看个股可能PB不是有效,小盘股或者成长股有时候不太看PB,如果看一个市场整个市场样本比较多的就看PB,像这次上证指数PB的指数达到7位多这就是一个中线了。07年的7月份或者10年的10月份或者11月份都是这样的情况,PB达到10倍没法上了,一块钱的东西卖10块钱当然愿意减值,这个游戏太好玩了,所以像这次新三板也是高点的时候PB达到7.7倍,现在跌了一些PB还接近6倍,这个还是比较高的。第三个原因它就是新三板缺乏赚钱效应,因为投资者太少了,截至到4月30日投资者才3万户,到现在才10万户,主板活跃的投资者是4千多万,开户的人数是4.9个亿,都不是一个数量级差很多。所以新三板人太少,投资者太少,融资也麻烦,交易也麻烦,什么都麻烦,在投资者的人数上没有大的改观的话很难有什么比较好的赚钱效应。但是也会跟着大势走,比如再过几年主办牛市来了,新三板也会涨,几个市场基本上是同步的,包括牛皮卡市场也是一样的,牛皮卡市场跟股票市场也是差不多同步的,也就差几个月,所以根本原因还是这三方面原因。所以对未来的展望当然个股上比如说新三板肯定有金子,但是从大势上看新三板下一个牛市你还是也要等到主板的牛市,基本上都是同步的,主板的牛市我是预计到2018年大概主板可能会有下一轮牛市,那时候新三板也会有比较好的投资机会。那时候一般到底的时候PB都在2倍左右,小盘股整个指数比如说中小板、创业板PB到2倍左右这就是一个底部,对于上证指数或者全部A股它的PB一般在底部从全球来看大概就是因为现在利率一直在往下走,它大概PB是1.5倍就到了底部,所以到了3.6倍这样的就是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越大的市场样本越多规律性越强,如果样本少这就不一定了,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郝总非常独到的观点,我总结一下咱们嘉宾对于刚刚抛出来的对于目前新三板的看法。那么除了郝总对我们市场稍显悲观之外,我们其他的嘉宾都对这个新三板还是充满了期待,觉得目前的调整其实是给了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刚刚嘉宾们在谈论问题的时候也涉及到了很多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做市商、比如一些结构框架的问题,接下来我就想就其中一些比较细节的问题也跟嘉宾做一些沟通。第一块就是说我们今天也是利用这个平台,因为刚刚大家讲到一个很共同点的问题就是做市商的问题,做市商不做市,现在目前很多新三板的挂牌的企业都在抱怨,就是说即使我已经做市了,我的成交量还是很低,我的换手率还是非常不活跃,那么在一个成交量和换手率不活跃的市场上很难给出一个公允的定价,这样子给投资人的预期还有对本身企业的预期都有一个非常不明确的导向,那么从各位的观点来看如果说我们要破解目前做市商这种困局的话,你们对于我们的监管层来说有什么样的建议?我们哪位先来?

  王骏:咱们就是聊,我想到先说一些技术层面然后再说宏观。做市商这块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就是先不说做市商,整个的交易制度这块我还是觉得就是可能不光是新三板,未来整个的资本市场是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越来越成熟,整个的资本市场将来会逐渐的会过度到散户的占比越来越少,然后新三板也是这样,我并不是说它可能投资者门槛会降,但是降的话我觉得往后发展是一个温水煮青蛙,不会从500万到降到50万,谁看清楚谁就先进来,包括竞价交易将来整个三个制度应该是一个橄榄型的,竞价交易跟协议转让这两头可能各占10或者10%几,中间大部分都是做市商交易。现在为什么说流动性不好,现在有做市商制度但是真正的没有盘活,为什么说没有盘活,根本的原因就是四个字没有竞争。现在只有券商能够当做市商,每家券商单个券商能拿出来10个亿来提供流动性就算是比较大的,这点钱在这个市场上今年会挂5、6千家明年会挂1万家左右,这点钱、这点人跟这个大的市场的需求来比远远满足不了它对流动性的需求,就是做市的需求。所以现在就造成了第一个供需严重不平衡,根本做不过来,所以就得挑了,挑就按照财务指标投行老的思路,大部分企业是按照这个来挑。还有就是因为没有竞争,大部分做市商把自己搞成直投了,压的比较低的价格,比如说3块钱进去,过了几个月我也不做市,拿到的标的很多,但是整个几个月的交易量实际上在排名里面排的不靠前的,不买卖的,等着差价卖掉,这是我资本的增值,但是实际上已经偏离了做市的模式了,做市怎么赚钱并不是靠差价赚钱,整个交易量大了以后是5%乘以你的交易量,所以你就是说提供流动性每天交易量越大不管是股票涨还是跌你都赚钱,做市商都赚钱,并不是靠价差来赚钱,我觉得还是因为没有竞争,为什么说要马上放开牌照就是让大量的水、大量的鲶鱼我们PEVC包括公墓基金,基金子公司进来来参与这个市场的做市,先进的理念,大量的机构进来来给市场提供流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盘活这个市场的流动性,那么这是技术细节。我们刚才有的嘉宾说了,比如我们说了大的趋势,我们再简单说一下宏观,我们觉得道理很简单,一直到今天大家说流动性什么时候好,我们一直到今天如果从投资机构自私的角度来讲我根本就不希望很快活跃起来,我们上周一周投了22家公司,截止到目前投了298家,已经挂牌的是194个,转成做市交易的是77家,越不活跃我投的越快,因为将来肯定会活跃起来这个大的趋势,我们在这个市场还没有看清楚的时候就开始大力投资了,为什么说不担心流动性,我们知道克强总理搞这个市场,是整个主导来建设的,他搞这个市场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在座的投资人你来赚什么钱,他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为企业的融资服务的,企业融资这个市场的目的是给企业融资,但是我们知道融资的前提就是交易,没有别的,你这个市场没有交易功能没有买卖所有的钱都不会进来,逐渐的这个市场就会死的,但是政府目的明确了,我就是要实现这个目的,它也知道要通过盘活流动性才能达到融资的功能,那么我相信中国有很多的专家这个技术细节到底怎么样去节约流动性我们就一点不担心了,让这些专家去解决不就行了嘛,到底是降门槛还是盘活做市商,还是推竞价交易,反正早晚会解决。我基本上一周我的交易软件都不打开看,我也不炒股,A股我们是从来不碰的,但是就投新三板,我基本上的同花顺一周都不打开看,所谓的牛市、熊市我们也不管,我们也不这么叫,大的趋势我们觉得基于这届政府大的改革的思路除非说又回去了,又做房地产,又做表面的东西,又追求GDP钢筋水泥这个,我也绝对是没有信心的,如果政府大的改革的思路不变就是要支持实际的发展,那么黄金十年、资本市场的黄金十年刚刚开始,好多人说讨论什么时候到一万点,过个三四年之后一万点只在山脚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总精采的观点。这邵总对这块有没有一些观点?

  邵钢:这个市场参与主体很多,每个都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三板的发展我一直强调是流动性的问题,这是最关键的,没有流动性所有都免谈。现在由于预期高现在达不到遇冷,过程中的问题还好。但是咱们看三板里面未来的发展会受到几方的竞争,现在已经明显出来了,上海的出来了,做市制度要出来。三板为什么好,实际上有一批企业上创业板的过程中由于排队不愿意去了,所以转到新三板来这样才形成新三板的火红。那么未来新三板里面能不能把好的企业留住,继续吸纳好的企业来这是很关键的问题。那么还有,如果有好的企业在这儿投资人也会来,这是个前提。那么我们现在投资几个企业在上海、在江苏看了几个企业明确表态投完以后做市不做,直接转板,为什么大家这么做,是因为在这个市场中你的定价机制不够公允,由于做市商制度不作为、不公允,再一个流动性出不来,那么参与主体退不出来怎么办?所以说我觉得三板这个问题现在大家看,看到繁荣未来发展的一面我不排除,但是一定要看到里面制度的一面。这里面监管层里面一定要拿出一个智慧来,解决这里面的问题,而且这个东西解决问题速度不要太慢,如果等其他的交易所都起来以后势必会形成竞争,那么我们创新投投了600家企业,大概有50家企业登陆新三板去年8月份的时候我跟大家谈上新三板没人答应,那么今年三板火红以后由于创业板的堵塞,很多人愿意来了。现在战略板出来,很多企业调头走,哪个市场有利于我定价交易就去哪里,流动性在,所以三板未来是有一些挑战在的,这里面无论是监管层还是参与方的主体在这方面拿出智慧来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做市是很好的制度,但是为了繁荣三板的发展只有做市是远远不够的,包括现在分成机制我不知道到底怎么分成,包括股改系统,公募基金未来进入三板市场,我就是公募基金,我现在一头雾水,因为是要公布净值的,申购赎回的,我们也是募了很多钱在做,投的过程中我们是很谨慎的,我们觉得在三板这个里面谈风险很有必要,面临的风险我们怎么来克服,这里面有一系列的问题。

  主持人:谢谢邵总,其实邵总刚刚提到了大家都关注的问题,就是三板挂牌企业家态度摇摆的问题,我们关注了非常多的企业家他们的都非常的矛盾,很多企业都在考虑我上完三板以后再转板,其实这是困扰很多企业家的问题,我们在座的各位嘉宾能不能从你们的角度给我们的企业支招,其实跟外界沟通的渠道不太多,他们不太清楚资本市场的想法,所以在座的各位嘉宾你们如果说站在你们的角度要为三板的态度犹豫的企业要支招的话,你们有什么样的建议?

  邵钢:我说一句吧,当时很多中小企业家都认识到三板好,后来我给大家出了一个主意,三板你要上,不是资本市场多层次体系,你上三板以后解决融资的问题,然后转板到战略新兴版解决流动公示的问题。这个市场是逼出来的,你没办法,如果能解决估值的问题很多企业就不走了,我们在安徽投的企业,那个老板很认可这个三板,他说我们哪也不去就做三板,但是我今年是4月份跟他谈,现在还没有进行交流,到底现在怎么样我不好说,那么投资人在里面也是这样,我投一个项目投5千万进去我能不能退出来,以现在的制度退不出来,各家排出来都是浮云,浮云不要看,最终你要看退出的时候收益多少,浮云都没有意义,我跟我们投资人说了,你现在的产品跟你们谈浮云没有任何意义,做个评价标准就是如此,所以从我们角度来讲对投资人、企业家来讲三板是个好东西,这里面跟主板、跟创业板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融资容易,只要投资人接受、人数限没突破那么可以多轮融资解决你企业发展的问题。所以这个市场是有别于主板最大的问题。企业家要登陆新三板最重要要利用好这个机制。

  主持人:郑总应该也是碰到不少的案例了吧?

  郑立昌:如果要跟企业家支招的话我想谈几点感受,第一点很多企业到新三板来其实第一点企业是要求发展的,要求发展肯定有融资,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家对于现在的预期还是停留在三四月份市场高点的时候,这个市场高点的时候,首先我想说三四月份情绪高涨一定是不可能持久的,随着市场逐步的完善这里面投资者本身交易机制的完善,然后投资者本身的逐渐成熟这个一定是回归理性的,所以我想跟企业家建议,我想第一点就是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是说企业发展一定是平稳长期的发展,你要和你的投资人结成一个长期的共赢的合作关系,这个才是可持续的,这个时候就要有利益分享的理念在里面,不要想着我现在高价去圈一块钱,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在哪里?现在很多投资者对新三板的预期还在,所以有很多投资者也想在这里面趁着投把机,所以也造成了很多市场上泡沫化的情况还在延续,但是这种情况长期来看肯定是被市场有伤害的,包括对企业本身也是有伤害的,包括很多投资人会提出约束条件,一旦约束条件实现不了的话那就是麻烦事。所以第一点我想提个建议,就是说这个市场一定会逐步的完善的,投资人一定会逐步成熟的,所以企业家我想也是要成熟起来,就是说要基于长期合作共赢的机制去考虑这件事情,考虑融资这件事情。第二点对于新三板这个市场的发展长期看怎么看?其实我们对新三板这块是比较看好的,我在很多场合也讲过,我们从国家宏观层面来讲我们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呢?有过去的旧的经济模式不行了,投资拉动不可持续了,现在迫切需要一个经济转型,一定是需要经济转型,需要做什么呢?需要释放老百姓的创造力,需要释放民间的创造力,把这个释放出来。这个我觉得大家可以有明显的感受,比如说微信这个东西,中国移动能做出来吗?做不出来,腾讯做出来了,我一直讲互联网金融这个东西谁搞最有优势,银行搞最有优势,大数据他都有。我们现在这个经济其实现在从大的宏观层面国家看的是很清楚的,得要通过创业来激活民间的创造力来激活这个市场来促进经济转型,但是这个经济转型要怎么实现。老百姓要释放民间的创造力有三个问题,第一个是人的问题,人要想去做事情,有干事业的决心,我经常讲真的是有一种很优秀的人群,每个人有很强的创造事业的雄心,并且有很好的财富管理的品质,中国人的问题很重要。第二个要解决准入的问题,你要设了很高的门槛干不了这个事情没戏,我们看到这几年其实很明显,我们公司的门槛一直在降低,放宽,那么解决两个问题了。第三个问题是钱的问题。创业是需要钱的,特别是企业在早期创业的时候是非常非常需要钱的,起步是非常非常晚的,那么现在看到,大家可能没有去经历过VC,很多创业资本在跟VC也好,天使对话的整个过程,其实创业者在这个时候地位是非常非常低的,议价能力是非常弱的,所以这个本身根本在于哪里?我们没有一个对接创业资本的市场,对接创业资本的市场,一个我觉得是直接给创业部门有很便利的融资渠道,第二个给天使也好,VC也好的退出渠道,它会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所以我觉得我们要解决创业这帮人钱的问题,一定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出来,这个市场的门槛很低,让它很容易拿到资金,让它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让自己的智力资本去化为先进资本去发展事业。新三板很大程度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是承担这样一个责任,所以我是非常非常看好新三板的,包括我们和股转公司交流的时候,从中国宏观愿景上看新三板是非常非常有发展前景的板块,这个板块是承接了整个中国经济转型这样一个重任在里面,所以现在来看目前在整个运行过程出现了问题不要过于悲观,因为关系的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大局,这个局是一定要破除的。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还是建议,随着整个制度的逐步完善这个市场一定会活跃起来,一定会给我们好的投资企业家一个好的回报。

  主持人:谢谢郑总,肯定有的企业家听了您的话相当于吃了一颗定心丸。其实清科对于我们中国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市场跟踪的时间是非常久的,符总对一级市场的观察包括对于目前企业家摇摆的心态,您有没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符星华:因为我们也接触非常多的企业家,在挂牌前会跟我们交流。但我们其实给大家的建议会比较简单,你的核心诉求是什么?你想清楚你上新三板最坏的情况是怎么样的,所以一般我们在跟企业家沟通的时候会首先讲说你上新三板大不了就是掏了一两百万的费用然后还有政府补贴,有个规范性,然后规范性其实股东们不管是个人投资者还是原始的股东们都是喜欢的,大不了就退了嘛,退的流程也不会特别的繁琐,所以在这里面企业家你对新三板不要说我非得怎么怎么的,我觉得你最坏大不了就是上了以后再退,但是它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你上不上新三板实际上给中国的企业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开始走上了在中国资本市场启蒙的这条路。那么新三板是一个入口,进到中国资本市场里面可以来学习,这个其实是我们给很多企业家在沟通交流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观点。当然,说到诉求这一块就会有几大类:第一点现在最适合上新三板最应该动脑子的是谁?国企,最应该动脑子是国企,为什么?因为整个的国企混改当中最难去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个定价,你定高了怎么的,定低了怎么的,新三板非常容易就解决你定价的问题,所以我们前段时间统计了一下,我发现这个国企的速度还蛮快的,现在已经有100多家挂牌了,央企也有接近20家挂牌了,而且我们从去年开始清科就推动一批的二级央企、三级央企去做通过新三板做混改,第一批应该动脑筋的是国企,如果新三板这次踩不到这个点上,那你就点背了。第二个是什么?第二个非常重要的是真正的各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为什么说一开场的时候说现在挂到2600多家做市的,那么等到5、6千家的时候做市的都不到10%,如果分级分成出来也就是3%、4%,如果按照这种各个交易市场和GDP的比较和公开市场的一个比较,大概能够5万家到7万家企业,那如果说5万家到7万家企业大家想真正能开竞价的可能也就3%、5%可能也就这样子了。所以在这里面要么你就到新三板里面做龙头,如果你到新三板里面做龙头能够挤到最顶级这一批里你要有非常清晰的战略,一步一步的战略就要动脑子、动资源,仅仅是说我想踏上资本市场之路,后面两三年随波逐流,要玩把大的就别在这个市场玩,转板也是非常好的道路,现在其实在新三板里面我们也看到了这样子。中间部分你心态就要摆正了,其实你实际上是一个我们说叫保本博收益型的玩法,我运气好的话还有一些融资,所以在这里面其实就说企业家你的心态是怎么来摆,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做所有的决策最坏的一点就是说大不了我可能在资本市场上放个两年、三年,然后什么东西都没有我退回来我也挣了一个企业经营的规范性,这个也是一种玩法。

  主持人:好,谢谢符总的精采发言,刚刚我看时总对符总的发言特别有感触,时总有什么想说的?

  时晨:刚才听各位讲,真的是非常非常认同,因为我刚才其实没想到符总一语点到我们最核心的根本,其实我们是一家纯国资做了互联网金融,当时2013年成立的时候号称是第一家纯国资,目前金牛给我们的排名大概在20位左右这个水平,我们遇到的直接问题就是开始国资的资源是优势,后期国资的资源成了我们的枷锁了,因为我不能市场化,我不能有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去吸引互联网人才进入,还是老的一套方法。那我们最渴求的是什么通过三板挂牌实现股改,股改没风险又公平呢?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们,我们这个身份国有出资人代表这个身份实际上很尴尬的,本来我们是创业者,但是又带有这个身份就会质疑你,你这个定价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国有资本流失了,一开始对内是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对外是定价的公允性,通过这一步就可以实现,我觉得这确实是对于我们目前来说最核心的要务,然后同时也是因为我们现在大的经济形势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大概每个季度都收到省国资委包括中央传达的一些精神,实际上推的最大的力度就是把国有的企业包括垄断的资源性企业推向市场。第二个说到长期发展来说,实话实说我们要比起普通的小微企业来说我们不差钱,但是我们差资源、差理念、差很多市场化的东西,依靠我们这一点自有的资本还有现在落后体制是根本达不到企业发展成为优秀企业的能力,所以股改之后进入资本市场这个通道我觉得三板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就是首先我们半公众化了,很多有资源的人会关注我们,在这个其中就会实现很多目的,后期长期来说我们的野心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希望能够成为带引号的互联网银行,因为我们干的就是银行,但是我们就希望能够有一个混合所有制这样的公司,在陕西省一带一路这个大的规划下有一家互联网银行的牌照要下来,所谓牌照无非一个授权,因为我们现在目前陕西排名第一,我们寄希望拿到行业龙头的打算,一开始要进到这个里面,这个龙头不是说自己说就OK了,靠资本资源累积叠加实现的,今天虽然说会场很小,但是说的都是我最想听到的,而且是反复验证对我们将来发展会有指导性的话,感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时总,今天其实我看了一下,我们嘉宾的名单,就是我们嘉宾里面有PE背景的嘉宾非常多,然后其实现在新三板推出来之后,其实对PE是会有一些冲击的,那我们田总您首先能不能因为您现在做的就是创投,从您的角度来讲您觉得新三板推出来以后你去投企业会不会有一些变化?

  田国强:应该这么说,刚才主持人提的这个话题关于做市商目前的制度是不是已经制约了新三板的发展,那么从我们来看实际上我们的观点就是新三板其实在大概2014年以前,新三板在没有推向全国去挂牌的制度之前,那么从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的股东包括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大家都没有想上新三板的意愿,第一流动性没有,第二融资功能也是非常弱的,无论从投资人还是企业家双方都没有去想上新三板的意愿,那么反过来从2014年开始不断的在新三板的政策落地以后大家也看到它的融资功能开始逐渐显现了,而且大家可能很多人也没有认识非常清楚,我们其实感受很深在哪?新三板融资功能其实比主板来的效率还高,大家知道主板的上市企业从董事会公告到真正拿到证监会的审核批文至少要半年的周期,而现在新三板的融资那么从董事会公告到真正拿到钱快一个月之内这个事就搞完了,一般也不会超过两个月,融资效率之高至少让企业家们想到上新三板是有很好的融资的一个渠道,那么作为我们来讲其实上新三板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们做创投的,我们也不是慈善家,我做投资其实是要为企业在一定的情况下给它资金的支持但是随着企业价值的提升我是要使我的股权价值有提升,要赚钱的,其实作为投资人来讲大家关心的都是退出的问题,所以就像我刚才讲的,我们有的项目投资到现在周期都超过五年了,周期超过五年的投资项目其实对于我们投资人来讲或者对于投资团队来讲压力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的基金都是要有一个退出周期的一个期望,包括你未来退出周期越长其实你退出的年化收益是越低的,新三板给了我们创投机构的机会,我们看到了新三板从去年开始陆陆续续政策在落地以后,那么无论是在流动性上,还是在一些融资功能上那么都是大家现在非常认可的一个市场,而且我们还感觉到新三板我们认为它是一个非常市场化的一个板块,就是所有的企业门槛很低,你想到这里面来展露你自己的价值OK没问题,你很快就挂进去了,反过来说你挂进去能不能有人去以一个合理的价格去把钱交给你,那是投资人对你的评判,所以是非常市场化的一个市场,那么关于刚才说到做市商这个制度来讲,反正我们这个一直的观点就是,反过来给监管机构或者股转公司一个压力,因为随着新三板公司的热度大家也都知道现在目前最新的一个数据就是现在在新三板里面所做的这种专项的理财产品已经有400多只了,那么按照每只5千万的规模来讲就有200多亿的规模已经在新三板投进去了,那么反正像我的团队我刚才讲到也发了三只新三板的理财计划,这种理财计划其实大家都知道是有周期性的,一般现在都是一年半到两年的周期,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这个产品已经买了这个新三板挂牌企业的这个增发的股份,那么如果在退出这么短的周期内未来监管机构包括股转公司没有很好流动性的安排的话,我相信这个市场一定要出问题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观点,就是我们坚信未来监管机构包括股转公司会给这方面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因为他们也知道大量的产品已经说白了已经到新三板的市场里去了。第二个来讲就是说新三板是要有一个分层管理,如果分三个层次的话我们认为一定是最后被进入到最优层也就是最高层的挂牌企业,一定是被资本要热捧或者追逐的,因为进到最高层的挂牌企业未来在政策给付上一定是给它最好的融资功能,所以资本一定是追逐这个领域里面的企业,但是反过来我们的观点是什么呢?我们希望监管机构包括股转公司其实要给市场一个相对的一个明确的规划,这些政策不要老是让大家有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有这种神秘和猜测的感觉未来大家就会去非理性的去追逐这种炒概念或者我们说追逐未来的预期。实际上反过来使市场产生扭曲的变化。借此机会建议未来通过我们这个证券报也好,当然我们也要有渠道向证监会反馈一些这方面的意见,我们希望作为监管机构包括股转公司有一个相对明确哪怕时间不说,两年的周期制度的一个安排,让大家看到相对清楚,这样我相信投资人包括挂牌企业都会是处在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下来做投融资的交易。我就谈这些。

  主持人:谢谢田总,田总谈到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退出,这个我们还是先把议题拉回到新三板的退出的影响。

  邵钢:做项目的人来讲压力就大了,VC、PE原来看项目都是价格,有很多都能谈到的价格,由于新三板推出谈不到了,企业家也很聪明,我给你的价格8倍、10倍、30倍,我到三板以后马上有更大的空间,应该讲对PE、VC来讲找项目难度大。你像我们集团这边,我给集团也建议了,我们这块按照原有的方式不接受低估值可能不行,你要调整你投资审核的策略这是很关键的一条。新三板推出了以后也有好处,我们有渠道退出了,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原来就是说包括咱们说句实在话,VC、PE不是很好的项目好像更愿意在三板退出,流动性也好,原来很多机构把一些可能不是太漂亮的项目流走了,我们都很奇怪,包括我们集团应该是有一两个项目我们觉得不是很好的项目,三四月份很高倍数的退出了,投资人还是不冷静的。回到了我们投资人怎么看待这个东西,我们投新三板的东西实际上一方面是说我希望能找到成长价值的东西,另一方面我是投一些有价差的东西交易性的价格都投,因为由于能够低价拿到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成长性不够的时候就抛掉了,对于一个市场来讲你能不能找到好的成长性企业,找到以后陪它成长两年三年走下去,通过你自己的网络力量能够帮助企业成长,这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所以说我们有一些绝大部分成长型企业我是不动的,而且我会介绍资源,介绍并购重组的机构,你像准备要上市的净利润5个亿的,我们要推到三板上,这样的企业我们会握一段时间通过把企业的成长性提升出来以后,把PE下降到一定程度,到时候无论是协议转让也好,还是做市也好,还是并购退出也好都有机会走人,所以三板里面很关键一条你要把好的企业吸纳过来,通过机制的优化和这些有能力的投资人的扶持把这个企业往长推,这样就形成良性循环,三板里面越好的投资,三板的春天很快会到来。

  主持人:谢谢邵总。郝总这块有什么看法?

  郝联峰:我觉得作为PE投资关键还是要看你投的企业的质量,就是大概从长期看只有5个行业的公司是比较适宜PE投资的,一个是医疗保健健康这方面的,第二个是品牌消费,第三个是TMT,第四个是渠道类的公司,第五个是金融类的公司,就是从长期看这五类公司容易做成百年老店,如果你投资这类,如果在大方向上就像你开车你在高速路上开比你在小路上开总体来说是要快的多的,你投了这五个公司长期能够保持成长的态势,不管是上主板还是上新三板你都有机会退出,当然你有机会首选还是应该上主板,因为新三板转板大家都期望能转板,实际上这个是很难的,像从美国来看,美国过去五年大概从低一级的市场转到高一级的市场,平均每年1.6的比例,中国也是这样的,比如说H股,没说H股不能再回归A股,但是你想回归实际上是很难,一年可能也发现不了一家。对新三板我觉得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一旦上了新三板可能你主要还是着眼于在新三板退出,当然新三板退出关键还是你公司质量的本身,当然也由新三板本身跟主板的周期也是差不多的,你在繁荣的时候容易退出,你在箫条的时候就像在主板一样你在低迷的时候成交量跟在繁荣的时候可能差10倍、20倍,所以在投资的时候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郝总,刚才田总提出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项目的退出机制的问题,那么我们这边其实也是做了一些分析,除了在初期的产品会有一个2+1三年左右的结构,目前我们市场上大部分产品时间期限大部分都是两年左右,那从2014年如果说大规模入市的话那么在2016年的话会迎来大规模退出的问题,各位掌管这个产品从事一线,从你们来看,你们怎么来看这个退出机制,万一到2017年初的时候,如果说我们期望的各种活跃流动性的手段都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的话,我们怎么来退出?这个难题首先交给天星的王总来分享一下?

  王骏:因为好多点是你不能割裂来看,好多东西是串起来的。是这样,如果咱光盯着退出你不看市场背后的逻辑的话,你很难看清楚未来大的趋势,比如说咱刚才说到市场这个对PE、VC的影响,或者整个大的发展理念,刚才咱们几位老总也说了,它这个市场主要干的就是不是你想要给企业或者投资者两头要帮他决定什么东西,你要做的就是打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制度设计好,千万不要说还是往回倒退了,现在还是非常好的,再一个就是交易制度,交易制度不解决不可能有融资的,把制度做好,剩下来的交给投资者和企业,交给市场千万不要替市场做选择。那么下一步就是交给市场之后我们投资机构具体投的这些项目是能赚钱还是能赔钱,将来不是说闭着眼新三板的企业都能投那肯定是风险很大的,肯定是要优中选优的,要看我们投资机构自身的投资水平了,如果真正想规避风险的话,最好投资的时候忘掉这个市场的红利,当然这是要一事一议的,具体看这个企业。还有刚才说的,制度出来之后这个市场到底对PE、VC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实际上大的趋势基于大的资本市场的发展不光是PE、VC,只要在资本市场当中的业态我们认为未来都会高速的发展。现在工商银行市值两万多亿,像中信证券市值肯定会超过商业银行的市值,这就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大家千万不要老是用静态的眼光看任何的事物,还有PE、VC这块。有没有坏处、有没有风险那是相对的,根据我们自己的投资眼光你要眼光好你当然能抓住大的黑马,我说的好处是什么?过去IPO那个市场有大量的条条框框最后一年净利润到不了三四千万就别想上,但现在大的门槛在新三板都不存在了,过去我投的高成长的企业并不是说中国的PE、VC当然可能再往后发展中国将来可能都是VC的天下了,IPO是没有生存的空间的,并不是说中国的投资机构都不想做价值投资,过去这个市场就不允许你我投一个微利的企业,投一个净利润只有10万块钱的企业,可能这两年高速增长,翻了30倍,但是离三千万硬性的指标还差很多,那么我投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要考虑考虑这个企业能不能投,因为它不知道过个几天才能达到3千万的指标,但是在新三板就可以上,不管是300万,还是10万,还是30万,上去就有价值,这是市场投资人决定的,不是谁来决定这个门槛,这是一个。过去所谓同业竞争重大的不公允的关联交易,包括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在这个当中新三板没有硬伤,带着同业竞争都可以上,重视的是信息披露,所有的东西还全部交给市场来决定了,基于这个那么未来可以促进中国所有的投资机构真正的回归到价值投资了,过去做IPO大量的找很多的投行的朋友,律所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为什么?我要判断这个企业能不能符合证监会规定的那些IPO的标准,上不了市就退不出去,但是现在都不用了,真正回归到价值投资,实际上未来这个市场不光是能够促进PE、VC非常繁荣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PE、VC真正回归到价值投资,刚才咱们老总也说了,投了很多高成长的企业,我们投的上海的重联投的时候净利润跟净资产都是负的,净资产负了300多万,过了一半年现在估值7个亿第二轮刚刚做完,我们也是投了大量的高成长的企业,但是因为这个市场我敢投了,如果过去我得掂量掂量,这个是未来会对PE、VC产生非常大深远的影响。回到主持人问的问题,我们说这个退出,退出实际上我们现在做了很多的考虑,一直到今天当然我们肯定要面临这个退出的问题,前两天包括刚才老总也说了,他们有几个项目通过三板做市的制度是可以坚持的,你真正把做市制度真正盘活了,回归到做市本质的时候是可以有流动性和交易,所以说我们对未来是一点不担心,我们现在是正好是想着你还是不要太活跃,我还没有完成布局,我还没投完呢,是这个意思。但是你要说退出这个东西,将来这个市场也会优胜劣汰,并不是说所有的公司都好退,你投的不好的公司你投瞎了,投完之后业绩一直在往下走,你将来肯定要赔钱的,可能大家都有流动性,流动性不代表你就能赚钱,但是做市商这个制度不管上涨还是下跌,像A股我投完之后跌了之后我割肉照样能出来,但是流动性能解决我觉得肯定是没有问题,但是跟你赚钱、赔钱是两码事,不是说市场流动性都好了,我闭着眼投企业都能赚钱,但是我们对市场流动性肯定是没有问题,主要是盘活做市商,逐渐会降门槛,因为降门槛是竞价交易的前提,还有就是我们优质的企业真正优质的企业永远不愁退不出去,我们可以通过并购等等整合都是可以做的。

  主持人:九泰的郑总讲讲。

  郑立昌:我觉得跟王总讲的比较像,我说第一点总是在想做投资很多做投资赚什么钱?因为我们现在做投资其实没想清楚赚什么样的钱,传统以前说PE特别是做IPO的时候,很多人赚钱是在赚什么,赚制度红利,是怎么形成的,是因为企业上市门槛太高形成的,上市标的不足,这种制度性红利随着市场的发展是要取消的,一定是要取消的,作为一个投资人来讲你和做一个世业资本家来讲赚钱应该是一样的,赚什么钱赚你给社会提供价值的钱,这才是你赚钱的长期之道,所以回归到我们这个问题的本原,怎么样考虑退出的问题,我觉得如果回到这点上我们就不愁退出的问题了,第一个将来整个市场是逐步完善的,整个中国的资本市场一定会变得非常发达,包括主板市场现在上海的创新板也好,注册制也好,都在打通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就是为这个企业的上市也好,融资也好跟资本市场的对接也好,对接的更便利,但是这种便利同时带来一个问题,原来的制度差价,原来你想不劳而获是要消失掉的,首先明白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明白这个大的趋势以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我们没解决,不要考虑退出会存在问题了。当然第二个点一定会有退出的问题,如果投一个好的企业是永远值钱的,如果这个市场越来越开放了,越来越活跃了,你投的是一个好的企业你不愁退出,各个市场都是通的,各个市场的股指体系股指标准将来都是一样的,哪怕说退出是一个卖的问题,买卖没有障碍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要看到两点,一个将来整个市场一定是逐步完善和活跃的,原来这种我们想赚泡沫这部分钱你就不要想了,或者说你把赚泡沫的钱作为锦上添花,不要赚多少泡沫的钱不要想这个事,要给自己留点安全边际,第二一定要选好投资标的,你退出一定是没有问题的。

  主持人:从王总跟郑总的回答里面感受到一点,一定要投很好企业,今天非常遗憾我们的时间非常有限,最后一个问题也是刚刚讲到核心的问题,投好企业,那如果说投好企业的话,你们有什么样的标准,或者你们是以什么样的策略筛选好的企业,我们每位嘉宾看能不能在用三五句话简单明了把投资的标准给大家分享一下。

  郑立昌:任何一个企业跟人是一样的,我们怎么样选一个好的企业,第一点就是看在整个经济体系里面这个企业所处的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大的发展趋势其实决定你的企业,它的发展路径。第一点我们认为好的企业要处在一个比较好的发展大趋势里面。这就决定了赛道是对的,第二点这个企业在这个行业里面也有竞争壁垒,就是它要有护城河,他要做到比别人有竞争优势,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地方,因为他有独特的竞争优势,这两点我们认为好的企业,再一点就是价格,这一点可能是最核心的三点。

  主持人:好赛道,深的护城河,还有好的价格。王总。

  王骏:我觉得实际上就是三块,刚才说的赛道我们觉得赛道赛车还有选手,赛道就是大的行业、大的趋势,赛车就是这个公司目前的竞争优势,它所谓的各种竞争优势,产品技术、商业模式等等,目前呈现出来你面前的一些东西,第三个就是选手,这里面我觉得可能最重要的就是两头,一个是大趋势,一个是选手,选手就是人。人永远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这个是占甚至能占到80%,大的趋势和人。中间的这个商业模式静态的这些东西,商业模式、产品技术服务它不是说不重要,但是一个公司特别是一些中早期的公司它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它的产品技术服务和商业模式不是成熟的,或者一直在动态的发展,但是只要这个人足够的强团队足够的强。研发、商业模式等等,我们觉得可能最最重要的是两头,一个是大趋势,但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就是人,团队,这是我们可能最关注的东西。

  邵钢:我们看待企业是以VC、PE的角度看待企业,三板市场不一样,因为没有流动性投错了以后没有办法。你能不能找到高成长企业,我愿意给高估值,如果没有高成长可能性,低估值我也不接受。

  符星华:从清科本身的角度来看,因为清科本身有母基金,也投了100多个项目,那么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比较更垂直一些,就是说我们只投三个大的领域,一个是TMT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消费。所以那其他的领域我们看不懂的,我们就不投。第二个我也非常认同刚才三位说到的,就是团队,团队人好,好的团队不会背运,你看我们投的非常多的项目都是二次创业者,三次创业者那么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那么第三个其实从资产管理的角度上来说或者说受托管理这块本质上它必须要追求一个投资回报和高成长的平衡型,所以这里面非常重要的既要靠高成长,也要靠投资的价格,那么这个价值这一块实际上也是非常需要去衡量的,所以我们基本上是看这几个点。

  田国强:刚才前面我们也讲到,银河投资是属于国有的投资机构,所以我们在投资尤其是在创投的业务上我们还是对风险控制的非常严格的,所以我们在投资上基本上我带的团队实际上刚才前面几位老总说的非常类似了,我们毕竟是财政部直属的央企,比如说国家的新兴行业是哪些,第二个就是我们要看人,实际上主要还是当然团队是一方面,主要还是看企业的实际控制人,我们一般就看两方面,一个德一个能,德实际上它也是两方面,一个是对投资人的责任感,同时也是对社会的责任感,我们要进行一个评价。那么能就不用说了,能是一个综合素质的体现,这个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这个企业家,这个实际控制人你给他比较高的评价,他是可以面对目前国内国际这种各种经济变化说白了就是迎风破浪的能力到底有多大,这就是我们一般来控制的两方面。

  主持人:简单概括一下还是得德才兼备对吧。时总?

  时晨:我觉得大家说了是选我们企业这样的标准,我觉得如果我们作为企业本身来说,如果我们有能力通过多方面的因素使得我们可以一段时间内创造垄断价值、垄断利润,那我就可以脱颖而出,比如说区域市场,行业里的排位,区域市场的技术优势、团队优势,我一定要给投我的人有信心,你今天赚钱,你有持续赚钱的能力,而且不是轻易被别人复制打破和摧毁的,我很认同这个概念,相对的垄断利润,所以这个东西是我们所有价值的最核心的体现,如果我能赚得到这个钱就OK,大家都可以放心投我,甚至我自己都愿意投我自己。

  郝联峰:刚才大家都讲的挺好的,我就在大家的基础上讲点比较具体的,比如说第一看行业,就是我刚才提到的,就五个行业值得长期投资。我再说一遍,就是医疗保健、TMT、渠道、金融、还有品牌消费。第二你就看企业,看企业怎么看呢?具体讲看三个:第一个你看历史、历史上是不是增长挺稳定的,第二个看客户是不是多,如果客户众多的企业才能保证稳定性,如果它的客户是数量比较少的这种企业波动就会比较大。第三个你就看它这个企业的未来几年你有一个评估,就看这三个方面,第三个你要看团队,团队怎么看呢?第一你要看整个团队是不是稳定性,如果这个企业三天两头的走人那肯定是有问题的,很可能就是一把手是有问题的,第二个你要看讲的有点悬了,你还要会看面相,几千年总结的比如说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性格、长什么样的面相这个不完全是迷信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第三个你就看团队一把手的思路,思路你一般像巴菲特,就是一些很简单的问题,你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你是利润还是价值,当然你不会问的那么具体,但是他会从他的表达上你就能知道思路是什么样的。谢谢!

  主持人: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下午的论坛就到此为止,让我们大家以热烈掌声送给各位嘉宾,谢谢大家,祝大家获得一个好的投资收益!

 

 

top嘉宾简介

鲍钺

鲍钺.jpg中国人民大学EMBA。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金融管理处证券信托主任、中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世纪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现任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符星华

符星华.jpg十余年股权投资、TMT行业经验,曾担任易观国际首席分析师。目前担任多个国家部委的专家顾问,多支政府引导基金评委,同时也担任多家大型企业的顾问。现任清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兼清科投资董事总经理。

郭浩哲

gjz.jpg加拿大四年游学经历,曾自营跨境贸易,曾任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研究员。2009年进入东华软件历任销售经理、销售总监、ERP事业部总经理、战略发展部总经理、集团副总裁。现任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东华智慧城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高征

gz.jpg现任淘宝众筹负责人。

谷松

gs.jpg新华社CNC新闻主播 第26节金鹰节最佳男主持人提名

郝联峰

郝联峰.jpg数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博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首届金融学博士后,高级经济师。曾任招商基金管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专户投资总监。现任中华联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总经理。

计然

jr.jpg毕业于英国约克大学管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学士),曾供职于Traxis Capital和Canaccord Genuity ,现任中民华恒董事。

刘天凛

ltl.jpg投资管理学硕士、会计学硕士。曾任职中国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部投行业务中心总监,渣打银行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花旗银行私人银行财务部副总裁,美洲银行高级策略计划分析师。现任中民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

劳志明

劳志明.jpg专注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14年,主持过数十起上市公司收购及重大重组收购等操作,并多次参与证监会关于并购重组的课题讨论及相关法规修改,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领域具有丰富实务操作经验。于2004年加入华泰联合证券,现为并购部联席负责人。

Moca

moca.jpg毕业于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曾任百度移动云产业链高级经理,是百度最年轻的移动云产品布道师。2014年加盟听云,现任听云首席营运官。

任立殿

任立殿.jpg近15年IT行业从业经验,曾任新浪网财经频道编辑、主管、编委等职。现任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招商合作中心总经理、SuperG(速普创新)创业投资管理公司创始人。

邵钢

邵钢.jpg曾任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香港深业投资公司兼深圳市亿鑫投资公司副总经理,香港深业投资公司总经理,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红土创新置业分公司总经理,投委会常任委员,现任红土创新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

邵健

邵健.jpg经济学硕士,17年证券从业经历。11年中9次获得中国基金业金牛奖。1998-2003年供职于国泰君安证券,历任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研究员、行业投资策略组组长、行业公司部副经理等职。现任嘉实基金副总经理、董事总经理、股票投资体系首席投资官、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

时晨

时晨.jpg工学博士,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后。多年知名IT公司从业经验,擅长网络金融产品系统架构设计。现任陕西金融控股集团总经理助理、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石振毅

石振毅.jpg清华EMBA。曾任同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副总经理。现任复星集团董事总经理(重大项目投资)兼北京副首席代表。

田国强

田国强.jpg高级会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注册税务师。现任北京银河鼎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北京银河吉星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吉林省国家生物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吉林省国家汽车电子产业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

卫保川

卫保川.jpg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学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政治所经济学硕士,曾就读于俄罗斯莫斯科国民经济学院,曾任《中国证券报》编委,首席经济学家,现任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骏

王骏.jpg硕士研究生。先后供职于山东电力集团鲁能软件、福田汽车海外事业部、山西证券场外市场部、山西证券直投子公司龙华启富。现任天星资本总裁、创始合伙人;上海众联能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北京剧角映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

武建勇

武建勇.jpg致同国际反垄断监督受托人团队核心成员。曾担任万盟并购集团合伙人。从业15年中曾担任多笔并购交易的财务顾问。并于2006年获由中国并购公会颁发的“年度最佳并购研究奖”。现任致同中国北京办公室并购交易咨询服务合伙人。

徐曼丽

xlm.jpg支付行业12年从业经验,曾任易宝支付销售总监。2007年加入腾讯,现任腾讯财付通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及财付通华北商业拓展中心总监。

赵国栋

赵国栋.jpg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委员,现任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郑立昌

郑立昌.jpg工商管理硕士。8年审计工作经验,5年投资与风险管理经验。先后担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昆吾九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风险管理部总监,具有丰富的财务分析经验与投资风险管理经验。现任九泰基金总裁助理、产业投资部总经理。

top会议日程

“新常态下的资本市场扩张之道”
——第17届(2014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牛奖颁奖典礼暨高峰论坛
6月27日·北京
13:00 会议注册
13:30 主持人 新华社CNC新闻主播 谷松 宣布会议开幕
13:30-13:35 中国证券报党组书记、社长兼总编辑吴锦才 致开幕词
13:35-13:55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郭润伟 主题演讲
13:55-14:15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陈永民 主题演讲
14:15-14:45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邵健 主题演讲
14:45-15:50 颁奖典礼
15:50-16:10 茶歇
   
分论坛一
并购重组,用并购重组推动产业整合与企业成长
嘉宾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鲍钺

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 任立殿

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执行董事 劳志明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并购交易合伙人 武建勇

复星集团重大项目投资发展部董事总经理 石振毅

中民投中华民恒董事 计然

主持人: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卫保川

   
分论坛二
互联网+,让传统产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嘉宾

“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郭浩哲

腾讯财付通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徐曼丽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众筹负责人 高征

用友网络副总裁 赵国栋

听云首席营运官 Moca(女士)

主持人:中国证券报资深记者 王荣

   
分论坛三
新三板,在“中国的纳斯达克”里淘金
嘉宾

天星资本总裁 王骏

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钢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 符星华(女士)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产业投资部总经理 郑立昌

中国银河鼎发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田国强

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时晨(女士)

中华联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总经理 郝联峰

主持人:中国证券报新三板定增网 曾绍鹏

17:45-17:50 会议闭幕
参会嘉宾名单

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巡视员、副主任赵立新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郭润伟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陈永民

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会长 郭锋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胡滨

清华五道口金融认证教育总负责人 解天峻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郭淑兰研究员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 王晓玲

欧美同学会副秘书长 许睢宁

嘉实基金副总经理邵健

中科招商集团执行副总裁 任立殿

华泰联合证券并购部执行董事 劳志明

硅谷天堂资产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董事会秘书 鲍钺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并购交易合伙人 武建勇

复星集团重大项目投资发展部董事总经理 石振毅

中民投中华民恒董事 计然

北京宏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卫保川

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郭浩哲

腾讯财付通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 徐曼丽

阿里巴巴旗下淘宝众筹负责人 高征

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 郑雨林

听云首席营运官 Moca(女士)

天星资本总裁 王骏

红土创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邵钢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总经理 符星华(女士)

九泰基金总裁助理、产业投资部总经理郑立昌

中国银河鼎发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 田国强

陕西金开贷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 时晨(女士)

中华联合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副总经理 郝联峰

上市公司近百余名高管

top获奖名单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2015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