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亚太经济复苏不均衡 中国有望更快恢复正常

——访IMF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姜

经济参考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太部副主任肯尼思·姜2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亚太地区经济已出现复苏萌芽,但不均衡。得益于强有力的疫情应对措施,中国经济持续复苏,未来有望更快恢复正常。

  IMF当天发布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亚太地区经济将萎缩2.2%,较6月份预测下调了0.6个百分点;2021年有望增长6.9%。

  姜表示,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破坏性影响,对亚太地区经济也是如此。尽管近期数据显示亚太经济已较春季有所好转并出现复苏萌芽,但区域内复苏并不均衡,前景也不确定。

  姜认为,亚太地区各经济体经济将以不同速度复苏,前景主要取决于疫情发展路径、政策应对的有效性以及对外部需求的依赖程度。在疫情得到控制的部分亚太地区,经济活动可能更快恢复正常。

  在当天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报告中,IMF指出,疫情远未结束,区域内各经济体应继续增加政策支持,包括强有力的卫生保健措施、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的财政支出计划、保持货币政策的支持力度并持续监控不断上升的信贷风险。但鉴于部分亚太经济体财政脆弱性和信贷风险增加,如何在支持经济增长和保持政策可持续性之间寻求平衡是制定政策的关键。

  姜表示,总体而言,各经济体应避免过早退出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特别是保持对弱势群体的财政支持,直至经济开始强劲复苏。但对于缺乏财政空间的经济体来说,应重新确定财政支出的优先次序,以改善公共卫生、完善安全网和促进绿色投资为优先事项,并通过再培训和支持有生存能力的企业,促进资源重新分配。同时,部分经济体还可通过制定财政稳固计划,体现其维持财政政策可持续性的承诺。

  IMF日前发布《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0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中国经济将增长1.9%,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另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中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特别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9%,比第二季度加快1.7个百分点。

  姜认为,中国采取了强有力的疫情应对措施,改善公共卫生体系,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和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并增加基础设施投资。货币政策方面,中国央行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尤其是对小企业的扶持。这是中国经济得以复苏的主要原因。

  他说,中国经济在第三季度持续复苏,还得益于中国强大的公共投资和出口。特别是在经济重启和全球对医疗设备、信息技术和与远程工作相关需求增加的支持下,中国出口强劲回升,中国成为全球贸易复苏的重要因素。同时,在半导体元件和大宗商品进口增加带动下,中国进口也在回暖,增长外溢效应惠及全球其他地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