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药品集采影响逐渐递减

傅苏颖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7月29日,药品第三批带量采购正式启动,涉及56个品种,较前两批大幅扩容,覆盖多个亿元级品种。基于集采逐渐趋于常态化,对医药板块的影响边际递减。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企业产品线的持续扩容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再加上市场对集采已有较为充分的预期,集采对公司业绩和市场情绪的影响逐渐减弱。

  集采品种扩容

  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7月29日发布的第三批国家药品带量采购相关文件显示,本次集采共涉及56个品种,较前两批的25个和33个,大幅扩容。最高中标数为8家,不同品种采购周期从1年到3年不等,将于8月20日在上海开标。

  根据文件,本次药品集中采购周期自中选结果实际执行日起,以年为单位。各品种各地首年约定采购量按以下规则确定: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1家、2家、3家、4家及以上的,分别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50%、60%、70%和80%。

  其中,阿莫西林颗粒剂、利奈唑胺口服常释剂型、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左氧氟沙星滴眼剂、环丙沙星口服常释剂型、头孢地尼口服常释剂型、头孢克洛口服常释剂型、克拉霉素口服常释剂型各地首年约定采购量另行规定为: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1家、2家、3家、4家及以上的,为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40%、50%、60%和70%。

  文件要求,各品种各地采购周期按以下规则确定: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1家或2家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年;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3家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2年;全国实际中选企业数为4家及以上的,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3年。其中,阿扎胞苷注射剂、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左乙拉西坦注射用浓溶液本轮采购周期原则上为1年。

  竞争格局重构

  平安证券认为,带量采购对品种竞争格局具有明显重构作用。第三批带量采购中销售规模靠前的品种有卡培他滨、莫西沙星氯化钠、二甲双胍、甲钴胺、来曲唑、非布司他、头孢地尼、缬沙坦、替格瑞洛、阿那曲唑等。这些品种样本医院销售额都在4亿元以上,实际市场规模在20亿元以上,且大部分原研企业市占率较高。应重点关注集采给大品种相关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兴业证券认为,本次集采对部分相关公司的影响表现在:中国生物制药共有9款产品被纳入本次集采目录,这些产品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均不大,集采降价对业绩整体影响较小。同时,部分产品(如孟鲁司特纳颗粒等)于近期获批,销售尚未起量,有望通过本次集采较快打开市场。石药集团共有7款产品被纳入本次集采目录,根据样本医院的统计数据,公司这些产品的市场份额均不高,若能在本次集采中中标,公司将以较低成本获得市场份额。翰森制药共有6款产品被纳入本次集采目录,根据样本医院2020年一季度的统计数据,公司的阿哌沙班、普芦卡必利、头孢替尼等产品已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或在本次集采降价中受到一定影响,但这些产品在公司收入中的占比不高,对业绩影响有限。东阳光药的奥氮平口崩片和克拉霉素缓释片被纳入本次集采目录,这两款产品的市场份额均极低,若本次集采能中标将助力其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进一步优化公司的收入结构。

  医药板块仍被看好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7月30日医药板块走强,主要缘于中报业绩兑现,投资者普遍看好医药行业的长期机会。同时,由于前期市场对药品集中采购已有充分的预期,特别是经过了前两轮全国范围的集采,已具备充足的经验,采购规则也已趋于稳定。因此,短期来说第三轮全国集采不会对整体医药板块带来较大影响,看好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特色原料药及体外诊断制剂企业。

  平安证券认为,集采成为常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将趋于减弱。首先,目前市场对带量采购政策预期已较为充分,且在目前医药行业整体估值高企背景下,低估值的仿制药龙头短期内具备一定的估值修复空间。同时,一些产品占市场份额不高的企业可能通过以价换量实现弯道超车。从中长期看,建议紧抓“抗疫”和“自主定价”两大投资主线。

  东吴证券认为,对于国产厂家来说,国家集采是实现份额反超原研药企业的绝佳机会,带量采购降低了企业推广费用和销售费用,可以重点关注通过一致性评价大品种较多的企业。与第三轮化药集采相比,生物制品集采只是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短期不会落地。生物制品里,胰岛素和生物类似药集采的概率较高,而血制品、疫苗集采的可能性较低,继续看好疫苗、血制品龙头企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