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季度6家健康险公司3盈3亏 行业保费增速低于赔付增速

冷翠华证券日报

  根据新近披露的偿付能力报告,在7家专业健康险公司中,除和谐健康尚未披露相关数据之外,今年三季度,其他6家公司中有3家实现盈利3家处于亏损状态,盈亏各半,考虑到部分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尚处在正常的亏损期,专业健康险公司整体经营效益较为理想。不过,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专业优势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同时,从行业层面来看,尽管目前健康险市场是蓝海市场,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其也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险企在抢占机遇的同时也要谨防系统性风险。

  3家健康险公司实现盈利

  根据偿付能力报告,6家已披露相关数据的专业健康险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共取得保险业务收入约80.66亿元,共实现净利润约1.21亿元。

  具体来看,有3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第三季度实现盈利。其中,太保安联健康实现净利润136.55万元,人保健康实现净利润6227万元,平安健康实现净利润约1.1亿元。同时,有3家专业健康险公司第三季度处于亏损状态。复星联合健康、昆仑健康、瑞华健康的净亏损分别为462.80万元、3499万元、1345.6万元。

  这一情况相较于去年全年而言,有所改观。根据年报数据,去年,仅有平安健康和人保健康分别取得净利润1.44亿元和0.21亿元,其他几家除未披露的都亏损较多。

  从行业层面来看,健康险业务不仅专业健康险公司可以经营,其他人身险公司和部分财产险公司也在经营该项业务。根据银保监会数据,今年1月份-9月份,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978亿元和700亿元,总和为5678亿元,同比增长30.92%。可见,健康险保费增速明显高于行业总保费增速,同时,专业健康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占行业之比较低。

  从赔付情况来看,今年1月份-9月份,健康险的赔付支出为1637亿元,同比增长37%。中银国际相关非银分析师指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健康险业务的赔付支出涨幅高于保费收入涨幅,意味着承保盈利面临较大压力。

  抢占蓝海市场也须防风险

  近年来,我国健康险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方面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推动有关。整体来看,目前健康险还属于蓝海市场,但业内人士也提醒到,抢占蓝海市场机遇也须防风险,从发展趋势来看,健康险业务面临较大的盈利压力。

  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国健康险蓝海市场特征明显,但专业健康险公司在业务开展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未能形成专属品牌效应。

  安永发布的《2018年-2019年保险业风险管理白皮书》提出,加强健康险的专业化经营管理是重要发展趋势,险企应积极配合医疗体系改革,挖掘客户潜在需求,应脱离传统产寿险业务模式,考虑不同层次客户对健康险的需求,丰富产品类型;实现技术上的突破,建设以数据为驱动、连接企业内外部信息系统、支持多功能应用的可视化大数据平台。

  广发证券分析师陈福表示,目前我国商业健康险发展快速,但仍存在基础风险数据缺乏、产品开发能力不足、与医保衔接不够紧密、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

  例如,从险种结构上看,我国的健康险产品以疾病保险和医疗保险为主,失能收入损失保险和护理保险供给严重不足。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产品信息库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人身险公司登记备案的在售健康险共4200余款,其中,疾病保险占比约54%,医疗保险占比43%;在售的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仅27款,且多数针对特定职业(飞行员、运动员)或者是团体保险,不能有效满足市场需求;在售的护理险共有92款,供给主体主要是部分专业健康险公司和少数寿险公司。

  陈福认为,创新发展健康险,需要在产品开发方面挖掘潜在需求,提供细分化、定制化产品;在核保理赔方面,进行科技赋能,提高两核效率;在风险管理方面,深化合作,加强对健康领域的风险认知。此外,还要加强产业协同,加强健康产业链的建设,整合资源,多方发力。

  对于健康险中的网红产品百万医疗保险,中再寿险指出,由于险企在策略上普遍采用锚定竞品的策略,同时相关数据积累不够,叠加就医风险等因素,险企经营该险种的风险点将逐渐显现,预计赔付成本将以每年15%-20%的速度恶化,险企应谨防这种系统性风险的出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