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portrait

博物館將繼續深耕互聯網傳播

新華網首頁時政國際財經高層理論論壇思客信息化房産軍事港澳臺灣 圖片視頻娛樂時尚 體育 汽車科技食品
線上知識共用、線下問題共克、時間驗證與新知萃取,二者融匯形成新的線上知識産品過程。符合當下的文化産品才能迅速傳播推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博物館將繼續深耕互聯網傳播,順應人們的生活方式,創新傳播方法,建設文化體係完備的雲上博物館。
精彩觀點
1

“雲展覽”到底能看什麼

“雲展覽”到底能看什麼
“雲展覽”到底能看什麼
“線上看館”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是虛擬展,目前主要是將館內的常設展覽和每年重要的原創大型臨時展覽做成了網上虛擬展。觀眾可以用電腦或手機,指尖漫遊虛擬展廳,查看重點展品高清圖及資訊,目前三峽博物館已推出虛擬展21個。
第二類是三維展示,三峽博物館前兩年就在官方網站上公開了館藏32類9萬余件(套)藏品資料,包括藏品圖片、名稱、年代、類別、等級等主要資訊。並推出了47件精品文物的高清3D圖,觀眾們可以通過滑鼠自由旋轉、放大觀賞文物,全方位、多角度鑒賞文物局部、細節、表面紋理等。
第三類是視聽導覽,用視頻講解的方式,由講解員帶領到展覽中參觀,為不能來館實地參觀的觀眾提供一種更為直觀、形象、親切的視聽觀展方式。
除了線上看的,三峽博物館新媒體平臺還推出了三峽文化專題資源庫、《長江文明》雜志線上閱讀、微信小遊戲、試聽節目等多種形式的線上文化産品。線上雲展逐漸實現在博物館的虛擬高清世界中“身臨其境”。
1

疫情過後,“雲上博物館”會成為常態嗎?

疫情過後,“雲上博物館”會成為常態嗎?
疫情過後,“雲上博物館”會成為常態嗎?
傳統意義的博物館,重點在收藏、研究、展覽、講解等工作,“博物館+互聯網”正在向智慧博物館邁進,博物館利用互聯網大千世界的有效傳播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網上博物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薄弱環節,如:數字化基礎較薄弱,線上傳播體係不完備等。國家文物局印發的《關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有序推進文博單位恢復開放和復工的指導意見》(文物辦函〔2020〕190號)明確指出:“繼續利用數字資源,通過網上展覽、線上教育、網絡公開課等方式,不斷豐富完善展示及內容,提供優質的數字文化産品和服務”。線上知識共用、線下問題共克、時間驗證與新知萃取,二者融匯形成新的線上知識産品過程。符合當下的文化産品才能迅速傳播推廣,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因此,博物館將繼續深耕互聯網傳播,順應人們的生活方式,創新傳播方法,建設文化體係完備的雲上博物館。
1

線上刷館和實地參觀二者不能相互取代

線上刷館和實地參觀二者不能相互取代
線上刷館和實地參觀二者不能相互取代
博物館實體參觀的觀眾與博物館的網上用戶並不是完全相互分離的兩個群體,二者在不斷地轉化。觀眾在參觀實體博物館前後,會有目的性的提前網上瀏覽資訊或深入了解,參觀時有疑問也會到線上去搜索。同時,好的線上博物館也能吸引公眾到館參觀和回訪,主動向身邊親友推薦,更能促進他們走進實體博物館。因此,博物館的網上用戶和到館觀眾是相為轉化和補充的。線上解決實體博物館不能傳達的海量資訊和及時互動,實體博物館彌補線上無法完成的視聽感官和深度體驗。
線上刷館和實地參觀二者不能相互取代,線上博物館有廣闊的網絡空間、與時俱進的新技術和豐富多樣的表達傳播方式,突出隨時隨地和交互溝通。實體參觀能置身于博物館特殊的氛圍場境,情感交互,耳聞目睹,人隨心動,帶給觀眾更多的主觀思考和感官體驗。網上刷館和實體參觀二者相互交融滲透,互相轉化遞進,程武彥表示,他相信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觀眾採用線上線下兩種方式來認知、鑒賞和參與博物館。
010020100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