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邹树君——生命不息歌声不止
http://www.cflac.org.cn  2007-05-08  作者:姜岳敏  来源:威海新闻网
 

对音乐无比热爱的邹树君始终满怀激情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邹红阳 翻拍

邹树君带病教唱。王晓 翻拍

青年时的邹树君在刻苦学习音乐知识。王晓 翻拍

 

在邹树君生命要结束时,接连几天难以进食。他用微弱的声音对妻子说:今年的“5·23”歌咏比赛我恐怕不能参加了,等到了天堂,我同夏树忠、吕淑珍(夏树忠生前为威海市音乐家协会主席,吕淑珍生前为二中音乐教师)三个人也组织一支合唱团,争取拿个第一。邹树君生前虽然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他为推动威海市歌咏活动、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几十年来,他为我市开展群众歌咏活动,提高众多歌手的演唱水平,培养各类声乐人才,付出了毕生精力。

歌声,是他生活的营养品

每年重要节日期间的歌咏活动,诸多单位都要请邹树君去辅导,担任指挥。不管谁请,他都痛痛快快地答应,高高兴兴地教唱。有些单位没有事先预约,邹树君往往是正在吃饭,接到电话后放下筷子就走;有时他刚躺下休息,一接到邀请电话,爬起来就跑。每逢节日临近,参赛时间迫在眉睫,他都废寝忘食,奔波于各个单位之间。他说,饭可以少吃两顿,酒可以少喝两盅,但不能放弃唱歌,不能丢掉指挥棒,更不能推托别人的邀请。他有时把妻子嘱咐的事情忘得无影无踪,却从来没有忘掉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辅导任务。他还曾讲过,当你满意地听完自己辅导的大合唱或歌手的演唱时,胜似享受了一顿美餐。他认为,一顿饭和一杯水可能只是暂时的需要,一支好歌则不同,它影响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

邹树君把歌声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用心灵深切体会到唱歌、教歌、指挥所带来的美好感受。一旦没有了歌声,他会觉得吃睡不香。每次深更半夜做完辅导回家后,他就能香甜地睡上一觉。他总觉得自己离不开歌声,歌声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营养品。

邹树君生前不仅用歌声“营养”自己,还把歌声毫不吝啬地传授给喜欢唱歌的人,邹树君因此享有“良师”“伯乐”“人梯”的美誉。他的生活圈子被一群歌手包围着。他的理想和追求,就是把喜欢唱歌的人培养成一名好歌手,把有音乐天赋的人培养成拔尖之才。海港职工夏宁、驻军战士宫玉璋、一中学生高霞、城建开发公司张萍、船厂工人毕少君等人,在邹树君的关心培养下,有的成为威海知名歌手,有的当上大学音乐教师。著名作曲家戚建波就是由邹树君关心指导并逐步成长起来的著名音乐人。

当戚建波还在读书的时候,邹树君下乡蹲点正好住在他家,又睡在一个炕上,便发现了他有过人的音乐天赋。从那时起,邹树君就倾心培养他,还曾为其筹办了一场个人作品独唱音乐会。为组织演唱人员和伴奏乐手,邹树君蹬着自行车,顶风冒雨,走街串巷,组成了一支好的伴奏队伍和一些演唱歌手。当看到音乐会成功举办,邹树君彻夜未眠,沉浸在无比的喜悦中。从那以后,戚建波的创作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并成为近年来高产的著名作曲家之一。

歌声,是他工作的推进器

不管调到哪个单位工作,邹树君都是嘴不离歌、手不离棒。他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泡”在歌里。歌声似乎成了他的工作伙伴,他善于用歌声激发工作热情,用歌声推动工作进程。他觉得,有歌则有力,无歌力不足。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回到威海后,相继调入市文化馆、文联和环翠区总工会工作。在这些单位,他如鱼得水、似鸟投林,几乎天天在基层。

他不是下工厂、蹲农村,就是跑学校、进机关,用满腔热忱传播声乐知识,教唱革命歌曲,排练文艺节目,发掘艺术人才。历届的歌咏大会和众多的文艺演唱活动,邹树君都没日没夜地全身心投入。在他调入市城建开发公司工作的十几年间,尽管本职工作压力很大,他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不管工作多忙,身体多累,他都把群众歌咏活动当成一件大事对待。他充分利用晚间和双休日,帮助单位组织合唱队,教唱参赛曲目。他对每次辅导都特别耐心、认真,除集体教唱外,他还单个教练。对一些五音不全、音阶不准的歌手反复教唱十几遍甚至几十遍。

有一年,市机关党委组织“七一”歌咏比赛,由于市直机关的声乐骨干少,各机关纷纷请邹树君去做辅导,当指挥。当时,市委组织部和东山宾馆两个代表队让他从严施教,争取拿个好名次。邹树君看到领导的决心,也动了真格的。不管是部长、科长,还是经理、主任,都要求放开嗓门,都要达到字正、声齐、音准。最后参赛时,两个单位分别获得冠亚军。

邹树君在环翠区总工会工作期间,一般不坐办公室,天天往基层跑,和歌手拉家常、交朋友,指点他们唱歌的发音技巧。邹树君还把全区各单位的文艺骨干和歌手姓名登记造册,以备后用。区总工会成立职工业余艺术团时,由邹树君选拔演员和乐手,组织创作,教唱歌曲,进行排练。

当时有不少一线职工,因工作性质和班次情况不能参加夜间排练。遇到这种棘手的问题,都是邹树君出面到单位协调,有时要跑十几次。排练过程中,邹树君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一拼就是二十多个夜晚。在排练开场节目大合唱时,邹树君倾尽心血,几十遍地教唱,节目终于在“五一”期间按时与观众见面,并连续公演了12场,近千人的观众席场场爆满。当大合唱《红军不怕远征难》《游击队之歌》等节目成功演出,全场掌声雷动。散场时,观众久久不愿离开,对演员的精彩表演给予了极大鼓励。殊不知,这里面浸透着邹树君多少汗水和心血啊!

全部演出活动结束后,邹树君的体力消耗太大,有人劝他别光要歌不要命。他总是说,只要倒不下来就没有事,咱“老邹”的身板还能扛一阵子。

歌声,是他生命的全部

2000年4月,邹树君患了绝症,肠癌慢慢转移到各个重要脏器。有人谈癌色变,尤其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后,就再也提不起精神,有的癌症患者几天或者一年半载辞世而去。但邹树君顽强地活了整整7年。他用歌声医治绝症,用歌声延续生命。他觉得,歌声,就是他的名医良药。但他同时十分清醒,辞世而去是早晚的事情,活着,就要抓紧时间把自己的一技之长传给歌手,向人们奉献美丽的歌声。

3年前,笔者在威海浴池洗澡时,见到邹树君上身布满了术后疤痕。后来听他妻子说,这是为阻止癌细胞扩散做的3次切除、3次伽玛刀、2次深频、5次介入手术而留下的。尽管这样,邹树君还是顽强地站在全市歌咏活动的大舞台上。

邹树君同癌症搏斗了2500余天。他从不畏惧这些日子中的苦辣,每天还是照常工作,照常在多个歌咏场地指挥。

近几年,邹树君的癌症严重折磨着他,他有时全身无力,疼痛难忍,但他从不表现出来,还是乐呵呵地去教歌,去指挥。有时到达教歌现场后,歌手们看他满头虚汗,面色青黄时,心疼得拿凳子让他坐下歇会儿,邹树君总是那句话:“没有事,开始吧。”当有关负责人看他痛楚难忍,想送他早点回家休息时,他总是不肯,坚持把歌教会,教好。这几年,经他辅导的参赛单位,总能拿到好成绩。这些,都是邹树君用汗水浇灌出来的。

后来,邹树君实在是顶不住了,不得不躺下休息。但是只要稍好一点,他又拿出准备教唱和指挥的歌曲写写画画,不肯停下。最后,他的手已拿不动笔。期间,他多次整理后的曲波作词谱曲的《和谐中国》,已由妻子转交给演唱单位,并安排了指挥人员。可以说,歌声陪他走完了最后的人生路。

邹树君临终前在医院抢救的第三天,医生让家属准备后事。弥留之际的邹树君握着妻子的手说,我好像上了一会天堂,问“需不需要指挥”,人家说“暂时不用,你走吧”,我就又回来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面临死神,邹树君念念不忘的还是歌唱事业。

邹树君同志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激励我们好好工作,好好做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为邹树君同志生前同事、原环翠区总工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