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委员:香港的文化回馈与文化回归  
 
2004-03-12
 

  中国文联网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民政事务局局长何志平委员提交了题为《香港的文化回馈与文化回归》的提案,全文如下。

  一、引言

  文化在今天的公共政策里,是处理社会群体冲突与利益矛盾的准绳,更是维系一个族群生生不息、日新又新的能力。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城市,可以容纳各式思想与生存方式,从多元化之中取得创新与凝练。

  祖国给予香港的“一国两制”,意味着发展与机遇。事实上,香港的文化经过一百五十多年来的发展,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已踏上现代化的进程。香港有中西合璧的文化,多元而缤纷,在回归祖国后,其文化定位应该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同时具世界视野,与祖国共同发挥促进人类文明的作用;同时亦应在本世纪中国现代化及中华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扮演积极的角色,对祖国内地进行文化回馈。在向祖国进行文化回馈的同时,香港亦应该继续深化文化回归的道路,进一步向祖国母体吸取中华文明的养份;进一步培养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以下将从两方面分析,第一部分会从香港文化史的脉络上,发掘香港的文化内涵,以及其能对祖国大陆产生的文化回馈作用。第二部分会说出在文化回归的道路上,香港对祖国文化认同上的障碍,同时指出在培养对国家的文化认同方面,香港现阶段所采用的策略,以及下一步所应采取的措施。

  二、文化回馈

  探讨香港文化,起码要有一百五十年的历史视野。这一百五十年,不是英国殖民统治的年数,而是以大约五十年的时间跨度,将香港的现代文化发展史,分成三部分。

  第一个五十年是1900年至1950年。在这段时期期间,虽然受殖民政府的统治,但香港市民和广东一带的居民可以自由来往,出入香港及岭南一带。这段时期,香港的法律、统治模式及体制与内地不同;但在普通的基层社群与文化里,还是根根本本的中华文化,两地相连,不论生活习惯、风俗、传统、文化结构等都与内陆文化一模一样,两地人民生活彼此相连,没有分野。直至1950年罗湖设立关卡,两地人民往来断绝。

  第二个五十年(大约五十年),是1950年至1997年,香港与中国大陆隔断,互不往来长达四十七年,两地各自独立发展。这个时期,由于各自独立的发展,引致文化断层。香港社会上下全面进入现代化,涉及每一个社会阶层,是整体的现代化。这个现代化体现于所有社会阶层与社会领域,包括香港的法律制度、香港的新闻和出版制度及香港的政治制度。总之,香港的法治观念、政治观念、言论自由、教育制度、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或生活方式,都进入了现代的公共秩序生活之下。正如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晚清七十年》(1998年)所讲,现代化的转型,不能单靠一两位思想家,“它要靠数不尽的智者和常人,乃至军阀官僚、洋奴大班的综合经验、思想、试验等过程,并配合主观和客观的机运,分期分段,累积而制造之”。而在近代祖国的土地上,香港有主观和客观的机遇,分期累积了现代化经验。

  第三个五十年,是1997年之后的“一国两制”的五十年,是香港与现代化之中的中国内地的融合期,是带着第一个五十年的故国感情与第二个五十年的现代成就,做新时期的文化回馈。香港的现代文化,是讲求创新与实惠,敬重道义和正气的岭南文化,与强调自由、理性与实用的英美文化,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结合下而形成的。香港的文化根底,值得珍惜,值得发扬。

  香港是祖国与现代西方的中转港,应该长期为祖国的现代化服务。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通过中西文化融合,香港可以作为祖国与世界交通的桥梁,为祖国文化的现代化作出贡献。同时,香港人应该交通中外,发挥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和文化亲和力,为海外华人树立典范,为祖国经营一个海外华人体系。国内的人才,也可以输送到香港,灵活发挥作用,强化香港的阵营。此乃保障国族利益,扩大国际影响,达至“天下文明”之策。这样才可以符合代表祖国先进文化前进的要求。

  三、文化回归

  爱国本来就是这样自然的、天赋的,可惜由于大部分香港人长期在殖民地政府管治下,未能建立完整的国家观念,甚至对国家的历史和发展一知半解,致令香港特区最近由政制检讨而引发一场热烈的“爱国”讨论。而港英政府长期推行殖民地文化与价值观,香港人的民族身份多年来被刻意隐瞒与淡化,直至九七回归的时候,香港的主体性与身份才得到进一步的讨论,寻根与寻找身份的课题才得到正视。

  香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与祖国的母体分开,香港同胞往往对国家缺乏了解,我们需要很多机会,以及充分的条件,认识国家,认识民族。这样才能够重新接上中华文化的根。香港回归祖国快七年了,这七年中,在爱国教方面已有很不错的起步点,经过回归后的深入接触,香港人亲自见识了祖国的优秀面,意识到以往认识的不全面,现在不单止通商,通婚的情况也越来越多。

  对祖国的重新认识,对自己身份的重新定位,是很重要的一步。爱国教育可以分为五个步骤,分别是接触、认识、了解、尊重和爱。接触是指各种交流;认识是指通过接触后,大家资料更多,对彼此知道得更多,祛除了一种陌生感,多了一种亲切感。然后是了解,了解彼此的做事方式及习惯行为,将心比心,了解彼此的感受。然后才会彼此尊重,彼此欣赏,然后才会产生爱。经过回归七年的酝酿,这七年的时间,给予双方一个完整的接触机会,认识加深了,现在是一个合适的时候进行全面的爱国教育,具体的措施可以从学校教育及文化教育着手。

  学校是年轻人成长的地方,在学校推行爱国教育,使学生更深入认识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加强他们对国民身份的认同。学校首要的工作,是促进年轻人的交流,通过不同的学习经历及全方位学习,加强他们对祖国现时发展的兴趣和认识中华的文化,并引以为傲。另外,积极推广各种中华文化,不单能增加港人对本国文化的认识,更能从认识的过程中,呼唤起每一个中国人对中华文化的心,从分享历史和文化中,达到自认为是在一个民族的人民中间。

  文化有维系族群生生不息,日新又新的能力。香港借其特殊的历史机遇,进行了文化上的现代化,现在回归祖国,当一尽绵力,尽其所能对祖国进行文化回馈,负起吸收西方文明的中介。与此同时,还会进一步向母体汲取中华文化的养分,积极培养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来源:2004年3月12日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