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把脉国产电影发展 进行更深层次反思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09     作者:彭宽 段泽林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中国电影票房已经过百亿了,这在5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哪怕就是2009年达到62个亿的时候,我们很乐观地去估计,也需要3到5年才能够达到百亿。可是短短一年,就超过了这个数目,看来我们当初的估计仍然是保守了。”正在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尹力这样表达他对中国电影发展速度的惊讶和欣慰。这样的发展速度使得参加“两会”的电影界代表委员在谈到中国电影时都充满了自信,也正是在这种自信的基础上,他们对电影投入了更多的期待,也进行了更深的反思,议论的话题大多直面当下中国电影发展的“短板”所在。

    中国现在不缺国际级导演,就是缺乏好剧本和好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的主要问题,是故事结构老套,内容选材重复,跟风一片,模仿一窝,把别人嚼过的馍再嚼一遍,把别人的旧毛衣拿过来重织,坐在宾馆里瞎编,不到生活中去发现。所以我们现在虽然票房上去了,但我觉得其中炒作大于制作,制作高于创作,创作又在诋毁原作,这种不健康的倾向必须纠正。”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长王兴东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电影在剧本编创阶段的致命伤。他已经连续3年提出提案,希望能够增加电影剧本的原创和改编奖,以此鼓励中国电影原创力的发展。“电影首先得有文学形象,我们现在满怀期待走进电影院,看完出来回想,脑子一片空白,不知道看了什么。就像现在卖的月饼似的,外包装‘穿金戴银’,盒子很好,打开了却觉得不好吃。可是我们最终不是要吃盒子,而是要吃月饼。”

    “电影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发展情节,最终都源于故事,而故事创造得好坏主要在于编剧。”王兴东举例说,日本电影《入殓师》题材选择新鲜,创造的人物令人感动,表现人在死亡面前的尊严,极其深刻;韩国电影《绿洲》的人文关怀非常强烈,这都和最初的编剧功力有着直接关系。他认为,看电影首先欣赏和感受的就是原创,中国现在不缺国际级导演,也不缺资金和高档影院,就是缺乏好剧本和好故事,可是因为缺乏对原创的激励和保护,想当编剧的人越来越少。“太尴尬了,贾樟柯、陆川、冯小刚等等,以前都写剧本,后来都开始做导演了。有机会、有能力的,现在都想去做导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冯小宁则认为,中国电影的原创性不够,实际上是因为创作的文化水准低,思想性不够,需要电影工作者整体反思自身的浮躁。“电影可以以经典文学作品改编,也可以编剧独立创作,这个本来没有限制,可是原作被改得面目全非,精彩的东西反而都改没了。不少商业片,不仅思想性不够,甚至连健康的最低标准都达不到,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浮躁。”他强调,成功的、能够被人类记住的艺术家,都是在用毕生的辛劳去打造作品,艺术家必须常年沉淀、学习,用一生的积累去感悟艺术,才能作出有思想性的东西来。

    很多广告植入太不自然,观众逆反,实际上对创作本身也是很不尊重的

    “随着近几年文化产业的推进,其巨大商业前景使得许多投资者都兴致盎然,特别是电影,现在感觉很多非传统行业的资金都进来了,做金融的、做房地产的,传统上从来跟电影没关系的资本,现在都汇聚过来了。”尹力在谈到电影资本市场时,既兴奋又担心。他认为中国电影正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问题。“电影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商机,电影从艺术审美越来越多地向娱乐化倾斜,越来越多的广告和商业行为也看中了影视作品这一平台,已经有很多公司在专门从事中介代理影视作品植入性广告的工作。这虽然在当下电影发展中属于正常现象,但是观众普遍诟病,一是因为影片内部植入性广告过多过滥,明显与剧情不符,二是因为各种贴片广告越来越多,走进电影院坐下来没有看到电影之前,先看那么多广告,观众产生的逆反心理会影响正常观看。”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一级导演陈国星认为,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比较切合当下又具有长久指导意义的政策法规进行规范。“广告资金对电影成本进行补充,本身是一件好事,但是对电影的创作者来讲,尽量人性化地利用广告,减少对观众直接性的消费引导,是一种必然趋势。我觉得不要一味反对广告,而应该通过比较细致的市场规范来对这种现象进行把控和引导。”

    “广告,尤其是植入广告,首先不能影响观众对剧情的接受或者了解。现在很多广告植入太不自然,不但观众逆反,实际上对创作本身也是很不尊重的。走进影院,片头广告也应该有一个时间比例,人坐在电影院里,眼睛接受一个光亮的东西,那是会产生生理疲劳的。”尹力表示,既然电影已经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一种方式,那么未来在银幕上应该为观众提供什么东西,创作者就必须要认真思考。“今天能够掏钱进影院的观众,都是看了很多电影的,其审美需求和审美品位都不低,所以创作者应该怎么做,确实是一个必须严肃思考的问题。”

    日益富裕的农民,也有在家门口看电影的权利

    “吃穿不愁,缺的是精神食粮。”一位农村老汉的话,让郭建华印象深刻。全国人大代表、河南新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公司经理郭建华长期在河南开封负责电影放映工作,深知农民对电影文化产品的渴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在‘十一五’规划中就已列入,国家在设备、资金方面都给予了相关补助,一村一月免费观看一场电影已经基本实现。在开封有336个行政村,每年要放映4032场,从今年开始,每场的经费补贴为200元。设备和经费的支持基本解决了农民露天观看电影的问题。”介绍这些情况时,郭建华却还有着她自己的一系列思考。

    “能不能让农民由室外看变为室内看,由站着看转为坐着看,由免费看变为交费看?”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思考中,郭建华在本次人大会上建议,加快全国中小城市数字电影院的建设。“看电影已经成为大都市普通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大片时常会出现排长队购票的情况,而对于日益富裕的农民来说,他们也有在家门口看电影的权利。”根据郭建华的调查,现在很多农村和县城的区别已不大,未来3到5年,这条院线的扩展会大大刺激上游电影产业的发展。不过,郭建华同时提醒,根据地域不同、发达程度不同,各地电影的票价不可一概而论。她建议,农村或县城院线一般电影的票价,在10元到20元之间为宜,学生的票价3到5元为佳。

    对于低票价的思路,冯小宁认为既符合艺术规律,也符合市场规律。“十几年前曾有人提倡5元票价,我大力赞成。大众艺术必须为大众服务,为大众服务是电影艺术生存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票房提到很高,其实是在伤害电影。”他认为,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是电影票房的主力军,这个现象虽然应该尊重,但长期如此对中国电影不利,会让电影从大众艺术变成时尚艺术。“世界很多国家都不是这种情况,美国很多电影都是一家老少去看的。中国电影要走大众艺术道路、要为社会服务,这种概念一定要树立。我们国家现在推出了很多农村电影放映的优惠政策,很多放映队几乎是在倒贴钱,让老百姓能够看到好电影,这是非常重要的。”

    基层农民看电影的另一大问题,在于影片的内容。根据郭建华的经验,科教片和贴近农村生活的电影是农民最喜欢看的两个类型,比如像无籽西瓜种植、林木栽培、种猪繁殖等关系农民生产生活的科教片,都特别受欢迎。“这种片子,商业回报不高,可农民确实需要。希望国家可以在‘十二五’中加大这方面的经费投入,让更先进的科技可以通过科教片惠及每一位农民。”除了科教片之外,地方戏曲片、武打片、战争片等适合不同群体的类型片郭建华都会注意调配,她还特别提到了儿童片对农村小朋友的影响:“在开封,有句话叫‘小手牵大手’。意思是说,每到周末,孩子就会拉着父母一起去看儿童片。不要小看这个群体,今天的小观众,就是明天的大观众,培养他们的观影习惯,就是在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两会图片      >>>>
李长春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
李长春看望社科新闻出版界委员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在京开幕
两会新闻中心正式开展工作
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