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近十年来的澳门美术:艺术展览频密 画家风格多样
http://www.cflac.org.cn    2009-12-22    作者:陈继春    来源:中国艺术报

    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准在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的澳门开展贸易。人员往还、宗教的传播使澳门成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导,艺术交流随之发生。澳门美术一直既有与内地同根的事实,又有独特的面貌,一些西方艺术家来澳门暂居,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新风。“小而美”成了其艺术成长的土壤。

    融会中西的既往

    澳门的文化和建筑物等得以保存,昭示出澳门人对中西文化的尊重和别具一格的人情味。抗日战争期间,蛰居澳门的内地画家如高剑父等带来了不同派别的画风,并且在此地传播。自改革开放起,大量的内地居民移居澳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接受过内地高等美术学院和中等专科学校严格训练的美术家,澳门画坛展现出一种新气象。

    从第一届“全澳书画联展”中可见,百分之七十的作品作者为内地移民澳门的专业人才;经过艺术界人士的努力,自1988年起,澳门的民间艺术首次得到政府的赞助,使“澳门艺术节”首次举行;艺术社团联合举办书画展,是年举办的“第五届全澳书画联展”更多设三个前往欧洲观摩的奖项,分别奖给中国画、西洋画及中国书法三组的优胜者,此举给予本地艺术家到国外的学习的机会,扩阔视野。此外,美术团体一直保持与国内交流,这些都表明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澳门艺术活动较为活跃。到90年代,除了设立“澳门视觉艺术学院”培养本地的艺术人才之外,本地的美术社团也重视培育青少年的美术爱好。可以说,今日澳门视觉艺术成员是由国外留学回来、本地培养、内地移居澳门,以及定居的葡萄牙、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组成的。

    长足发展的十年

    澳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亚洲人均收入比较高的地区之一。随着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在“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澳门的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特色予以保留并得以延续。其美术有长足的发展,具体表现为:

    与内地交流紧密。澳门的博物馆众多,其中注重典藏历史文物的有“澳门博物馆”,而专业的艺术馆就有“澳门艺术博物馆”,后者成立以来与内地文博机构紧密合作,透过展品互借,在丰富人们视觉文化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如最近的“钧乐天听——故宫珍藏戏曲文物特展”,又或是如明清两朝人物、肖像画精品、甚至是反映当代中国抽象绘画发展趋势的展览,以及2009年11月揭幕的“东方既白——中国美术馆藏油画精品”展,使中国油画最具影响力的作品能近距离地与澳门的观众接触。

    气氛越来越活跃。在群众美术方面,己经举办25年的“全澳书画联展”,早已获得艺术家的认同。从2005年起先后在北京及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地展出,让澳门艺术家的作品被内地及海外人士认识。另外,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澳门特区成立10周年,举行的“澳门美术界庆祝双庆美术作品展”部分展品于12月移师北京继续展出。

    澳门的摄影在世界影坛上处于前列,设计又在亚洲设计赛中屡获殊荣,水彩画于东南亚至今仍处领先地位。究其原因,是澳门的视觉艺术工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淡泊名利,直抒心灵而更接近艺术的本质。近十年来,市民对祖国的热情,也推动了对中国书画文化的热爱;同时不少澳门居民前往内地升读美术学院,除修读中国画、油画、书法等专业以外,也有钻研中国美术史。最近的“澳门美术界庆祝双庆美术作品展”中所展出的新作,就体现出在回归祖国后澳门人才辈出的特点。

    审美取向多元。以西方媒材进行创作的画家,除了关注现代绘画的流派之外,不少人长期以澳门为表现对象,以期更真切地反映对人生、社会的关注和思考。与此同时也一直注重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致力扩展表现领域。资深和新一代画家在风格上对比强烈,近十年的“全澳书画联展”和“澳门视觉艺术年展”就是佐证之一。

    美术往往最容易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因为它不仅表现出人的聪明才智、性情和爱好,社会的风俗与信仰,也体察出一个地区的文化特性。澳门的视觉艺术展览频密,画家风格多元是近十年来独特的美术现象。澳门的艺术工作者,无疑对中国文化有强烈的文化自信,有着爱祖国、爱澳门的情怀。澳门的回归,在文化上而言可以看作是对中华文化的“回归”,这可以从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国文化元素证之,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于此可见一斑。

    (本文作者为澳门美术史研究学者、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教师)

(编辑: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