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曲艺的发展历程和光辉成就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8    作者:罗扬    来源:中国文联网

    60年前的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从此,我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迈开雄健的步伐,跨进伟大的新时代。我国曲艺界也从此翻身解放,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备受屈辱的地位,走上自觉地为人民服务的光荣道路,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尊重;同时,曲艺艺术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迅速地发展和繁荣起来,自立于民族文艺之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曲艺界的今天!”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曲艺发展历史的生动概括和广大曲艺工作者的亲身体会与共同心声!

    新中国曲艺事业,一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关怀下发展起来的。1949年7月,曲艺界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同全体代表一起,聆听了毛主席的讲话、朱德同志代表党中央所致的祝辞和周恩来同志所作的政治报告,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巨大的鼓舞,一致表示将团结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为建设新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就在这次代表大会期间,曲艺方面的代表和文学、音乐、戏剧、民间文艺等方面的代表共同发起成立了由王尊三任主任委员,连阔如、赵树理任副主任委员的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筹备委员会,呼吁曲艺界团结起来,努力提高思想觉悟,改进曲艺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从而揭开了新中国曲艺改革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和全体规模上进行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毛主席向戏曲、曲艺界发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号召,周恩来总理签署和发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为戏曲曲艺改革提出了明确的方针、任务和要求,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广大曲艺工作者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舍、赵树理、王亚平、陶钝、林山、苗培时、马烽、何迟、吕骥、马可、张鲁、安波、郑振铎、阿英、王朝闻、钟敬文、赵景深、陈汝衡、宋振庭、王松声、张克夫等许多热心曲艺的作家、音乐家、戏剧家、理论批评家、有关专家学者和文艺工作者也陆续参加曲艺创作、研究活动和组织工作,曲艺改革很快全面展开,取得显著的成绩。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曲艺界受到严重摧残,元气大伤。党中央粉碎“四人帮”,曲艺界又一次获得解放。更使人感到欢欣鼓舞的是,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给祖国和人民带来春天。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引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为文艺工作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空前良好的环境和机会。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致祝词,正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文艺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深刻阐明了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为新时期的文艺工作指明了方向、任务和奋斗目标;广大曲艺工作者同其他文艺工作者一样,在祝词的指导和鼓舞下,思想更加解放,精神更加振奋,创造热情更加高涨,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促使我国社会主义文艺走上健康发展的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文联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和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于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陈云同志长期关心评弹和曲艺工作,他发表的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建议,直接促进了曲艺事业的发展和繁荣。60年的实践证明,我国曲艺事业同整个文学艺术事业一样,正是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改革创新,继往开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喜人局面。

    根本性的变化,是曲艺队伍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曲艺工作者努力学习,深入群众,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不断地有所提高和进步,同时培养出许多新进人才,逐步形成一支忠诚于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老中青相结合的曲艺队伍,并日益扩大和加强。王尊三、韩起祥、连阔如、侯宝林、高元钧、王少堂、骆玉笙、李德才、沈冠英、蒋月泉、刘天韵、唐耿良、琶杰、毛依罕、扎巴、阿达尔、波玉温、康朗甩、杨汉、曹汉昌、康重华、俞笑飞、白风鸣、曹宝禄、张寿臣、马三立、陈士和、李润杰、良小楼、马增芬、魏喜奎、李月秋、靳文然、邓九如、狄来珍、霍树棠、赵玉峰、固桐晟、陈青远、陈春生、胡景岐、荣剑尘、卢成科、舒三和、孙玉奎、刘宝瑞、杨林、曾凤鸣、李青山、王永梭、夏雨田、马季、李国春、刘学智、刘洪滨、陈增智、王充、沈彭年、王济、王决、张军、蒋敬生、贾钟秀、赵铮、王彻、宫钦科、夏耘、邱肖鹏、赵洪滔、朱楚康等曲艺家和广大曲艺工作者,认真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出人、出书、走正路”,坚持改革创新,紧跟时代步伐,积极编演新书新词,整理传统曲(书)目,革新说唱艺术,发扬革命文艺的光荣传统,不计名利,不辞劳苦,不避艰险,满腔热情地为人民创作和演唱,从城镇到乡村,从工厂到建筑工地,从边远的山区到草原、林海,从军营到驻守在山崖海角的哨所,都有他们艰苦跋涉的足迹和滴下的汗水。尤其感人的是,在祖国和人民遇到危难的时刻,曲艺工作者更是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以艺术为武器参加战斗。比如,抗美援朝运动开始后,曲艺界立即组织起赴朝曲艺大队,连续多次到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慰问演出,鼓舞我人民志愿军的战斗热情,活跃战地的文化生活。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弦师程树棠同志就是在慰问中不幸牺牲的,被党和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为曲艺界做出光辉的榜样。又如,在保卫祖国边疆的自卫反击战中,曲艺工作者也深入到前线,为我军指战员慰问演出,送上祖国人民的一片深情。又如,在抗洪救灾、抗震救灾等重大活动中,许多曲艺工作者都及时赶到灾区,给灾区人民送去温暖、希望和信心。实践证明,曲艺队伍是一支好队伍,许多著名曲艺家和曲艺工作者,被党和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称号,被推举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或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为曲艺界赢得荣誉。如今,许多为新中国曲艺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同志先后不幸去世,但他们的崇高风范和光辉业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鼓舞、激励着广大曲艺工作者继续前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曲艺事业的成就,突出地表现在继承与创新两个方面,又以创新方面的成就最为显著。广大曲艺工作者为新中国不断发生的伟大变革和光辉成就所鼓舞,同时鉴于“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是时代和人民的迫切需要,而曲艺又具有形式多样、简便灵活、极便于迅速反映现实的特点,很自然地把表现新中国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和社会主义新人与表现党所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的艰苦历程和英雄模范人物作为创作演唱的重点,陆续创作、改编和演出了许多优秀曲艺作品。作品的主题、题材、风格和样式,越来越多样化,创作演出的思想艺术质量不断提高。诸如评书《登记》《灵泉洞》《周支队大闹平川》《红军强渡大渡河》《一锅稀饭》《烈火金刚》《山猫嘴说媒》《小技术员战服神仙手》《三件棉袄》《艺海群英》《杨柳寨》,鼓词唱词《渔夫恨》《石不烂赶车》《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飞夺泸定桥》《王银生带路取北峰》《三勇士推船过江》《光荣的航行》《韩英见娘》《珠峰红旗》《悲壮的婚礼》《月夜荡泥船》《莲花魂》《广场思亲》《春到胶林》《难忘的一课》《醋为媒》《柳二狗与小广州》《张羽煮海》《孟姜女》《正气歌》《卧薪尝胆》《血溅山神庙》《愚公移山》《中山狼》《白妞说书》《二泉映月》《和氏璧》《晴雯传》《穆桂英指路》《游西湖》,评弹《王孝和》《海上英雄》《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九龙口》《真情假意》《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多多》《血桃花》《饮马乌江河》《蝶恋花》《孟丽君》《新木兰辞》,山东快书《一车高粱米》《三只鸡》《三换春联》《师长帮厨》《长空激战》《李三宝比武》《武功山》《贺龙赴宴》,快板书《劫刑车》《抗洪凯歌》,快板《战士之家》《学雷锋》《巧遇好八连》《进北京》,相声《一贯害人道》《买猴儿》《开会迷》《婚姻与迷信》《夜行记》《女队长》《戏改神手》《王金龙与祝英台》《英雄小八路》《昨天》《假大空》《帽子工厂》《如此照相》《威胁》《农老九翻身记》,扬州评话《挺进苏北》《广陵禁烟记》,陕北说书《翻身记》《回乡记》,时调《红岩颂》《春来了》,四川清音《党的好儿女》《江竹筠》《黎明前的战斗》《布谷鸟儿咕咕叫》,扬琴《秋江》《江姐在狱中》,单弦《四支枪》《双窝车》,好来宝《富饶的查干湖》《两只羊羔》《铁忙牛》《夸马》,大本曲《画眉展翅》《大理好风光》,赞哈《澜沧江之歌》《三个歌手唱北京》《彩虹》,河南坠子《接婆婆》《送梳子》,大调曲子《二嫂买锄》,湖北小曲《选妃》,扬州弹词《歌吹古扬州》,粤曲《潇湘夜雨》《珠海丹心》,广西文场《漓水情深》,三棒鼓《绣十景》,故事《辣椒嫂》,以及根据《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红旗谱》《红岩》《红日》《保卫延安》《平原作战》《青春之歌》《野火春风斗古城》《草原烽火》《三里湾》《李双双》等文艺作品改编的不同形式的曲艺作品,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时代色彩和生动活泼的语言风格,力求把先进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把思想性、娱乐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曲艺表演艺术和音乐唱腔以及舞台美术等,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姊妹艺术有益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咀嚼和消化,也不断有所丰富,有所提高,有所创新和发展,并创造出一些新的曲艺品种和新的艺术流派。经过演员和音乐唱腔设计、伴奏人员与作者密切合作,在艺术上精心加工和再创造,许多曲艺作品成为立在舞台上的艺术精品,久演不衰,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和美的艺术享受,受到听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我国的曲艺,同戏曲等民族民间艺术一样,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继承曲艺的优良传统,繁荣和发展我国曲艺艺术,促进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新中国成立后,文化部、中国曲协和各地有关文化部门、曲协组织与广大曲艺工作者,就把发掘和整理各民族各地区曲艺遗产和曲艺资料,列为一项重要任务,收集、记录了大量的历代口头流传的曲(书)目和曲艺资料;同时组织曲艺工作者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整理工作。许多传统曲(书)目剔除了封建性的糟粕,保存了民主性的精华,革新了演唱艺术,取得丰硕成果。大量短篇作品,如《蓝桥会》《打黄狼》《黛玉悲秋》《击鼓骂曹》《偷石榴》《双锁山》《剑阁闻铃》《红梅阁》《黛玉焚稿》《探晴雯》《草船借箭》《小姑贤》《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南郭学艺》《玄都求雨》《珍珠塔》《洪月娥做梦》《摔镜架》《水漫金山》《梁祝下山》《凤求凰》《小神仙》《连升三级》《珍珠翡翠白玉汤》《关公战秦琼》《戏剧与方言》《扒马褂》《化蜡扦儿》,等等,都经过整理加工,呈现出新的面貌;有些长篇作品,如评书《东汉》《三国》《兴唐传》《水浒》《岳飞传》《聊斋》,山东快书《武松传》,鼓词《红楼梦》,鼓书《杨家将》《明英烈》,苏州评弹《三国》《岳飞》《西厢记》《长生殿》《杨乃武》,扬州评话《三国》《水浒》《皮五辣子》,扬州清曲《白蛇传》,二人转《包公案》,少数民族说唱《江格尔》《玛纳斯》《格萨尔王传》《嘎达梅林》《格斯尔汗》《艾甫里与赛乃姆》《青史演义》《春香传》《沈清传》《珠郎娘美》《召树屯》等,也陆续收集、整理出来,思想和艺术质量都有所提高,受到群众的欢迎。有些少数民族说唱作品,还译成汉文出版。近些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也促进了曲艺遗产的发掘、整理和传承工作。

    由于长期缺乏专业曲艺理论研究机构和专业曲艺出版机构,这些方面的工作,困难很多,一直是曲艺工作的薄弱环节。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中国曲协及地方有关部门多次举办曲艺理论研讨和评论活动,经过各方面的艰苦努力,情况逐步有所改变,曲艺史论研究和曲艺评论不断取得可喜的成果。比如,《曲艺研究丛书》《中国说书史》《中国说唱艺术简史》《中国曲艺史》《当代中国曲艺》《中国曲艺通论》《中国相声史》《西河大鼓史》《苏州评弹史》《河南曲艺史》《山东曲艺史》《评书艺术论》《山东快书艺术论》《二人转史论》《曲艺论丛》《曲艺特征论》《曲艺音乐改革纵横谈》和曲艺家传记、曲艺评论等史论著作,陆续问世。曲艺编辑出版工作也克服种种困难,做出许多成绩。比如,《说说唱唱》月刊、《曲艺》杂志先后创刊,填补了长期没有曲艺专业期刊的空白,促进了曲艺创作、评论的发展和新人的成长;有些报刊陆续发表了一些曲艺作品和评论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曲艺出版社等出版机构陆续编辑出版了许多曲艺作品和曲艺理论评论著作及研究资料;各地曲协等有关单位编印了一些内部刊物、演唱材料及研究资料,都为曲艺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更可喜的是,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有关文艺家协会共同做出编纂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的决定,并列为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其中曲艺方面有两部:一部是《中国曲艺志》,由文化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艺家协会共同主持;一部是《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由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共同主持,按照统一体例和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立卷。为编好这两部书,国家和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普遍而深入地调查了全国各民族各地区曲艺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收集了难以数计的曲艺资料及有关材料,并做了艰苦细致的分析研究和编纂工作。《中国曲艺志》全面、详实地记述了我国曲艺的历史和现状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曲艺改革的成就和曲艺史、论研究成果;《中国曲艺音乐集成》选收了全国400多个曲种的代表性曲艺音乐唱腔,记述了中国曲艺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情况,为曲艺音乐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历时22年,这两部志书集成现已全部编纂出版,堪称盛世创举、曲艺大典。通过志书集成的编纂工作,全面推进了曲艺事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和国际曲艺艺术交流和学术交流等活动,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展示曲艺的优秀成果,促进艺术交流和改革创新,进一步调动广大曲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文化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曲协及地方有关部门举办了多次全国曲艺会演、全军曲艺会演、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展演和评比活动以及经验交流等活动;各地也举办了曲艺会演和评比活动以及经验交流等活动。中国文联、中国曲协联合举办的“中国曲艺牡丹奖”,作为中国曲艺最高奖,对曲艺界起到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作用。中国曲协还先后与江苏、天津、河南、内蒙古、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规模盛大的中国曲艺节,集中展示了曲艺改革创新的优秀成果,检阅了曲艺队伍奋发向上的阵容,对曲艺的发展和繁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文化部、全国总工会、解放军总政文化部、中国曲协等有关单位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有关文化部门,积极鼓励和推动专业曲艺工作者与业余曲艺爱好者相互学习、密切合作,发展群众业余曲艺活动,并举办了多次全国职工业余曲艺会演、全国农民业余曲艺会演、全军业余曲艺会演以及学校和社区等方面的曲艺展演和评比活动。群众业余曲艺活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人才、优秀节目,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并为专业曲艺演出团体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推动了曲艺艺术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中外曲艺艺术交流活动也日益活跃,各地曲艺团体和艺术家纷纷到世界各地访问演出,曲艺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采和魅力,赢得人们的好评,有些曲艺节目在国际艺术节中获奖,有些曲艺家获得荣誉称号。实践证明,艺术没有国界,优美的曲艺艺术同样能够走向世界,与外国的说唱艺术相媲美。

    新中国曲艺事业发展的6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瞬间,却获得空前的发展和如此光辉的成就,的确令人鼓舞。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曲艺工作者艰苦奋斗与社会各界积极支持的结果。现在,我们的国家继续飞速前进,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一切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曲艺工作者,将更高地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增强全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为推动曲艺大发展大繁荣,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做出坚持不懈和不屈不挠的努力。

(编辑:李钊)

图片报道
《建国大业》创中国电影拷贝发行数量之最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彩排
产业(行业)系统职工登上戏曲舞台“向祖国汇报”
看中国电视艺术60年:从《渴望》到《解放》
电影《天安门》全国上映
大型说唱剧《解放》在京上演
中国电影:色彩斑斓一甲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电影系列活动启动
首都各界“爱国歌曲大家唱”大型演唱会
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著名艺术家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