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起点上再求突破——2006上海金秋文艺座谈会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21    作者:来源:上海政府网
 

    上海文艺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如何在新的起点上再求突破?上周末,由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领导小组、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共同主办的2006上海金秋文艺座谈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上海文艺界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第八次文代会、第七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推进上海文艺工作而采取的一个实际步骤。来自全国各地的文艺专家学者、文艺评论家、艺术家会聚申城,为繁荣上海的文艺创作出谋划策。

    须突破上海地域文化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说,上海的文艺作品仅仅满足于表现上海地域文化显然是不够的。创作人员要突破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产阶级、小资心态的迷恋,关注火热现实生活中的鲜活题材。上海的创作不仅要吸纳全球眼光来看上海,更应该有博大的胸襟来关注上海之外的其他地方。

    著名剧作家海岩认为,文化的地域性过强最终会影响文化的发展。前两天,电影《迈阿密风云》导演迈克尔·曼邀请他写一部关于上海的电影剧本,并表现出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黑帮题材的浓厚兴趣,认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题材。海岩说,在西方很多搞创作的人的心目中,上海和西藏是他们对中国最有兴趣的两个地方,上海打造的文艺作品具有产生国际影响的潜质,文化的繁荣需要更广阔的视野。西安电影制片厂厂长延艺云认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文化不能成为软肋。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有能力承担起为民族振兴贡献力量的文化重任。上海拥有全国唯一的A级电影节,应该为国产电影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上海应破解创作难题

    著名作家周梅森说,最近,他创作的电视剧本《我本英雄》又与上海的制作单位签约,加上他之前的《国家公诉》、《我主沉浮》等,一部又一部作品从上海起步,走向了全国,“上海成了我的福地,希望有更多艺术家能跟上海合作搞创作。”

    张宏森认为,由于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要准确地描写、记录、还原生活的创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全国的现实题材创作都陷入某种困境。他建议上海吸引全国各地人才,破解一两个现实主义的创作难题,以体现当代艺术家的思考。另外,中国在移植世界电影的类型片时,应该进行分析总结,以此诞生有中国特色的类型片和电影产业化道路。

    建立良好的创作生态

    著名导演吴贻弓认为,文艺作品的成功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个性,文艺创作的繁荣需要进一步释放艺术家的个性。著名剧作家陆天明也感慨地说,作家要准确地表现现实非常难,而且有风险。作家其实不想说违心话,但为什么表现的现实与大众心目中的现实有如此大的差距呢?这中间有创作生态的问题。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创作生态,才能创作出高质量的重大题材作品。多次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奖的著名导演陈薪伊总结她多次得奖的经验时说:“艺术不能搞统一,艺术家要有自己的感受。”

    海岩对目前“唯收视率”、“唯票房”论成败的现象进行了直言不讳的抨击。他认为,现在我们对那些纯娱乐的、几乎没什么文化含量的娱乐产品,没有什么有效的限制。如果文化要发展,我们应该对那些符合“核心价值观”但有些“毛刺”、有点不足的文艺作品持更为宽容的态度,而那些纯粹娱乐的产品则不应在电视台这样的主流平台上占据过多的位置。过度娱乐化对文化是一种摧残,而唯收视率就是迎合低俗的娱乐化。著名戏曲导演卢昂也提醒人们警惕“文化死于过度的娱乐”。

    座谈会期间,上海文广集团总裁薛沛建与罗怀臻、赵冬苓、谷白、周梅森、程蔷、贺梦凡等8位作者或版权代理人签订了合作意向书,这标志着于去年12月底启动的“剧本征集活动”获得了圆满成功。在这次征集活动中,电影剧本《伐楚》、《东方大港》、《渔旗》,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文豪》、《天地真情》、《水中花》,动画剧本《大耳朵图图》、《外滩520》等28部优秀作品榜上有名。

    座谈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仲伟与各地专家学者和艺术家就进一步繁荣上海文艺创作、建设和谐文化等话题进行了畅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在会上介绍了上海文艺创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