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丽:永远为老百姓演戏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12    作者:孟祥宁  来源:中国文联网
 

    文代会代表王红丽的外表丝毫没有特别之处。但只要你跟她聊起豫剧,聊起扎根农村为老百姓演出,她就止不住自己的话匣子。

    作为民营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团长和中国戏剧“梅花奖”“二度梅”获得者,王红丽长年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她告诉记者,河南小皇后豫剧团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舞台牢牢地放在了农村。为农民演出是王红丽生活的主要内容和最大的快乐。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每年一般在基层演出3轮共10个月,近400场,第一轮从大年初一开始,一天两到三场,三四天换一个台口,一直演到麦熟,第二轮从麦收后演到秋收前,第三轮从农历十月演到腊月中旬。团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出门一身棉,回来一身单,过年不在家,在家不过年。”辛苦归辛苦,但王红丽却说,这说明老百姓喜欢看我们的演出,再苦再累心里也甜。

    在农村演戏,多是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条件简陋不说,还要经受风霜雪雨、严寒酷暑的折磨,在风沙里唱、在雨雪里演,是常有的事。1994年夏天,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在一个乡镇剧场演出《秦雪梅》。扮演秦雪梅的王红丽以精彩演出博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但当王红丽在一片掌声中走下舞台时,她却倒下了,将近20分钟才苏醒过来。原来,她在闷热的天气里演戏中暑了。2000年春天,她在河南原阳的一个乡村演出。这个地方处在黄河边上,狂风袭来,黄沙满天,演员一张嘴,就是满口沙土。台下的上万观众虽然已经成为了“土人”,但还是纹丝不动地在看戏。观众的热情极大地感染了王红丽,她说,有这么多喜欢自己演出的热情观众,就是连续吃几天沙土也值得。

    对于王红丽和河南小皇后豫剧团来说,如果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要靠自己演出挣钱,因为他们是民营剧团,需要自负盈亏。但他们却非常注重社会效益。对于王红丽来说,最难忘的是在尉氏县大马乡郝寺村。这个村子3次来请剧团,可总没下文,原来郝寺村村民付不起戏价,王红丽听说后,带领剧团无偿去慰问演出了4天7场戏。这对当地老百姓来说可谓大饱眼福,别提多高兴了,台下人山人海。村里为剧团杀猪宰羊,送肉送菜包饺子,开饭时却没有一个干部村民来,连帮伙的人也不吃。临别,全村乡亲执手泪眼相送,说:“俺们现在有吃有喝就是缺钱,又光想看好戏。放心吧,俺们好好发展经济,一定再请你们来。”乡亲们还把家家户户攒的19袋花生装到了剧团的车上。说到这里,王红丽唏嘘不已。她感叹道:这是真正的“心连心”!

    2001年正月十五,王红丽带领剧团在山西王庄煤矿为工人们演出,当时风雪非常大,天气特别冷。王红丽和其他演员站在高台上唱戏,雪花随着大风直往嘴里、脖子里灌。因为天冷,化妆的油彩都冻硬了,要放在火上烤软了才能用,王红丽和其他演员的手、脚、嘴都冻僵了。当时演的是《五风岭》,里面“坐寨”一段戏146句,唱下来将近半个小时。有人建议唱一半,但是看到台下数千个同样是冒雪观看演出的观众,王红丽被感动了,她和其他演员们精神抖擞,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了演出中。王红丽说:“当时我完全被观众们感动了,我真的忘记了寒冷,忘记了疲惫,忘记了风雪。”凭着坚毅的精神,演员们把整台戏完整地演完了。而观众们更是全情投入。由于坐的时间比较长,他们的头发、眉毛、胡子、身上都是雪,一个个都成为了“圣诞老人”。但是每个人都看得那么认真,还不时地叫好喝彩。王红丽说,听到基层观众的喝彩声,是她最幸福的时候。自己演的戏能够为广大老百姓喜欢,就是最大的成功。

    王红丽对基层群众的爱也使很多戏迷对她有了深厚的感情。在河南农村,老百姓把订戏称作“写戏”。河南小皇后豫剧团如今名气不小,“写戏”合同经常满满当当。演员们到基层演出的时候,有时候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王红丽说,老乡们对演员那个亲呀!吃饭时,一碗给你做上八九个荷包蛋;睡觉时,硬要你盖他家的新被子。你只要演得好,观众嘘寒问暖,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你。

    虽然演戏得到了广大专家和老百姓的认可,但王红丽却从来没有满足过。她说,老百姓喜欢你,一方面希望你能够给他们演戏,演一些经典老戏,但更喜欢能够不断有新的作品出来。而只有持续不断地学习,持续不断地出新作品,才对得起广大戏迷们的期望,才能更好地为基层观众服务。(王红丽为文代会代表、豫剧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