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曲艺小剧场能否闯出大天地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11    作者:来源:中国文联网
 

    2004年底,中宣部领导做出批示,对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坚持低票价、高品位、为百姓义务演出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肯定。在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模式引起曲艺界和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同时,2005年以郭德纲为代表的德云社成为媒体集中报道的文化热点,天津等地的各类曲艺小剧场也逐渐进入媒体和百姓视野。一时间,如何借鉴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成功经验、建立适合本地区的曲艺小剧场运作模式成为各地曲艺界探索的重要课题。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曲艺家协会近日联合各相关单位和新闻媒体对各地曲艺小剧场展开调研,了解发展状况,总结实践经验,探究社会影响,也从中反思失败教训和存在问题,引发了广大曲艺工作者对曲艺艺术创新发展之路的深入思考。

    以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为代表的曲艺小剧场坚持低票价、义务演出,体现了文艺工作者无私的奉献精神。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为老百姓创作、给老百姓演出、让老百姓满意”的口号,长期坚持公益性演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体现了高度的奉献精神。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一直坚持20元的低票价,这一北京娱乐场所的最低票价是一大亮点,也是吸引老百姓每周走进剧场面对面感受相声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

    作为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的江南分部和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实验基地,无锡阿福吉祥幽默俱乐部主要集中于为社区服务,做到了“让剧场艺术回归剧场,把市民艺术还给市民”。而在天津,各类曲艺小剧场一直实行5至10元的低票价,送茶水,天天观众爆满,有时还需要在茶馆门口加座。

    曲艺小剧场坚持为观众服务,满足了广大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贡献力量。

    由于高票价、演出场所萎缩等因素,前几年普通百姓很少有机会进入剧场欣赏曲艺,而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等曲艺小剧场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发挥了重要作用。

    曲艺小剧场为开掘曲艺艺术功能搭建平台,对促进艺术发展、培养曲艺人才具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曲艺危机”、“相声滑坡”此类说法常见诸报端,优秀曲艺作品的缺乏和曲艺人才的青黄不接成为制约曲艺艺术发展的重要因素。曲艺小剧场在培养曲艺演员和推动作品创作两方面所做的努力,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看似低廉的票价不仅重新唤起普通群众对曲艺的热爱,更实实在在地推动着曲艺事业的发展。就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而言,繁荣相声艺术的表演创作曲目是其宗旨之一。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自开办之日起,演出的节目60%至70%都是新节目,其规定上台的节目在半年内不得重复。此外,还举办了相声创作讲习班,邀名家授课;成立相声创作沙龙,研究讨论作品;出资为作者、演员出版作品专集。这些做法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新节目不断涌现,促进了相声创作。与电视、广播不同,剧场演出为新作品的锤炼提供了一个前两者无法比拟的平台。曲艺小剧场的演出使演员、观众之间能够近距离互动交流,曲艺作品通过舞台实践,经过时间的打磨、剧场的选择,正所谓“一遍拆洗一遍新”。近两年来在全国大赛上获奖的《咨询热线》、《挑战主持人》等优秀作品,就是在不断的演出过程中锤炼而成。长期坚持曲艺小剧场一线演出有利于曲艺人才的培养。老演员亲自在舞台上“传帮带”,年轻演员通过演出实践积累经验,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逐渐脱颖而出。例如在2005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中获得专业组第一名的何云伟、李菁和业余组第一名的甄齐、李然就分别在德云社和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长期坚持演出,积累了大量舞台经验。而在天津,挑起曲艺演出市场大梁的主要是天津的专业演员,他们在曲艺小剧场演出竭尽全力,对艺术一丝不苟,冯欣蕊、王莉、张楷、王■等青年演员已逐渐成长为曲艺团的中坚力量。而中华曲苑、中国大戏院小剧场、天华景戏院、名流茶馆等剧场不仅给专业演员提供演出场所,也培养了大批业余曲艺演员。笑哈哈艺术团、雅盛曲艺团、众友相声艺术团、九河相声队等民营性质的曲艺团体,演出活跃,签约演员在不断增多。

    曲艺小剧场是大众娱乐的消费方式,但不能代表曲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生存手段,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德云社等曲艺小剧场火爆一时,在全国曲艺界掀起了不小波澜,不少地区纷纷效仿。2005年10月辽宁相声俱乐部在沈阳成立,票价定在10至30元。但令人惋惜的是,仅仅经过3个月的检验,辽宁相声俱乐部就黯淡“退场”,这个事实也让曲艺界对热闹中的俱乐部模式产生了一定的反思。分析辽宁相声俱乐部的解散,有多种原因。客观上与相声艺术的大环境、沈阳当地的相声市场等因素有关,主观上也局限于演员、作品和经营运作水平。相声题材陈旧,优秀作品缺乏,却选择在能容纳1100至1300名观众的剧院中演出,效果可想而知。优秀的相声演员未必是优秀的演出经纪人,这也是辽宁相声俱乐部过早退出市场的一个因素。

    对比辽宁相声俱乐部,无锡阿福吉祥幽默俱乐部采取了不同的生存模式。他们在送欢笑进社区、打造品牌的同时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与电视台联姻,创办了《阿福讲无锡》这一全新的综艺电视节目,利用电视窗口,用曲艺的形式宣传无锡;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推出了具有本土曲艺特色的原创舞台滑稽戏《阿福嫂到上海》,半年内在华东地区巡演100余场,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可以说,无锡阿福吉祥幽默俱乐部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自身的运作方式,这一点值得借鉴。

    北京周末相声俱乐部等的蓬勃发展使曲艺小剧场成为当前曲艺观众重要的文化消费场所之一。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曲艺小剧场不能代表曲艺事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生存手段。首先,对大多数曲艺小剧场而言,完全独立运营、任其自生自灭是行不通的。纵观曲艺小剧场的成长、发展,他们的成功离不开诸多方面的因素:文艺界的理论指导、各级领导的重视、优秀人才的骨干作用、媒体的支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大部分曲艺小剧场并非纯营利性的演出团体,在资金上不乏政府支持,演员基本上都有固定工作,骨干力量更多是国家专业团体的演员,不需要依靠曲艺小剧场维持生计,曲艺小剧场的生存负担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减轻。

    其次,曲艺小剧场经验的大面积铺开和全面推广是不现实的,必须因地制宜。虽然当前相声俱乐部等一些曲艺小剧场观众很多,但曲艺消费大环境并不令人乐观,曲艺观众的流失、老化是不争的事实,除去北京、天津等地,在全国其他城市很难找到如此庞大、具有曲艺欣赏传统的观众群体,辽宁的情况就是一例。曲艺演出不能囿于曲艺小剧场,从长远发展看,在类似俱乐部这样的演出实践之外,曲艺演员仍然应该重视广播、电视等现代传媒的传播途径,将经过剧场检验的优秀、成熟的作品呈现给更多的观众,培养更多曲艺迷,开辟更加广阔的艺术领域。

    最后,从整个曲艺事业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曲艺小剧场的发展体现了曲艺工作者的活力和对曲艺事业的热爱,弘扬了地方曲艺,扩大了生存空间,但曲艺后备人才的培养、创作的推动、曲艺观众的培养等重大问题是不可能由几个曲艺小剧场来解决的。曲艺事业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曲艺院团、曲艺市场、曲艺教育等各个因素的发展。正在筹备中的南京相声俱乐部提出“建立相声俱乐部就是为相声同仁展示才艺、磨炼作品、沟通感情、锤炼新人、搭建平台”,辽宁相声俱乐部撤出剧场后选择走进大学用讲座方式重新开始培养观众,希望这些务实的做法可以取得实效。

    当前,曲艺事业发展还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曲艺团体需要生存,演员需要市场,创作需要出精品。广大曲艺工作者要更加努力,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根据曲艺艺术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寻求曲艺艺术的发展。要找准曲艺工作者与人民群众关系的定位,认清曲艺艺术的社会功能,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的思想、新的思维来发展曲艺,形成曲艺事业生动活泼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