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泉根:国际儿童文学澳门论剑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11    作者:来源:中国文联
 

    与其它文艺门类一样,随着社会的飞速变化,儿童文学也一样面临着很多新情况新课题,需要作家、理论家去关注,探究应对之策。最近,我们中国儿童文学界一行,参加了“中国澳门2006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三十届世界大会”,本次大会设有一个主会场和8个分会场,共8个议题:我们的文学·儿童论坛、儿童文学与道德规范、儿童文学与理想世界、儿童的自由与空间、儿童读物与多媒体时代、儿童绘本的发展趋势、《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弱势儿童的阅读。

    人类进入21世纪,面临着种种新的机遇、挑战和困惑,在这样的时刻,儿童文学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和文化价值。墨西哥的阿丽莎·博尼拉·瑞斯从公民教育立论阐释儿童文学的普世价值。她认为“公民”与3个词相关:智慧、权利、参与。上个世纪的公民只要求能学会简单读写;而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公民不但应能通过文字进行阅读和联想,并能尊重自己与尊重别人,做到能读能写能思考,能担负社会责任。而儿童读物正是最佳的公民教育载体。儿童文学犹如镜子和窗口,能使未来的公民从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同时也为他们打开了解和认识他人与世界的窗口。

    中国作家秦文君认为,儿童文学不是一种简易的文学,而是要用单纯有趣的形式讲叙民族甚至全人类的深奥的道义、情感、审美、良知。它运用想像力、英雄主义、游戏精神三大法宝完成它在美学、艺术上的追求。但所有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健康之上,没有暴力和性。这是体现儿童文学精神纯洁的首要保证。儿童文学的创造之源中应有道德的成分,同时还须对儿童视角,对儿童审美趣味有深刻的把握。只有这样,儿童文学作家才能写出感动自身、感动儿童,同时也感动全人类的作品。

    中国作家张之路在大会发言中提出了儿童文学作家应用什么感动我们的孩子,感动全人类。他对当今儿童读物的某种倾向十分担忧,“儿童读物中,感情的缺失、是非的缺失、道德的缺失、文学的缺失,成人世界日益商业化的竞争过早进入了儿童世界。娱乐至上的倾向日益严重,使得儿童幼小的心灵还得不到安全而又安静的成长过程就飞快地‘成熟’了”。张之路结合自己的创作体验和具体作品,强调儿童文学作家的社会责任意识:“儿童文学是以陶冶儿童情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儿童文学也与社会其它力量共同担负起教育儿童对美的认识,人生的价值取向以及责任感的形成等诸多目的。”

    法国的伊莎贝尔·谢弗列结合欧洲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口述、文字、图画也即听、读、看是儿童文学的3种基本传授形式。但在今天,传统儿童文学正受到影视、电子游戏和广告的强力冲击,“这些新兴媒介是与想像、游戏和诱导有关的产业,它们可利用的预算远比投入图书的更重要,目标就是占有更大的市场”。但这些新兴媒介的“出口策略看起来并不重视国家文化,它们的传播模式也回避了必要的儿童文化问题。它们引导我们回到那种图画和文盲的原始关系中”。伊莎贝尔不禁发问:如此之快、如此强大的文化产品全球化,是否会阻碍任何的自我思考和文化多样性?21世纪的儿童文学和儿童读物,能否利用这些新兴媒介,生产出新的国家或地域性的儿童文化?这是全体儿童读物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我认为21世纪的世界儿童文学,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交通立体化、信息网络化的“全球化”浪潮中,承担着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而实际的关心、教育人类未来一代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使命。儿童文学是没有国界的,儿童文学是最能沟通人类共同的文化理想与利益诉求的真正意义上的世界性文学。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我提出21世纪世界儿童文学应当把“以善为美”作为自己的美学旗帜与价值理念,把“以善为美”这样的信念通过艺术形象化的审美途径,生动地传达给孩子们。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服务的文学,但是,从来有关儿童文学的会议都只有大人的声音而听不到孩子的声音,由中国举办的这次会议终于出现了突破——孩子们登上世界论坛,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本次大会8个分论坛中最具特色的论坛——我们的文学·儿童论坛。它吸引了众多的与会代表,包括IBBY主席彼得·施耐克。在著名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简短的引言之后,一场全部由儿童自己主持、自己论述的论坛开始了。来自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美国、印度的17位少年儿童登台发表了自己的论述。来自中国江西南昌的盲童魏冠冲与来自美国的女孩尼亚尼·菲林斯的演讲,令不少听众感动得落泪。这些孩子从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中汲取精神养料,战胜常人难以想像的孤独、苦难和疾病,终于快乐地站了起来。

    本次大会的其它7个分论坛同样精彩纷呈。在儿童文学与道德规范、儿童文学与理想世界两个分论坛中,大家将焦点都集中在儿童文学的道德承诺与美学责任,如何在传媒多样、道德缺失、精神滑坡的当今世界,坚守文学的品质,护卫儿童文学的资质,反对战争,反对暴力,反对一切有损于儿童成长的恶俗与恶习。当今世界儿童读物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是图画书,因而对图画书(或称绘本)的研讨,自然成了儿童读物与多媒体时代、儿童绘本的发展趋势分论坛的热门。

    《哈利·波特》现象已成为21世纪初一个最大的全球性儿童文学事件。在《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分论坛中,中西方与会代表各抒己见,试图从《哈利·波特》现象中寻找到儿童文学的一些根本性问题。王蕾的《<哈利·波特>为我们提供了怎样的启示》分析了厚达数百万字的《哈利·波特》为何能在网络时代、读图时代深深地吸引儿童,既为渴望激动的儿童文学带来新的阅读冲击,又为想像力日渐衰微的当代文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其根本原因在于作者罗琳站在儿童的立场来塑造人物,把自己的写作立场定位在儿童本位,通过虚构和现实世界的对比描写,来维护儿童的权利,张扬儿童的潜质,使小读者深切地体验到少年作为主角英雄的快乐、满足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