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锠:我最珍惜的盛事
http://www.cflac.org.cn    2006-11-10    作者:来源:中国文联网
 

    五年前,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隆重召开,正值新世纪的第二年,参加这样的盛会,使我深感荣幸,因为我作为“泥人张”第四代传人,能参加如此盛会,是“泥人张”前几代所无可比拟也无法想象的。

    建国前夕,由于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泥人张”的艺术事业处于苦难深重之中,重重压榨和生活窘迫使得“泥人张”的家人一个个出走,唯一继承彩塑技艺的张景祐的侄子张铭,也辛酸地放下了心爱的手艺,改了行;忧郁成疾的张景福,因无力治疗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于是只剩下孤独的张景祐,步履维艰地维持着正面临艺绝人亡的彩塑事业。当时报纸曾有过“时代变迁艺人趋于没落,‘泥人张’技艺将成绝响”的呼吁。建国后“泥人张”得到新生,党和政府关爱“泥人张”,扶植“泥人张”,使得“泥人张”的艺术事业发展如日中天,得以继承、弘扬和发展。如今,我又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参加如此盛会,怎么不让我感慨万千呢?同时,这也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恋和珍惜的一大盛事。之所以留恋和珍惜,并不完全因为这次大会是我们文艺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深远的盛会,还因为这次大会梳理了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脉络,给今后的文艺发展提出了思考性的问题和指导性意见,为中国文艺在新世纪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记得,就当代文艺工作者肩负的时代使命,尤其是在当下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情况下,如何应对这既充满机遇又极具挑战的时代大潮等问题,大会给予了深刻的论述。与会的众多文艺工作者都清晰地认识到,入世后我们的文艺事业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文艺工作者必须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直面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坚定不移地树立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认同的自觉。但这绝不等于要固步自封,而是要冷静地对外来文化艺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吸纳有益因素,站在当下文化平台上以开放的心态、互动式地展开平等的交流,使异域文化在交流呼应中碰撞出火花,并使它们融入到优秀的本土文化中,形成当代文化艺术的多元格局。作为“泥人张”传人,一名从事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实践者,我牢记责任与使命,始终耕耘在民间文化沃土中,并努力为创新无愧于时代、蕴含民族精魂的当代民间文艺展开无尽的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