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话剧:何日君再来
http://www.cflac.org.cn  2007-04-26  作者:文 静  来源:《中国青年报》
 

今年是中国话剧艺术诞生100年,在各式纪念活动背后,话剧界却弥漫着一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原创话剧能力的缺失。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话剧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学术研讨会”上,众多戏剧专家对此问题进行会诊。

综观中国话剧百年成长轨迹,话剧的繁荣始终与大量优秀的戏剧文学创造如影相随。欧阳予倩、洪深、田汉、曹禺、夏衍、老舍等一大批艺术家,在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留下众多不朽篇章,《雷雨》、《日出》、《茶馆》、《屈原》等一系列经典剧作,成为中国话剧的标志性作品。

然而目前的话剧界一直为优秀原创剧目的匮乏而发愁,这已经成为中国话剧陷入困境之中的标志之一。

辽宁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剧作家李宝群认为,近20年间真正演得开、留得住、传得下去的一流水准的剧目不多,特别是优秀原创剧目匮乏。随之而来的就是重排、搬演、改编剧目的越来越多。很多剧院、导演由于缺少优秀的原创戏剧文本,只能不停地搬演外国名剧,复排名家经典和改编一些当代小说。

北京人艺这几年演出不少,但80%以上是“进口剧”和复排老舍、曹禺、郭沫若的名剧,国家话剧院近年演出的剧目也以排演外国戏剧文本为主。国家“重量级”话剧院团尚且如此,其他院团可想而知。

上海艺术创作中心研究员毛时安认为,戏剧文学的“缺席”,实际上已经成了制约中国当代话剧发展的巨大“瓶颈”。不光是传统的、现实主义的戏剧缺少优秀剧本,非现实主义、实验的、娱乐的戏剧,也同样缺少优秀的戏剧文本。这表明,对当下的社会生活、各种各样的人生境遇和当代人的内心世界,戏剧界整体关注力在迅速下降。“说戏剧‘无能’、‘不作为’有些严重,但说戏剧‘低能’、‘缺少作为’并不过分。”

北京人艺副院长任鸣同样认为,缺少好剧本是话剧界现在最大的问题。任鸣曾经表示,愿意出100万元买一个最好的剧本,但好剧本又在哪里?

的确,戏剧文学目前处于一种“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的窘迫境地。“上不去”是指当下的戏剧文学尚不能进入世界一流戏剧文本的层面,不能达到世界一流文本的水平。当代中国话剧一直没有出现像《推销员之死》、《萨勒姆女巫》、《哗变》、《贵妇还乡》这类高水准的优秀剧作。

李宝群说:“最近几年陆续看到了一些和我们同时代的外国剧作家创作的最新文本,如《纪念碑》、《青春禁忌游戏》、《哥本哈根》、《怀疑》等,看到它们达到的水准,作为一个编剧我真是有些坐不住——我们的剧作在深切表现人性,深度反映所处的时代生活,反映人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有着明显差距。”

李宝群坦言,包括他本人在内,当今的剧作家已经变得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容易“小富即安”了,不能下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去,不能沉潜到生活的最深层去体察人心人性人情,浮在表面的越来越多,满足于小的成功,满足于用已有的创作才华、创作经验闭门造车。

“不少原创剧作都小家子气,单薄、肤浅、急功近利,不深刻不厚实,里边缺少真东西,缺少深度,缺少结结实实的人生,缺少强有力的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对人性的生命体验,不能真正打动人心震撼人心,不能征服导演和演员,更不能征服台下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