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汲取中国话剧百年发展的经验
http://www.cflac.org.cn  2007-04-18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有人问:中国话剧百年,有什么值得继承的?我以为有三点重要经验值得重视,这就是“与民族同心”、“与时代同步”和“与观众共同创作”。

走过的历史证明,在抵御外患,反帝反封建,创立新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过程中,话剧皆是在人民的意愿和要求中创作、演出的。话剧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就是“与民族同心”。话剧的强项,是反映现实生活迅速。正如田汉同志所说:“我们的话剧,跟中国人表达自己民族民主要求紧密相关……它的一般特点是追求思想性的倾向较强,它的情绪常常是健康的,战斗的。”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今天,话剧人更要时刻倾听民族呼声,才能创作出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优秀作品。

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七次作代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有理想有抱负的文艺工作者要踏准时代的鼓点。这就是说,我们要时刻倾听时代的呼唤。我们正在党的领导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此,通过话剧特有的艺术魅力,讴歌时代的英雄业绩,颂扬民族奋发图强的精神,鞭挞一切丑恶的现象,批评一切不良习俗,是话剧人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肩负的社会责任。而以“搞笑”为宗旨,挖空心思在人民群众中找“笑料”、“说事儿”,是不可取的。

话剧百年,总体上是紧跟时代步伐、留下诸多可记忆的脚印。未来的百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生动的人与事会层出不穷。我们必须遵照党和人民的希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而创作优秀的话剧精品,回应时代的召唤。

“与观众共同创作”,这是话剧面对影视挑战、参与竞争的一大优势,也是我们必须十分重视的创作原则。

舞台话剧始终是在与广大观众互动中完善自己的创造工作的。千百场的演出,有千百次的新鲜感,恰是来自于广大观众的反馈。观众的喜怒哀乐,是鉴定我们演出的试金石。如果我们愿意尊重这个话剧艺术优势,我们就应该从“小我”的“自我欣赏和陶醉中”解脱出来。从创作演出的出发点到归宿,始终把广大观众放在心上。特别是对两亿工人,九亿农民以及其他各阶层群体,切不可冷漠,更不能不屑一顾,关起门来搞什么实验探索,“两耳不闻窗外事”,早晚会脱离群众,一事无成。话剧百年,值得人们向其致敬,正是因为她始终把广大人民的审美要求,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基础。

我们应该认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来统领我们未来话剧的繁荣、发展。我们有魄力使一个外来剧种在神州大地上扎根,而经过话剧人的努力使其具有深刻的民族特色,这充分证明我们既不“数典忘祖”,也不“闭关自守”。

中国的话剧艺术在继承和吸纳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话剧未来百年前景,应该是“话剧的艺术魅力,是其他艺术门类无法代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