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李尧林书法艺术赏析
http://www.cflac.org.cn     2011-03-11     作者:赖廷阶     来源:中国艺术报

    李尧林 广东省电白县人,生于1983年7月,大学本科学历。现为北兰亭首批创始会员、广东省书协会员、茂名市青年书协理事、电白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从小酷爱书法,悟性颇好。长期以来,专心研究,笔不停耕,遍临历代书法名帖,沉醉于石门铭及二王、金农、黄庭坚等诸家碑帖。在充分吸收古人优秀经典作品的同时注重“外师造化”,从大自然的风情雨露中陶冶自己的胸襟,在浸淫书籍中改变自己的气质,提高文化品位,令其作品充满书卷气。

 

    2004年5月  获粤西高校第二届书画艺术大赛一等奖

    2006年10月 参加第二届广东省南雅奖书法篆刻展

    2008年8月  获茂名首届临书大奖赛青年组一等奖

    2009年12月 参加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尧山杯”新人展

    2010年6月  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扇面艺术展

    2010年12月 参加广东省星河展第四回书法展

    2011年2月  获茂名市第三届优秀文艺作品奖一等奖

腹有诗书气自华

——李尧林书法艺术赏析

    书法是中国一门独特的传统艺术,分为篆、隶、楷、草4种书体。从书体的演变历史看,草书出现最晚;从学习实践的角度看,草书技法最难。篆书、隶书、楷书尽管风格千变万化,但其结字和草书相比,还是相对简单一些。首先,其笔划较直较短,结字以静态平衡为主。草书则不然,其笔划弯曲而修长,无论一个字的笔划多少,往往弯来转去一笔而就写成。有时笔不离纸,一写就是一行,甚至在纸上龙腾虎跃。其次,结字变化的程度大幅度提高,而且结字的平衡往往在动态中完成。再者,草书与楷书的结构截然不同,且写法多样,变化层出不穷。真可以说草书是最吃功夫的一种书体,也可以说草书是最能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个人意趣的书体。千百年来,在中国书法的历史长河里,涌现出无数优秀的书法家和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书法家们的心血和情感。一幅经典之作如一部生命的交响曲,蕴含着无数的人生感悟和真谛。一个人的气质悟性对创作的高度和境界起到决定性作用,当代草圣林散之老人曾用实践证明了“读书万卷,可医一俗”的观点。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书法爱好者,甚至有些书法家们通过媒体宣传炒作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并非实力所在。

    中国人历来珍视与敬重汉字,视汉字为中华民族的精气和根核。书法艺术就是将汉字字体结构的点、划、撇、捺等搭配组合,再加上运笔的变化,使之具有形式美,又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韵律感。李尧林似乎有着与前人一样的共识,篆书、隶书、楷书的主要作用在于录文记事,以实用为主;草书则偏重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同时赋予了人类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人文色彩。李尧林认为,书法要反映人的性情气格,即“书如其人”。关于他的师承,我认为受怀素、张颠、高闲、林散之影响。李尧林的草书之作,有着其自身的喜怒哀乐忧悲戚,每每书之以发泄,故能变化如鬼神。观其书法知随步置履于张旭之境,可谓以狂继颠。然而,李尧林之书又“神采超逸,自成一家”。

    李尧林所书的“湿云施雨过前川,远树冥冥烟雾间,碎石乱流人不渡,晚来惟有一僧还”的草书作品,其间有着怀素的笔意,同时带着张旭很多面貌。通篇28个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纵横放逸,一气呵成。看其字势,不像张旭、怀素笔势牵连较多,连绵不绝,而是行里字间牵连较少,字势独立沉着。看其笔法纯熟多变,结字参差错落。看其章法疏密相间,墨分五色。通篇气势非凡,节奏鲜明,神清骨健,傲然不群,真可谓形、神、气、韵、精、骨、肉、血兼备,和谐统一的佳作。先看其用笔,李尧林一反张旭、怀素中锋用笔的传统,而多用侧锋,用笔短促,笔画丰润雄壮,呈现出与旭素草书完全不同的线质。虽然他用的是一杆狼毫,但从整幅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用笔的劲健,力感充盈,纵横跌宕,变化强烈。书法用笔至关重要,是对提按、藏露、转折、轻重、缓急、方圆等矛盾关系的掌握和运用,须讲究忌浮滑轻薄。孙过庭云:“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为终篇之准。”可见第一个字写得是否成功,是十分关键的,在这幅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作者用浓墨重笔,藏锋蓄势、重按徐行、凝重沉实地写出极其厚重、极富个性的“湿”字,为全篇书写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另外,书法用笔非常讲究笔下有物,讲求形态变化,有诗云:“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然而,尽身心之用,以合于自然意蕴,才是书法“技进于道”之途径。用笔丰富,是每一位书法家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但是,笔法的变化不是随心所欲、任笔为体、铸墨成型的,如果背离传统、脱离原则,则会坠入“张狂、粗乱、怪诞”的死胡同。自然界中一切皆可成为书法家汲取的养分,从中悟得真谛,能使他们的作品缤纷自得,天机流荡,达到一种完美、和谐、合乎自然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想要创作出高品位的作品必须要保持一颗纯洁的心,排斥功利,不随波逐流,要有“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广泛涉猎哲学、美学、视觉、审美等领域,通过读书提高个人的品位和铸就胸中大气。身心能量的充分调节,是笔下有物的规距,也是书写的基础。

    李尧林书法艺术的造型给人的美感,来自于线条的长短、宽窄、浓淡、起落、斜正、强弱及墨色。书法韵律的线条之美在于用笔和用墨,笔意墨象是书法家情感哲思之意与线条运动之象的统一,是书法家通过笔势在点画线条中融入人情绪意态而形成的独具个体性格的书法线条符号意象。比如李尧林所书的“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笔法变化从传统中来,在继承中发展,遵循书法美的原则,讲究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此,这是一幅笔法变化巨大而不失原则、精妙独到而令人叫绝的尚品。在这幅作品中,李尧林利用笔意墨象将意味融注在形式之内,而造就出书法线条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顿挫、节奏韵律的天趣神韵,从而彰显了“笔断意连”的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呈现了“心手达情”的书法艺术魅力。

    常言道墨分五色:浓、淡、湿、焦、枯。运用不同的墨色会产生不同的韵味效果。李尧林在“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幅作品中,利用枯笔产生“飞白”,与浓墨、涨墨产生对比,加强作品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境界,增加了作品情趣,丰富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他常把墨分五色发挥得淋漓尽致,见其浓润处不掩笔,览其清淡处不伤点染,墨是字,白也是字,使整幅书法作品焕然多姿,各臻其妙,以无写有,以虚写实,可谓精妙。

    通读李尧林的书法作品,在章法布置上,他做到“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大小错落、疏密有序,同时配以线条的轻重、缓急、粗细、长短、顺逆、放收、方圆、拙巧,墨色的枯润、干湿、浓淡,在变化中找到统一和平衡,追求厚重而飘逸、拙朴而淡雅的风格,表现力量美、韵律美和体态美。

    李尧林是一名新闻工作者,工作之余,专心研究,笔耕不辍,遍临历代书法名帖,沉醉于石门铭及二王、金农、黄庭坚等诸家碑帖。从大自然的风情雨露中陶冶自己的胸襟,在浸淫书籍中改变自己的气质,提高文化品位,令其作品充满书卷气。

    李尧林正值青年,他以“天道酬勤、学无止境”为座右铭,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他会更加成熟,更加出色,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来。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