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报》2010年通联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http://www.cflac.org.cn     2010-09-30     作者:     来源:中国艺术报

相聚古都金陵 共商发展大计

——《中国艺术报》2010年通联工作会议在江苏南京成功举办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创新传媒工作体制

夏 潮(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一年一度的通联工作会议是中国艺术报社重要工作会议。我代表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处,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向前来参加会议的各地文联领导和中国艺术报社驻全国各地记者表示热烈欢迎!

    在中国文联工作全局中,宣传工作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艺术报》及由报社承办的中国文联网和《艺术交流》杂志,是我们自己的基本的宣传舆论阵地。在展示文联形象、扩大文联影响、促进对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一报”、“一网”、“一刊”,中国文联和各团体会员的工作得到及时反映,文联事业和文艺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喜人局面得到生动体现。

    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中国文联党组领导下,在服务文联和文艺事业的过程中,通过报社全体工作人员、各地驻站记者和在座各位的共同努力,中国艺术报社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好成绩。刘云山等中央领导同志对一些重大报道作出重要批示,中国文联党组充分肯定报社各项工作,“一报”、“一网”、“一刊”越来越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各团体会员的欢迎和喜爱。同时,在新闻业内影响也不断扩大,一年来,多件新闻作品荣获全国报纸副刊年赛各类奖项,推出的有关特刊受到中宣部新闻主管部门高度重视。

    我觉得中国艺术报社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工作状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报社通过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中央领导有关讲话精神,面临纷繁复杂的文化生态始终头脑清醒,为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营造了和谐、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二是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及中国文联中心任务开展工作,一年来,报社紧密配合党和国家大局,围绕中国文联和各地文联中心工作组织了一系列的重大报道,取得了良好反响。三是努力适应文艺界和广大读者新需求,近年来,中国艺术报社以改革创新的姿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媒体结构越来越完善,发展态势呈现出良好势头,媒体质量和社会影响进一步增强。《中国艺术报》在注重加大信息量的同时,重点打造“文艺批评”、“维权行动”等专题性版面和“艺苑走笔”等名牌栏目,大力整合《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中国书画家》《中国收藏》《中国书法学报》《中国艺术教育》《中国民间文艺》等专刊,专业化与学术性得到加强,特色日渐鲜明。同时,进一步提高《艺术交流》杂志的质量,打造中国文联的品牌外宣平台,得到了中央外宣办、中国文联外宣部门的充分肯定。积极推进中国文联网的改版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国文联的网络宣传功能。“一报”、“一网”、“一刊”的立体化媒体格局,在宣传文联、繁荣文艺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四是充分调动了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及报社全体干部职工两个积极性,《中国艺术报》是中国文联各团体会员共同的阵地平台,近年来,报社不断推出切实有效的举措,充分调动了各团体会员以及各地驻站记者的积极性。中国艺术报社较早在文联系统实行全员聘任制,取得较好效果。报社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全体同志的积极性,一支政治性强、业务精而又年轻的新闻工作队伍正在成长。

    回顾过去,中国艺术报社的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展望未来,它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中国艺术报社要在新形势下履行好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切实做好:一要在提升舆论引导能力上取得新成效,积极适应现代媒体规律,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和传播能力,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文艺界旗帜鲜明地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为文联事业和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为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积极健康的舆论氛围。二要在服务党和国家及中国文联的中心工作方面作出新贡献,要按照中国文联八届五次全委会各项要求和中国文联2010年工作要点,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及中国文联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宣传报道。三要在创新传媒工作体制机制上迈出新步伐,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媒体发展的新途径,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努力适应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在进一步加强专业特色和学术品格的基础上,积极面向市场,增强活力,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四要在进一步调动各地文联和记者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推出新举措,调动各地文联和各地记者站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报社工作中来,更加及时反映各地文联的新经验、新做法,促进各地文联相互借鉴、联动合作,实现报社和各地文联的双赢。

    中国文联党组高度重视宣传工作,对中国艺术报社的工作大力支持、充分肯定、寄予厚望。办好《中国艺术报》,是中国文联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艺术报》是文联人自己的报纸,争取报社各项工作取得更大成绩是我们共同的事业。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为繁荣发展文联工作和文艺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强大思想文化保证。

打造一支过硬的文艺传媒团队

李树声(《中国艺术报》总编辑)

    六朝古都,繁华金陵,江南自古文采风流,在这样的人文胜地召开中国艺术报社的通联工作会,我们充满敬意,十分荣幸。更让我们感动的是,江苏省文联在繁忙的工作中,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热情接待,让我们如沐春风、倍感亲切。在这里,我要向关心、支持这次会议的江苏有关方面领导表示衷心感谢!向为这次会议做了大量工作的江苏省文联表示衷心感谢!

    一年来,在中国文联党组的亲切关怀和各地文联、各地记者站的鼎力相助下,报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密切关注文艺界热点话题,大力报道中国文联和全国各地文联各项工作,为文艺事业和文联工作大发展大繁荣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报社各项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受到中央领导和中国文联领导的肯定,以及文艺界的好评,多件新闻作品还获得新闻界、文艺界各类奖项。

    一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强重大主题性报道。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本报特在一版开设“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专栏,四版开设“抵制‘三俗’之风系列谈”专栏。组织刊登评论员文章和文艺界专家学者文章,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打造健康向上的文艺生态营造舆论氛围。隆重推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和庆祝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特刊,特刊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刊上作出重要批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系列活动中,文联和各文艺家协会发挥了文艺界的优势做了大量工作,为营造欢乐喜庆和谐的社会环境做出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艺术报》92版特刊,集中反映了文艺界与祖国同行同乐的风貌,堪为报纸的创新。”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胡振民对庆祝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特刊作出重要批示,对特刊表示肯定;中宣部新闻局专门推出一期《新闻阅评》,从5个方面肯定了这期特刊。一年来,我们还推出庆祝澳门回归10周年特刊,充分呈现了澳门回归10年来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深情讲述了澳门各界尤其是澳门文艺工作者对祖国的认同,获得了澳门文艺界的好评;推出庆祝上海世博会特刊,深入解读世博与文化的紧密联系,全面呈现世博园的魅力以及上海文艺界为世博会做出的种种努力,生动反映了艺术家对世博会的美好祝福;推出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特刊,感受中央领导关于西部大开发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刻内涵,梳理西部文化的特质以及西部大开发10年来文艺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图文并茂地展示了西部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0年来在文艺方面的辉煌成就;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第一时间向灾区文联了解最新情况,表达对他们的问候,弘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推动文艺界抗震救灾行动;继续做好“送欢乐、下基层”慰问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和画册的编辑出版;精心组织中国农民艺术节宣传报道工作,及时报道农民艺术节盛况,推出多个专题报道和特刊,撷取精彩的活动瞬间,图文并茂地展现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的多彩活动;积极宣传中国文联对外民间文化交流品牌活动,营造了较大宣传声势,有力配合了文联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连续推出3期全国“两会”特刊,积极跟踪和深度报道文艺界代表委员们关心的热点话题,受到文艺界以及广大读者的好评和欢迎,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年来,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现代传媒规律,推进报社人事制度改革,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继续打造一支过硬的文艺传媒队伍;我们继续稳步推进《中国艺术报》、中国文联网、《艺术交流》杂志相结合的立体化传媒平台建设,通过“一报”、“一网”、“一刊”各项工作的改进,《中国艺术报》对重要文艺活动、著名艺术家的报道力度得到加强,重点专栏和重点版面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中国书画家》《中国收藏》《中国艺术教育》《中国书法学报》《中国音乐》《中国舞蹈》《中国民间文艺》等8个专刊的质量不断提高,成为文艺界权威的资讯平台,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中国文联网工作不断改进,提高了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的能力;进一步拓展《艺术交流》杂志内容,为中国文联打造品牌外宣平台。

    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中国文联工作部署,努力开创传媒工作新局面。回顾过去,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凝聚着各地文联和记者站的支持和关爱;展望未来,我们的每一个目标,都期待着各地文联和记者站与我们密切配合。让我们继续携手合作,迎接文化体制改革的新挑战,不断开创《中国艺术报》更加美好的未来!

传播先进文化 展现文艺风采

王慧芬(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来自全国各地文联的同仁欢聚金陵,总结《中国艺术报》一年来取得的成果,共同交流通联工作经验,必将对文艺宣传工作的发展、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的涌现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江苏省文艺事业和江苏省文联发展呈现出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文联和《中国艺术报》领导长期的关心和指导,离不开兄弟省市文联的支持和帮助。

    伴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江苏省文联高度重视文艺宣传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网络组织,拓展宣传阵地,完善工作制度,文艺宣传工作得到明显提升。我们充分利用《中国艺术报》等新闻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期刊杂志,大力传播先进文化,宣传推介文艺精品和优秀文艺人才,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艺术报》是中国文联的机关报,在宣传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反映中国文联及地方文联情况、传播文艺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展示全国各地文联和文艺家风采的主要窗口和平台,成为扩大文联社会影响力的重要载体,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9月27日至30日,《中国艺术报》2010年(江苏)通联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文联的领导和驻站记者参加了会议,他们中间,有伴随本报10多年的“老记者”,也有刚刚加入队伍的新面孔,老友新朋欢聚一堂,共同为报社的发展建言献策。    

文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

——《中国艺术报》2010年通联工作会议发言摘登

    王超(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我虽然到文联系统工作时间不长,但对《中国艺术报》非常熟悉。去年3月31日,重庆市文联举行讲故事活动首场故事会,4月3日,《中国艺术报》就在第一时间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报道文章,是第一家报道重庆市讲故事活动的中央新闻媒体。重庆市文联的讲故事活动正是通过这个平台,首次呈现在中国文联及全国文联系统面前。今年年初,为加强重庆记者站工作力度,重庆市文联党组在机关部门负责人轮岗工作中,明确记者站日常工作由新成立的研究室负责。今年以来,《中国艺术报》已经刊发了重庆市文艺活动方面的稿件十几篇,日益成为重庆市文联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中国艺术报》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特刊专门辟出两个版面刊发了我们万余字、近20幅图片的《努力开拓进取 繁荣山城文艺》的稿件。

    今后,重庆市文联将督促记者站责任部门全体同志加强新闻传播学理论学习,积极探索和实践传播学规律,不断提高报送稿件的质量。

    张民(青海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在今年玉树地震及其后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艺术报》反应迅速,积极报道玉树抗震救灾的消息、动态,拓展深度宣传,及时反馈全国文艺界、中国文联、青海省文联的抗震救灾工作情况,给我们以极大的精神鼓舞,让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关爱。我认为,召开这样的通联工作会议对于报纸本身与地方文联宣传报道工作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一定多与报社沟通信息,借助这一有力平台,做好今后的宣传报道工作。

    陈普(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纪检组长)

    非常高兴能够参加《中国艺术报》通联工作会议,会议期间,大家交流感想,研讨工作,非常必要。多年来,报社对各地文联给予了大力支持,大量报道了各地文联的工作和活动信息,为扩大各级文联的影响作出了贡献。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充分利用好这个阵地和平台,把工作再推进一步。

    赵洪俊(天津市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

    参加这次通联工作会议,我深受启发。会议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文联系统一年来的宣传报道工作,回顾了《中国艺术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特色、促进工作的过程,其基本做法和经验,对我们省市文联做好宣传报道是一个很好的启发和引导。

    徐凡军(贵州省文联党组成员、秘书长)

    《中国艺术报》通联工作会议的召开为各地记者站同志交流稿件、切磋工作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对推动各地文联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以来,贵州省文联和文艺工作一直得到《中国艺术报》的热切关注并给予了大力报道。从多彩贵州系列文化活动到贵州民族文化旅游宣传推介,从心系建设者慰问演出到走进红色圣地采风创作,从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贵州文艺界的奋斗足迹到西部大开发10年来贵州文艺的繁荣与发展,都得到《中国艺术报》的充分反映。希望《中国艺术报》继续发挥优势,一如既往地关心和重视基层文联的工作,成为各级文联和广大文艺工作者指导工作、了解动态、交流学习、提高水平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杨新松(四川省汶川县文联主席)

    在这个通联工作会议上,我作为四川省汶川县文联主席,对报社自“5·12”汶川发生大地震以来,从精神到物质的援助,从遥远的祝福到亲临灾区的一切作为,表示深深的感谢。回忆“5·12”汶川地震之后,报社的同志冒着巨大的危险,亲临我县采访,在县城与世隔绝4天后恢复通讯之际,报社记者通过手机与我进行交流,之后报社在第一时间向全国的文联人传达了灾区和灾区文联的情况。在“5·12”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前夕,报社总编辑李树声再次亲率小分队,手捧报社全体党员交纳的特殊党费,来到灾区,看望和鼓舞我们,让我们在重建中倍感奋进有力。我们希望中国艺术报社继续关注我们,帮助我们,支持我们。

    程汪红(重庆市文联研究室主任)

    这次与会,通过学习、切磋、交流,相信重庆市文联的宣传工作今后会更好。建议《中国艺术报》今后更多地刊载艺术家写的文学类作品,文学和艺术密不可分,这一点的加强,相信能让广大读者更多地了解文艺家另一面的情趣,也能更多地吸引广大热爱文学的文艺工作者。

    倪明(贵州省文联理研室主任)

    我是《中国艺术报》的老朋友,《中国艺术报》创刊15年来的历史说明,报社不仅仅是中国文联的一个直属单位,这份报纸更是中国文联的一个信息平台,是中国文联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中国文联很多工作都是通过它对全国文联系统发挥作用的。报社对各地文联工作、文艺动态的报道非常及时,刊发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

    毕尔刚(上海市文联办公室副主任)

    长期以来,《中国艺术报》对上海市文联的工作和举办的活动给予积极的关注和报道,上海记者站在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成绩,与报社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分不开,在此表示感谢。同时要向《中国艺术报》在各地文联的记者站同行们致敬。

    上海市文联今后要更加积极地为报社供稿,不断提升稿件质量,多写一些有分量、有深度的文章。上海市文联还要跟报社紧密合作,配合报社的工作安排,在通联工作和发行工作上加大力度,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张旭(福建省文联对外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国艺术报》近几年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福建省文联和文艺界的很多活动报社都给予了积极报道。作为各级文联的“自家报纸”,《中国艺术报》对我们的日常工作帮助很大,而且各地文联非常需要这块宣传阵地,我们倍加爱护、倍加珍视。今后我们除了多供稿外,还要做好报纸的宣传推广工作。

    曹银山(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党委宣传部部长)

    参加这次会议,我认识到《中国艺术报》在宣传、引领、指导艺术和推动交流中的重要作用,不仅看到其创刊15年来取得的卓越成就,也看到了报社领导与广大职工身上的一种精神与追求,这给了我们从事基层文艺工作的同志以很大的激励、信心和力量。我们殷切期望《中国艺术报》今后在服务基层方面有更大的作为,在反映民间艺术发展与繁荣方面开辟出更大空间。

    邓风(四川省文联理研室副主任)

    这些年来,《中国艺术报》对四川文联的各项重大活动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报道,我每次到北京出差,都会去报社,就像回家一样,非常亲切。希望报社今后以各种方式继续加强与各地记者站的联络,我们会在近期召开四川全省文联系统的网络工作会议并计划建立通讯员队伍,我们也希望得到报社的大力支持,多刊载四川文艺工作者的作品和报道。

    温航军(海南省文联艺研室主任科员)

    中国艺术报社把关怀的触角伸到了最基层的地方文联,每次会议,都特意邀请边远艰苦地区的市县文联同志来参加,这次就特邀了四川省汶川县文联的负责同志,我想这对大家来说真的是无比的温暖和鼓励,也充分体现了用文艺的力量鼓舞斗志、振奋精神的作用。

    曾培新(深圳市文联副编审)

    非常高兴又在通联工作会议上和新老朋友相识相聚,非常高兴我们现在的文艺工作形势一片大好。通过会议,了解到许多令人振奋的成绩,这也给了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更大的自信。相信今后深圳市文联与《中国艺术报》的合作会更加紧密。

    严琴(广西文联文研室干部)

    建议《中国艺术报》利用通联工作会议的机会,邀请专家授课,加强基层文联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利用先进传播手段继续加强《中国艺术报》与各地记者站的沟通,充分利用《中国艺术报》和中国文联网两大平台,进行优势互补,对文艺家进行立体化推介,整合全国基层文联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共同推进文艺事业的发展繁荣。

    赵富荣(内蒙古文联理研室干部)

    内蒙古文联和《中国艺术报》的联系更加密切是从《中国艺术报》做纪念西部大开发10周年特刊开始的,接着《中国艺术报》记者又参加了内蒙古的草原文化节。我们十分希望通过《中国艺术报》这个文学艺术家交流和展示的平台,走向全国,希望《中国艺术报》更多面向基层,多做地域性的报道,在广大的基层群众中生根发芽。

    杨蓉(广东省文联《广东文艺界》编辑)

    《中国艺术报》是一份有分量、有内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艺术界权威报纸。它能够及时收集和反映全国文艺工作的新动态、新情况和新经验,为推动文艺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支持和决策参考。同时,它又是提高读者艺术品位的良师益友,是培育文艺新秀的沃土与摇篮,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中国艺术报》地方版,紧密联系各地方文联、协会工作实际,深度反映各地文艺工作的突出问题和鲜活经验,不仅是各地文联展示文艺事业发展最新成果的重要舞台,也是各地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开拓思路的交流平台。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