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章大编”和磨稿斋
http://www.cflac.org.cn    2010-04-16    作者:崔道怡    来源:中国艺术报

    我家书橱的珍藏柜里,跟名家文集、获奖佳作并列收存在一起的,有两套书:《磨稿斋拾遗》和《永远的章大编》。章大编,即著名编辑家章仲锷,当代知名的老中青三代作家无人不知这一尊称。新时期以来问世的优秀文学成果,大都跟他的发现与扶持密切相关。一茬又一茬作品打响了,一批又一批作家出名了,他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做的奉献,受惠作者心中有数,文学圈内口耳相传,因此敬重而亲切地称呼他章大编。章大编的书房名磨稿斋,倾注心血,研磨稿件,中肯评估,细致加工,而后郑重推出,埋头苦干一辈子,“为他人做嫁衣裳”。

    “休云编者痴,我识其中味。”大编自己只能偶尔命笔,结集为《磨稿斋拾遗》。著名作家邵燕祥为此书所写序言指出:“通观他的一生,这个业余作者对文学事业皈依的忠心耿耿,远超过相当一些醉翁之意不在文学的文学专业工作者,包括‘专业作家’……经过这样那样的运动,他没有学到油滑世故,更没有成为小人,而是保持了类似‘皓首穷经’所谓书呆子的‘迂’气,类似鲁迅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中那个‘傻子’的品格。天知道这在当今世相中是多么难得!”为人与为文之品格,能够得到邵燕祥如此称许者,文学界人都知道,迄今惟有章仲锷。

    因而,《拾遗》文章,实为象征。它的各部分,只是在表明:若能专攻创作,仲锷也会成为出色的作家或评论家。作为编辑家,他磨稿过亿言,编稿千万字,《编余杂谈》仅记录了片言只语,“为文坛留下某些轶闻和史料”。作为评论家,《文评集纳》信手拈来,“不是专业评论,不讲套路,全凭感觉”,却更情真意切。作为杂文家,《世象管窥》独到新颖,切中肯綮。在我国文坛,他与贤妻高桦,是最早献身环保事业的志士义士。对环保的呼号,结集《忧天佑地》。而《赛场鼓呼》是他论述作家与足球关系的专辑,激情洋溢,堪称文学界里的头号球迷。

    “一生为人作嫁,何时率性著文。”这是仲锷撰写的楹联,是心愿也是叹惋。他何尝不想当作家?但在只讲服从分配的年代,无可选择地被安置在编辑岗位。而他是彻底认真服从分配的党员,既然命中注定“为人做嫁衣”,便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使得他难有时间“率性著文”,而论其文采,很可能成就为风格独特之散文家、小说家。《同渡之什》和《试刀拾零》两组作品,可为例证。他的散文《挂甲屯的爱和恨》,1979年首发《工人日报》,《人民日报》转发,《新华月报》转载。他与高桦合作的小说《浸雪的白花》,发《上海文学》1978年元月头条,醒目提神。

    《浸雪的白花》,“写天安门事件,悼念周总理,是我们‘为时而作’之现实主义的处女作。”仲锷写小说,以高桦为原型。高桦“当过兵,做过工,演过戏,负过伤,‘文革’时坐过牢……”不难设想,仲锷离休后,若能像人民文学出版社著名编辑家王笠耘那样,做“嫁衣”后为自己做件“寿衣”,出版一部长篇小说,也会留下巨著的。他却离而未休,依旧埋头磨稿,临终前还连夜看大样,以致犯病。仲锷走后,中国作家协会领导来吊唁时表示,要把他的作品尽快结集出版,使他九泉之下安心,于是周年时就有了这厚重的《磨稿斋拾遗》。

    与此书配套的,是《永远的章大编》。在文学界,80多位作家撰文悼念一名编辑前所未有,惟其仲锷。这是高桦主编的内容独特的书,89篇文章,多方面、多角度、多色彩描绘出了一名大编形象。和《磨稿斋拾遗》一起,两套书映现着一个高尚之人的一生。其传记性和传奇性,胜似一般的小说和散文。因而,它们不仅有可读性,而且具备值得留存的宝贵价值。岁月奔腾,科学猛进,电脑即将替代人工,章大编呕心沥血埋头磨稿的痴情,出类拔萃咬文嚼字的绝活,终会成为历史。但是,他那当今之世极为难得的为人为文品格,必定是永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