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浮躁以清省,给追寻以天空——我读《心债》
http://www.cflac.org.cn     2009-11-20     作者:李硕儒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与毛毛我从未谋面,但读了她的小说,似乎又认识了许久。因为,旅美写作这么多年,我又一次从她的笔触中感觉到了那女人特有的、极具感染力的灵性。她是托朋友把手稿带给我的,当时我又正忙,在北京没日没夜地赶一个东西,也就有一搭没一搭地抽空看看,直到坐上从北京飞往旧金山的飞机,才静下心来融入她这部小说中的世界。

    北京起飞是正午12点15分,初夏的骄阳亮得刺眼,可刚飞了4个多小时,我们的座机就倏然坠入沉沉的暗夜。舱内亮起了夜灯,透过舷窗,黛墨色的夜空中,只只点点的星正闪亮着跳动。当我读完这部小说手稿凭窗外望,地平线上已经洇出淡淡晨光。我知道,十一个小时的飞行已经跳过了三个时区:北京——阿拉斯加(北极圈)——北美洲西部。或许是冥冥有约,书中人物也正好跨跃了三个时区:商海热闹“时区”——情感寻觅“时区”——得悟后的精神超迈“时区”。

    小说中的故事如今已不算新鲜,但它所体现出来的底蕴却给人一种强烈的清新感和震撼力。

    故事写的是上世纪90年代末,一群商海中男男女女的起落沉浮、情感纠葛和命运归宿。作者以敏感又冷峻的笔触、舒朗又清孤的情怀,从情感隧道和精神旷野,从灵界中到灵界外,探问情为何物、婚姻为何物、精神寓所之何在?作者在行文中,并没有多少玄妙的哲理,可那些填平心债的执着,那些寂灭了的燃烧,那些滂沱后的涓流情思,对那些扰扰攘攘、精神荒芜、至今仍在欲海中饕餮的人群,无疑是注入了一汪天外清泉。

    初看起来,这部小说似乎不太讲结构,特别是前半部,疏疏淡淡,随意而为,读到后来却又大不然,它在疏淡中见格局,在平缓流淌的叙事中往往跳出一段音乐般的旋律,特别到了子民的死、安子的去、杜天朗飘忽不定的忽隐忽现、辛雨心海里溅起的起落波澜,都如音乐般的美妙而浑厚、清寂而无奈,有时甚至到了大悲无声的境界。还有,那过去时与现在时两条线交替的叙述方式,也决非是单纯形式上的追求,而是为了寻找精神内涵的契合。

    小说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人物形象的塑造,从开篇的涓涓细流——辛雨为改变家庭命运,从天缘江到海南的人来人往热热闹闹,一下子人物出场过多,曾给人留下目不暇接、面目不清甚至出入零乱之感,可到了后来,到海南房地产从盛到衰时“大衰来临鸟自飞”的段落,人物个性就一个个顿然显露出来,有的虽然淡出淡进却刻骨铭心,有的虽然倏地一闪却也流光耀眼,特别是主人公辛雨,已经从开始的外在生活轨迹超迈于精神灵界的寻觅,这寻觅尽管不无悲悯,却给久已粗糙了的人的灵魂以温馨的抚摸、以酸楚的慰藉。

    辛雨的形象十分成功,它将一个有思想有追求、在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追求中历尽坎坷又善于思索的知识女性形神毕肖地呈现到读者面前。其他人物,如翟安、子民、杜天朗、尤竟、阿鲤、达琳、忆慈、吴尚楚……还有丑狗阿浪,虽然有些跳荡游移,不够细致连贯,但往往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又亮出了人物独有的丰采,叹出人物独有的苦涩,就像映入机舱舷窗的旧金山的天空,蓝得清凉,净得凄寂。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