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中的生命营救》:汶川大地震救灾纪实
http://www.cflac.org.cn    2009-09-28    作者:刘彬    来源:中国艺术报

    《废墟中的生命营救》这张照片于2008年5月13日9时10分拍摄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聚源中学。再次提起这个地名,也许许多人还会有些发怵。当时,这里一栋6层的教学楼已经垮塌,天下着雨,废墟上遍布遇难者遗体,救护车嘶鸣着奔向这里。此时,通往震中映秀的路已经瘫痪,救援队聚集在这里展开救援。《解放军报》记者乔天富是最早到达这里的摄影记者之一。趁着部队下车集结、分工的时机,他快步跑上废墟展开工作,并拍摄了武警成都市消防支队的勇士们从倒塌废墟的缝隙中救出一个学生的照片。当时,一武警上尉告诉他,废墟中还有一个幸存者,被大梁卡住,他们没工具,救不了。工兵团官兵接替武警,投入抢救生命的战斗。勇士们钻进倒塌废墟横梁的缝隙中,冒着频频余震,顶、切、割、钻、锯、拔,经过6小时奋战,于13日晨9时10分从废墟中救出幸存女学生高颖。淋了一夜雨的乔天富定格下了这个重要的时刻,也定格下了勇士们的英雄群像。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乔天富立即收拾行装,通过联系和请示,随首都第一批救援人员乘空军专机飞赴成都,并于当晚马不停蹄地赶到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救援现场,采访拍摄救援生还者,为媒体在第一时间获取灾区信息提供支撑。13日到达都江堰,14日到达重灾区绵竹,15日随救援队到达了汶川的映秀镇。在到达灾区采访的前几天,往往是救援队最先冲到哪里,乔天富就跟随到哪里。他没有固定跟随某支部队,都是哪里的灾情严重就到哪里,晚上和大家一起挤在汽车里过夜。他利用并不先进的通讯设备,想方设法尽早给报社传回稿件。

    与以往采访的各种地震相比,这次的8级大地震更加牵动乔天富的心——他的家乡绵竹与汶川仅一山之隔,是地震重灾区。在这次地震中,老家绵竹市东北镇天齐村98%的房屋倒塌。13日午夜,乔天富随工兵团转战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救灾。当救援车队到达绵竹时,城区是一片黑暗。出城区奔汉旺,行车300米就到了自己的老家。借着汽车灯的余光,他看见家乡马路两边一片废墟。此刻,乔天富已泪眼模糊,心如刀绞。但部队要前往的目的地是汉旺,他强忍悲痛为车队领路直奔汉旺。

    采访了一个星期后,乔天富才得知,自己的堂兄、堂姐、堂弟媳遇难了。5月19日下午2时28分,二炮部队官兵在他的家乡天齐村和乡亲们一起在废墟上举行仪式,哀悼死难同胞。他噙着泪水,摄下了军民悲痛悼念遇难同胞和在废墟上宣誓的场景。

    作为一个报道过唐山大地震、对越自卫反击战战地摄影采访的摄影工作者,在报道地震的同时,乔天富还教战士们如何消毒,如何预防余震。许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剃光头,乔天富说,剃光头会省很多事儿。在地震灾区,发生余震等危险是家常便饭,万一伤及头部,没有头发更便于消毒和治疗。显然,乔天富是以上战场的心态前往四川地震灾区的。“灾情就是命令”已经是融入这位军人摄影家血液中的神圣职责。

    2008年,乔天富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全国抗震救灾模范”等荣誉;2009年,他以最高票获得了中国摄影人的最高荣誉——中国摄影金像奖。荣誉和奖项,更多是对这位充满激情和高度责任感的军旅摄影家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