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芬芳 方寸飘香——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集邮展侧记
http://www.cflac.org.cn    2009-07-17    作者:余宁 张亚萌    来源:中国艺术报

    为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迎接新中国60年华诞,由中国文联、中国邮政集团主办,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中国邮政文史中心承办的“百花芬芳——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集邮展”近日在京举行。

    300多套(枚)邮票、小型张、纪念封及部分原图,展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文学艺术界百花芬芳、姹紫嫣红的生动景象。

    虽然中国文联在7月盛夏度过60岁生日,邮展展厅里却因丰富多彩的邮品而充满浓浓“春色”。反映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书法、舞蹈、摄影、杂技、民间文艺、电视领域的丰硕成果的邮票与著名艺术家的设计原图交相辉映,配以民间文艺家——剪纸艺术家张凤琴、京剧脸谱制作专家杨玉栋、杨柳青年画传人霍庆有、泥人张彩塑传人张宇、哈氏风筝传人哈亦琦的作品实物,令展览锦上添花。

    邮品安放在金褐色的展板上,展览呈现的最早的邮票是来源于1949年10月8日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邮票;1958年6月28日发行的关汉卿戏剧创作700年首日封也体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邮票设计的时代特色。而尤受关注的则是1960年7月30日发行的第三次文代会的邮票:绿底色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邮票与篆刻文字的“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邮票上所体现的主题,仍然代表当代文艺的主流思想;而在众多珍贵历史照片的映衬下,1979年10月3日发行的第四次文代会邮票,则以“文艺的春天”为主题。

    红楼梦、皮影、京剧脸谱邮票令人目不暇接。在展示了被誉为新中国小型张经典的梅兰芳小型张的同时,主办方还找到了当年小型张的未用图《断桥》,这件图样让很多资深集邮爱好者直呼“还是第一次见到”。在电影诞生百年的1995年,发行的黑白电影四方联与彩色电影联票,香港电影人李小龙、林黛的形象收录其中,在香港回归祖国12周年之后,为观者提供了香港电影的又一观看视角……

    男高音歌唱家刘维维表示,用邮票表现新中国60年文艺的发展,设计巧妙而富有深意,一些以前没见过的珍贵的邮品也能让人一睹芳容,收藏意义重大。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则尤其对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印象深刻:“在会上我感觉文联是艺术的园地,而这次展览的邮品则全面呈现了满园春色、百花齐放的景象。”

    “有些邮票取材自当时活动、创作的真实场景,可以把这些事件永远地记录下来,成为永久的纪念。”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剧协副主席李维康说。对于文艺事件、活动如此,对于世纪名人、艺坛巨匠,邮票更是具有记录其闪光瞬间或一世风华的功能。在展览现场,展现首任中国文联主席郭沫若、著名作家茅盾、著名画家徐悲鸿等人的肖像邮票,展现了文学艺术界前辈的风采,从中折射出其人生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整个中国都会回忆起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而此次展览中,1986年11月12日发行的、著名美术家靳尚谊设计创作的《孙中山》邮票,与油画设计原图《孙中山先生半身像》并置。对于这件在当年被评选为最佳邮票、最佳印刷邮票的作品,靳尚谊表示,作品是孙中山诞辰120周年时应邀创作的邮票小型张,比较概括地表现了孙中山的一些经历。他说,“创作中,历史与现实的交错拓展了我在肖像创作的领域,也强化了艺术表现力的多样性。”

    相对于在一张邮票上拓宽思维和视野,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版画家吴长江于1986年创作的《茅盾诞辰90周年》,则用单纯的素描手法来表现著名作家与文艺领导者茅盾的刹那风华。“当时有3位画家同时应邀来创作这个题材,我选择的是用素描的方式来表现他的精神和神情,它能带出文人的感觉,同时可以呼应茅盾文学作品的整体风格。”吴长江介绍说,当时设计作品时考虑到邮票的特殊性,没有用纯白的素描纸,而是用有色卡纸,配上“中国人民邮政”的暖灰色字样,整体画面就显得淡雅动人。在美术人心目中,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无论是油画作品适宜采用的影写版,还是版画更适合的雕刻版,方寸的面积之间,造型艺术的表现力得到极大的丰富。

    集邮展展厅不大,却人气火爆,有些观众围着讲解员详细询问各种票版的知识,有些则兼具集邮迷和追星族的双重身份。梅葆玖、吴祖强、王晓棠、李维康等文艺家,每到一处都会引来观众的“围追堵截”:大家买了纪念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个性化邮折和纪念封,追着文艺家们签名留念,首日封邮戳盖章处也是大排“长龙”。集邮爱好者谈及此次邮展时脱口而出:“不仅有邮票上的墨香,还有方寸间的百花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