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养性 健笔达情——记北京宣武区书协主席马铁汉
http://www.cflac.org.cn     2008-10-07     作者:晓薇     来源:中国艺术报

    在北京宣武区书协主席马铁汉的书房里挂着一幅中堂:“同心之言,如兰斯馨”,这是马老的同窗好友范曾为他题赠的,作品内容是对马老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马老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接着考入了当时梅兰芳任院长的中国戏曲学院的导演研究生班。他在文史、戏曲的海洋中不断吸取营养,为其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深厚的文学基底。

    马老与书法结缘还是中学时代,他在著名书法家吴兰弟、张有为的指导下学习颜、柳、欧、赵诸帖,后潜心研习魏碑。凭着聪颖好学、辛苦耕耘,他的书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数十年来,他不断地查找自己的不足,博采众长,以法度严谨、健美刚劲表达着对书法美的追求。马老题写的“京城黄金第一家”、“京城茶叶第一街”、“湖广会馆大戏楼”等匾额为京城的市区街景增添了一道人文风景,其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的展览并入编书画集中,有些作品还被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收藏。在进行戏曲理论研究的同时,他笔耕不辍,经常有新的书法作品面世,艺术的涵养使马老的人生更加精彩。如今,马老虽已年逾古稀,却依然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和蔼可亲,洋溢着儒雅、乐观的学者风范。

    晚年的马老更加豁达、幽默,他将余热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艺术事业,他参与了许多社会公益活动,为宣武区的书法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马铁汉是宣武书协的元老之一,十分关心书协的发展,为了会员的综合素质和创作水平,他组织协会骨干定期为会员和书法爱好者进行辅导讲座,并力邀会外的专家学者前来传授技艺,一些著名书法家经常做客宣武,与会员一起切磋书艺。在马老的带动下,宣武书协的活动丰富多彩,群众文化日益繁荣。北京地区有一个很好的书法活动品牌,四城区书法联展每年都要在宣武、崇文、东城、西城4个中心城区轮流主办展出,已坚持了10年,这个品牌展览被北京国际书法双年展列为一个专项展,其中宣武区书法的实力可圈可点。马老认为,宣武区是北京市书法艺术的中心区,世界闻名的琉璃厂就在宣武区,宣武区还是京剧的核心区,所以有着深厚的文化、民俗底蕴,大力发展文化是区域综合实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他以身作则,在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北京书协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北京4个中心城区的联系与交流,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活动,以增进友谊,提高书艺。这一倡议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赞同。2000年,由宣武书协牵头,首届四城区书法联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取得了预想的效果。

    多年来,在为失学儿童募捐、为灾区人民义卖、为残疾人献爱心的活动中都有马老的身影。按他的话说是尽一份微薄之力聊表寸心。北京女子劳教所的干警不会忘记,马老随宣武区政协去该所慰问时为他们留下的墨宝;武警七支队的指战员们不会忘记,连续3年的腊月三十,马老都应邀来到部队为子弟兵书写春联;团区委的干部更不会忘记马老对青年人寄予的期望,每一个人的办公室里都悬挂着马老的题字: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厚德载物……这是马老用名言名句激励年轻一代要不懈努力、不断进取。

    马老特别强调在新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的昌盛时期,一定要大力宣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陶然亭每年都要举办群众地书大赛,作为老评委,马老的工作得到大家的尊重和认同。他欣然题书:“地书会友,陶冶情操”,以鼓励这种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宣武区热爱书法的人越来越多。在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之际,马老怀着激动的心情书写下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几个大字,至今仍悬挂在宣武区政协主席的办公室里。北京奥运会期间,他受北京奥组委邀请书赠萨马兰奇88岁寿辰“海屋添筹”楷书中堂,表达北京人对这位中国人民老朋友的一番情意。

    欣逢盛世,书法事业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马老表示,今后更要加强学习,不断探索,团结会员,集思广益,培养青年,提高书艺,为繁荣书法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马铁汉,回族,1936年生。现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北京书协会员、北京宣武区书协主席。师从吴兰弟、张有为,并求教于王遐举等,以魏碑楷书见长,在北京书协举办的职工书法展中获奖,作品入选《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集》、《北京四城区书法作品集》等集册中。

中国音乐专刊
中国舞蹈专刊
中国民间文艺专刊
中国书法学报专刊
重大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