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以黄文秀感人事迹致敬第一书记群体

时间:2020年09月25日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范雨乔
0
以黄文秀感人事迹致敬第一书记群体
——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的创作故事

  “我们创作的过程,是一次向人民学习、被人民感动的过程。战斗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赋予了《扶贫路上》最大的灵感与最深的内涵。 ”在谈及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的创作过程时,该剧编剧、导演田沁鑫如是说。

  9月17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宣传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人民政府、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出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民族文化传承中心、中央歌剧院联合出品,印青任音乐总监、作曲,田沁鑫任编剧、导演,宋小明作词的大型民族歌剧《扶贫路上》在南宁广西文化艺术中心成功首演。

  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网站数据,截至今年8月,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参加驻村帮扶,上演了诸多感人、动人的扶贫故事,涌现出大批“心中有光、不怕路远”的扶贫英雄。2019年6月16日,广西百色乐业县百坭村原第一书记黄文秀利用周末回田阳县(现田阳区)老家看望病重手术不久的父亲后,因心系暴雨中驻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连夜开车返回工作岗位,途中遇到山洪,于次日凌晨不幸牺牲。该剧就是以在扶贫一线殉职的黄文秀的真实经历为蓝本创作的。

  主创团队潜心打磨  

  《扶贫路上》的创排过程历时两年,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是主创团队数度深入广西百色地区采风,反复调整剧本十余版,不断打磨、精进的成果。经过认真学习国家扶贫政策、多次召开创作会议, 《扶贫路上》剧本于2019年6月中旬定稿。而几乎在同一时间,黄文秀不幸遇难的噩耗从广西传来。得知这一消息后,田沁鑫等主创成员立即奔赴百色,冒着可能遇到洪灾的危险在黄文秀遇难地点实地考察,到乐业县百坭村深入了解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深受感动的主创团队决定调整之前的定稿,很快确定全新的创作方向。 《扶贫路上》最终以再现黄文秀事迹、讲述黄文秀扶贫故事的形式,致敬数百万名奋战在扶贫路上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以及牺牲在扶贫岗位上的一线干部,从广西百色一个村的“扶贫之路”,照见全中国贫困地区的小康大道。

  田沁鑫带领的主创团队在百坭村采风时,看到一只大的黄蝴蝶飞了过来。而在广西当地有一种传说,死去的人想念家人时会化作蝴蝶飞回来。这个有些凄美的传说让田沁鑫更真切地感受到黄文秀的存在,激发了她的灵感,并让蝴蝶成为这部作品里的重要意象,“看到黄文秀的照片,读到她的日记,听到她的故事,我能想到的是她是一个大家很喜欢的姑娘,值得我们为她好好讲个故事。”

  田沁鑫为了更好地塑造黄文秀以及剧中广西角色,让演员们先学桂柳话,模仿广西人说话口音,找到地方人物特点。在全剧排演创作中,她又不断向演员传递着角色的几个关键信息,从形体、表情上找到广西人的朴素、直率,而黄文秀则更比他人多一分开朗和乐观,这是田沁鑫在查阅所有黄文秀影音、图文资料后的发现。田沁鑫说:“我们主创都读了黄文秀的扶贫日记,也看过第一书记们做的贫困户档案,他们的工作量真的很大,但是这个姑娘依旧用她特有的方式说出‘脱贫攻坚,不获全胜,绝不收兵’”。对此,宋小明则表示:“我们剧组的音乐文学环节就是要讲人话、讲真话、讲新时代的好话,让《扶贫路上》的好声音飞进人民群众的心里。 ”

  凝练的多空间与贯穿的意象  

  为了跳出窠臼,田沁鑫最先确定了三层框架结构、辅以多媒体墙的舞美概念方案,这个方案的特点是凝练、简洁、多空间。开场纱幕多媒体投影用变化的等高线来抽象地表现广西的山水。等高线缓缓移动变化,那原本让人向往的青山,仿佛成了走不出的贫困迷宫。随着开场音乐响起,纱幕中纯朴的女民歌演员在灯光中出现,也在舞美结构出来的一个个小方盒中出现,轻盈、精致,带来了广西人民最美好的形象。随后,多媒体后背屏出现了广西的实景俯拍风貌。

  本剧还充分利用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符号,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次出现的“蝴蝶”意象。蝴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普遍带有“美丽、美好、多情”的涵义,而本剧编导在创作中赋予了它更丰富的意义,它的第一次出现是“在壮阔的山河里飞” ;而后在黄文秀《蝴蝶飞》的歌声中,第一书记们“飞入”村村寨寨;再出现则是在风雨中、黑水里,但是“大雨压不垮、狂风不能摧” ,即使如此黄文秀还是唱着“我要飞,像蝴蝶一样地飞” 。

  剧中还有一个重要道具——黄文秀的“驻村日记” 。编导们在研究了笔记本后,深刻感受到了第一书记们工作任务的繁重和艰难,表现黄文秀、表现第一书记绕不开“驻村日记” 。所以田沁鑫用了多种手段展现“驻村日记” :第一次“驻村日记”出现是通过“黄文秀”的口述,之后多次出现过在合唱男演员扮演的第一书记群体手中,“黄文秀”灯下写日记的场面中,还有舞台多媒体的一篇篇的日记页面出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剧中的男合唱演员在现实生活中,也工作在各个需要他们的村落。而全剧中,田沁鑫安插了群体场面,展现第一书记们从各地被选调集结、在家收拾行李、背着行囊进村,他们和黄文秀一样对贫困有了初步认识,在人生地不熟的工作环境中走村串户。这样的设计不仅巧妙且有机地把合唱队安排出现舞台上,更重要的是把全剧的叙事格局拉开、拉大,实现了以小见大,以点带面。

  民族歌剧音乐新探索  

  全剧演唱部分融汇了美声、民族和通俗唱法,经过精雕细琢的音乐和唱词,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其中很多音乐和唱段具有浓郁的广西特色,悠扬的山歌和民族曲调唱出了剧中人物对家乡的热爱和奋进的决心。黄文秀的唱段总是充满希望和力量,咏叹《蝴蝶飞》是刚开始进行扶贫工作时的兴奋和期待; 《我问》中是要帮助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急不可耐; 《五星红旗》唱出走在扶贫路上的力量源泉。优美的歌声中,一个感村民所感、急村民所急的扶贫干部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其他角色各自的特点也在歌声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超生的燕来妈唱的是“闲得没事就生娃哎,富养穷养都不怕,小猪都是一群养哎,七长八短都长大” ;酗酒的班统丰唱的则是“我本山中一呐醉汉,坐在坡上四呀下看,穷人呐穷天又穷地哎,不如醉里做神仙” 。

  与此同时,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与服装,舞美及多媒体手段营造的广西百色地貌及百坭村的环境,与剧情、音乐相得益彰。黄文秀牺牲时的场景以与父亲隔空对话的形式展现,舞台呈现的山洪暴发场面令人揪心,抒发内心的深情演唱则感人至深。黄文秀牺牲后,村干部和村民们一声声“来不及”的追思,更唱出了大家无尽的想念和缅怀,直击内心。

  印青介绍:“在音乐创作中,我们力图坚持艺术性和人民性的完美统一,广泛汲取了广西百色地区的民间音乐素材,加以改编和创新。同时又注入了现代性的音乐语汇和表现手段,着力刻画出黄文秀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突出了剧中众多人物的鲜明个性和时代感,也增强了音乐的戏剧性和情景性。作曲家们都有个共同的理想:这部剧的音乐既能体现出广西大地的民族特色之美,又能展现出中国新时代的恢宏壮丽之气。 ”

  据悉,南宁演出结束,该剧将于10月17日、 18日登陆国家大剧院,随后移师上海,于10月24日、 25日,亮相上海大剧院。

  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特约刊登 
(编辑:王垚)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