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新冠肺炎疫情对当下曲艺演出经营实体影响调查分析

时间:2020年05月09日 来源:《曲艺》杂志融媒 作者:张小卫 胡玉强 炜 熠
0
   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经营性曲艺演出行业大多处于停工歇业状态。为深入了解疫情下各地曲艺演出经营实体的生存状态,了解它们在经营上面临的实际困难,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笔者以独立调查人身份开展了专项调研。全部调查对象以曲艺演出为主营业务,包括但不限于各类文化馆、群艺馆、曲艺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国有曲艺院团、民营曲艺小剧场、民间曲艺社团和个体曲艺从业者等。自2020年2月27日至3月7日,通过社交媒体,面向全国发放电子调查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296份。

  基于收集到的调查问卷样本,从经济管理学视角,进一步分析疫情对当前曲艺演出经营实体造成的经济影响及相关对策举措。

    

  一、样本基本情况描述

  1.        地区分布

    
图1:样本数量地区分布

  本次调研充分考虑全国各地的覆盖面,296份有效样本来自全国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因不做区域情况对比,且各地曲艺经营实体数量不均,故未对各地样本量进行平衡限制。

  图1显示,山东、辽宁、江苏、北京、浙江、河南、四川等曲艺资源大省均有受访样本参与调研,特别是广东、山西大量民间演出团体和个体从业者给予调研热情关注和极大支持,各地有代表性的国有或民间曲艺院团、小剧场大部分通过定向邀约的方式参与了本次调研,港澳台也有6家演出单位参与,从而使得本次调研的代表性、样本量、说服力有了一定程度保证。

    

  2.        单位性质

图2:样本单位性质对比

  从样本中可以看出,民营曲艺小剧场或曲艺团占比例最高,达40.88%,其次为个体曲艺从业者,占35.47%,这两类样本目前通常被称为新曲艺组织或新曲艺群体,简称曲艺两新。

  我国新文艺群体是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他们与传统文艺群体的区别在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依赖财政拨款,不占用行政事业编制,活跃在广袤的社会空间中,以自身的艺术创作和文化服务,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目前,全国曲艺两新数量庞大,调研数据契合当前行业总体真实比例。与曲艺两新对应,国有曲艺院团和事业单位虽然样本数量较少,但是在文艺生产的规模、质量、影响力上占据较重分量。调研报告将重点围绕这四类不同性质单位对多个变量进行交叉分析,以比较受疫情影响的差异。

  3.        人员规模

图3:在职在编人员或签约员工规模

  样本中,有42.57%的单位在职在编人员或签约员工数在10人至50人,33.78%的单位人员规模在10人以下,100人以上较成规模单位只有6.76%。以人员规模衡量,曲艺演出经营实体的体量基本属于小微企业,或者说大部分还是个体从业者。在同样受疫情影响的演出行业中,与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特征明显的大型演艺集团、剧院或影视传媒经纪公司相比,处于一种边缘且较为弱势的地位。

    

  二、样本数据分析

  1.停工复工情况

图4.截止2020年2月29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已停工天数

  截止2020年2月29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63.18%的受访对象已停工30-60天,20.61%的受访对象已停工60天以上,而且随疫情发展,大部分受访对象停工天数仍在继续增加。这一时期跨越元旦、春节,属于曲艺演出行业的商业黄金期,除了定期的剧场演出取消,大量的商业演出、企业年会、景区演出订单等也被迫取消或推迟,这一商业黄金期的损失,对全年总的营收势必造成不可忽视的较大影响。

图5.截止2020年2月29日是否复工

  截止2月29日,85.14%的受访对象依然没有复工,仅有5.41%实现全员返岗复工,9.46%实现部分人员返岗复工。

    

图6.不同性质单位复工状态对比

  事业单位、国有曲艺院团的复工率高于曲艺两新。图6显示,事业单位中有23.81%全员复工,30.95%部分复工;国有曲艺院团有3.57%全员复工,28.57%部分复工,大部分复工单位人员为行政和后勤人员,少数国有曲艺院团逐渐恢复了演出排练工作。如广东音乐曲艺团行政人员已于3月1日正常复工,3月5日,外地的演员已全部回广州待命,并自行居家隔离14天,3月19日已正式恢复排练。而94%以上的曲艺两新依然处于完全停工或者在线在家工作的状态,尤其在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大城市,演员以外地移民居多,目前仍无法返回工作地,他们对于一系列演出、展演、比赛的准备都将明显滞后。

  2.经营状况及具体困难

图7.是否因疫情出现较明显经营困难

  图7显示,总体上,83.78%的受访对象明确表示受疫情影响,已经出现较明显经营困难。

   

图8.不同性质单位经营受疫情影响对比

  图8显示,事业单位因受政府财政支持和组织帮助,有45.24%认为出现较明显经营困难;资金较为雄厚的国有曲艺院团中有64.29%认为出现经营困难;曲艺两新出现经营困难的比例均在92%以上,程度尤深。

图9.当前面临哪些具体困难

  图9显示,就当前面临具体困难而言,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日常经营收益减少、市场前景不确定性增加、房租物业支出压力大、工资社保支出压力大、经营资金现金流出现问题。因没有演出,日常收入减少已成定局,而对于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则是经营实体对未来信心的一种折射。在收入减少的同时,但房租工资社保等支出项目还依然存在,直接带来经营的压力。

 

图10.截止2月29日,因停工造成的经济损失数额

  图10显示,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量级的受访对象仅占8.11%,有58.44%的受访对象损失在10万元以下。以图11为例,详细列出河南省商丘市20家曲艺社团因疫情导致的经济损失情况:

图11.河南省商丘市20家曲艺社团因疫情导致经济损失统计表

图12.截止2月29日,受疫情影响,取消各类演出场次统计

图13.不同性质单位取消演出场次数值对比

  图12显示,30.41%的受访对象取消演出场次在50场以上,图13显示,曲艺两新中有相当多演出场次取消数量在50场以上,从取消场次的绝对数量上来说,曲艺两新占比较多。

图14.是否存在房租压力

  图14显示,有58.78%的受访对象存在房租压力。此前各地虽出台倡导减免经营性房租倡议,但仅有15.2%的受访对象表示房租可以得到部分减免。

图15.不同性质单位房租压力对比

  图15显示,事业单位和国有院团存在房租压力比例较低,这与大部分单位拥有国有产权用房有关,而民营曲艺小剧场或曲艺团里有60.33%存在房租压力且房租未能得到减免,个体从业者的比例为42.86%。曲艺两新的房租支出压力明显更大。

图16.每月需支付经营性房租数额对比

  图16显示,超过一半受访样本每月需支付经营性房租额在5万元以下,房租在5万元以上的为少数。房租价格与城市、区域、地段、业态、营业面积等诸多因素相关。比如北京某民营相声团体租赁的朝阳区某商场场地,目前整个商场虽处于营业状态,但其中的文化娱乐商户暂停营业,自1月20日取消全部剧场演出后,依然要缴纳每月高达20万元租金。

图17.是否可以正常支付员工工资社保

图18.不同性质单位员工保障对比

  图17显示,41.55%的受访对象无法支付员工工资。通过图18对比显示,事业单位和国有曲艺院团因有财政经费支持托底,工资保障比较稳定,半数以上都可以按正常状况支付,而民间曲艺小剧场或曲艺团无法支付工资的比例占六成以上,个体从业者里有八成无法支付工资。作为以演出为主营收入来源的经营实体,很多小剧场与演员之间签署正规劳动合同的比较少,对于演员个人来说,工资、社会保险、公积金很难有稳定保障。比如深圳某民营社团与演员签订了正规劳务合同,每月需支付的工资额总数达8万元。湖南的曲艺两新90%都没有与演员签订劳动合同,疫情期间没有任何工资保障。

  3.抗风险能力评估

图19.流动资金可支撑时长

图20.不同性质单位流动资金可支撑时长对比

  总体上,36.15%的受访对象表示流动资金可支撑时长在1个月以下,26.01的受访对象认为可以支撑1-3个月。国有院团虽然资金较充裕,但仅有四成多能够支撑半年以上,而在曲艺两新中,能够支撑半年以上的仅占12%-13%。可以预见,如果半年无法复工,对绝大多数曲艺两新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图21.您认为本单位抗风险能力如何

图22.不同性质单位抗风险能力对比

  图21显示,疫情之下,70.61%的受访对象认为本单位抗风险能力较弱。图22显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国有曲艺院团自估抗风险能力很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因需自负盈亏,80%以上的曲艺两新自估抗风险能力较弱。

  4.市场前景预期

图23.与去年全年相比,今年全年经营收益预期

  图23显示,与去年全年相比,预计今年全年经营收益缩减的占绝大多数,其中53.04%的受访样本认为今年收益将缩减50%以上,仅有5.74%认为会基本持平,1.35%认为会有所增加。

图24不同性质单位经营预期对比

  通过图24可以明显看到,曲艺两新对今年经营收益预期持较悲观态度。这主要取决于对疫情影响长期持续性的判断。首先,在春节假日经济黄金期丧失了一个很大的营收机会,再就是对于疫情结束后的演出消费市场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何时结束?疫情结束后消费者是否愿意或者敢于立即回归剧场呈现一种反弹式消费或补偿性消费?如果不能,疫情结束后多长时间才能回归到之前的正常状态和水平?这些未知数,直接导致受访样本对未来预期的多重担忧。

图25.是否考虑核减人员

  疫情之下,是否考虑减员?图25显示,66.22%的受访对象不会考虑减员。这也显示出,即使在对市场前景充满不确定性的前提下,曲艺经营实体可以在保持人心稳定、就业稳定、社会稳定方面,作出一定的难能可贵的贡献。

  

  5.积极的应对举措

图26.实施应对疫情的积极举措

  在抗击疫情方面,如何正面引导、积极应对,受访对象也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和灵活有效的举措。

  其中,创作演出抗击疫情主题曲艺作品所占比例最高,达到73.31%。这一时期,尽管经济收入锐减,但当代曲艺人的斗志并不衰减,相反,鲜活丰富的疫情有关创作素材催生了曲艺创作的一个井喷期,大量生动抗疫作品层出不穷,展现了新时代曲艺人“文艺轻骑兵”的责任和担当。如北京曲艺团,创作推出了30个以弘扬疫情防控知识、一线榜样事迹为主题的原创曲艺作品,创造了三个“第一”:即北京地区第一家以视频形式推出疫情防控原创新作的国有文艺院团,第一家以相声形式创作、视频形式推出疫情防控原创作品的院团,第一家以系列形式连续创作推出疫情防控题材作品的国有文艺院团。

  有42.91%的受访对象在这一时期注重加强创作表演培训,在难得的空窗期,积极修炼内功,提升业务能力。比如,中国铁路文工团说唱团艺术创作部积极制定创作计划、打磨作品;上海评弹团要求演员坚持居家练功、学习、创作,并把过程录制成短视频,通过抖音平台进行交流展示;广东音乐曲艺团一直与星海音乐学院国乐系、广州市商贸职业学院等开展院企艺术培养实验教育基地,疫情期间主要以线上教学及交流沟通为主。

  有36.15%选择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进行线上推广展演,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比例势必越来越大,且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具体情况在后面结论部分会作详细陈述。

  有28.72%积极组织为抗疫一线捐款捐物。以西安青曲社为例,疫情以来,先后捐赠现金6万元、各类抗疫物资价值50多万元,还为62名西安援助武汉医护人员提供青曲社终身免费观演卡。

青曲社为西安援助武汉医护人员提供青曲社终身免费观演卡

  6.对相关公共政策的期待

图27.对相关公共政策的期待有哪些

  谈及对政府公共财税政策的期待,受访对象中,超过半数都提出希望尽快出台复工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对抗击疫情作品给予创演补贴,保持或增加全年政府购买演出计划,32.43%希望协调给予房租减免,25.68%期待对企业给予降费减税。

图28.不同性质单位对公共政策的期待差异对比

  图28显示,不同性质单位对公共政策期待存在一定差异,事业单位和国有曲艺院团最希望对抗击疫情作品给予创演补贴;民营曲艺小剧场或曲艺团最期待保持或增加全年政府购买演出计划;个体曲艺从业者最期待尽快出台复工政策或指导性意见,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尽快恢复演出,是最切合实际的最大迫切需求。

  三、结论

  在进行定量研究的同时,为了更全面细致了解各地的情况,我们针对各地部分曲艺团体的负责人和曲艺从业人员就疫情期间的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我们综合给出以下结论:

  1.曲艺演出行业普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但因处于演出市场边缘,以及普遍的低经济损失特征,使得这一行业较少受到政府、社会关注和重视。

  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到,作为人员密集型行业,疫情导致整个曲艺演出行业全面停摆,无论是事业单位、国有院团、还是民间团体还是个体从业者,无一例外都面临收入下滑、甚至零收入的局面。但因曲艺演出市场本身属于小众市场,经营实体数量较少,平均演出规模、门票收益相比影视演出、大剧院演出等成规模演出市场要小很多,甚至并不具可比性。作为传统的曲艺演出行业具有极强的个体性、特殊性,处在文旅行业的边缘性地位,使得整个曲艺行业容易在疫情期间和疫情后的复苏期——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数据统计和政策扶持上——极容易被忽略。比如2月19日,北京市文化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文化企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京文领办发〔2020〕1号)》,提到28条措施帮助文化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其中,对于电影、新闻出版、实体书店、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作品、文艺演出、影视剧院、会展、旅游、文博、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网络视听作品、网络教育、网络游戏、数字音乐、数字出版、文物艺术品拍卖等具体行业都有所提及,但其中没有曲艺的字样或明确的内容,这极容易导致曲艺经营实体在利用和申请一些优惠政策的时候,难以受到应有重视和应得扶持。

  2.曲艺两新抗风险能力较低,受疫情冲击更大,部分从业者生活保障堪忧。

  在此次调研的四类性质单位中,事业单位和国有院团因为有财政经费支持,抗风险能力和各方面的保障能力更强,不但房租物业支出成本较低,而且基本都能够给予员工基本工资和社保保障。反观大部分曲艺两新,在没有收入来源的现实情况下,在城市的经营主体,因主要承租商场、商铺、茶楼等企业或私人房产进行办公和演出,所以在房租物业费用上很难得到相应减免,部分小剧场甚至还面临租金增加的问题。此外,因与员工的契约关系较为简单,大部分民营团体无法支付工资,这也将直接导致从业人员生活收入的减少。随着停工时间的不断延长,企业现金流断裂风险明显加大,一些民营团体逐渐解散,曲艺演出行业有可能面临一轮洗牌。

  3.为求生计,一些民间艺人及学徒转行打工寻求出路,民间曲艺队伍加速萎缩,一些非遗曲种面临加速失传风险。

  曲艺两新中,大部分依靠农村演出市场的民间个体艺人境况则更为艰难,以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安徽为代表的北方地区三、四线城市及农村曲艺演出团体,在今年前三月颗粒无收或成定局。这些奔走于田间地头的民间艺人通常以鼓曲演出为主,农村地区素有“金正月、银二月”的说法,这一时期的书场、庙会演出量大、机会多,演出的价位也相对较高,通常能占据全年收入的80%,之后逐渐进入演出淡季。

  目前,一些“坚持不下去、饿零散了”的曲艺人为了营生,已经开始转行打工,从事工作多为劳动密集型的搬运工、建筑工、生产线工人等,城市小剧场的一些曲艺演员有从事网约车、保险、行政文员等工作。至于是否会回归曲艺行业,转行者普遍表示要疫情稳定后视演出市场复苏情况再定。一些国家级或省级非遗传承人表示,自己多年很不容易带的学徒,现在也转行打工了,一旦干了别的生计,很难再回来从事曲艺这一行,由此推断,疫情将导致行业从业人员的加速萎缩,一些本就传承艰难的民间非遗曲种,疫情之下,随着从业人员的流失,失传的脚步在进一步加速。

  4.互联网曲艺方兴未艾,各类线上新媒体推广方式正在积极探索,2020年或将成为曲艺产品线上迭代升级元年。

图29.受访样本各类线上应用词频分析

  疫情的发生和市场的萎缩,在某种程度上倒逼传统曲艺演出行业加快了加入互联网的时代脚步。一些院团开始发挥说唱优势,试水或拓宽线上渠道,如网络开箱、“空中剧场”、“云”展播、公益课堂、直播pk、短视频等,抖音、快手、今日头条、西瓜视频、腾讯微视、荔枝、喜马拉雅、微信公众号、微博、学习强国等都成为趋之若鹜的新媒体应用平台。操作方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基于曲艺作品内容版权进行合作。这种合作模式在互联网音视频领域模式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发展时间最长。如酷我音乐与北京嘻哈包袱铺、西安相声新势力的合作即以独家版权为核心,通过网络传播提高团体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相声用户群,同时增强用户黏性。在此合作模式下,酷我音乐每季度向相声团体支付版权费和宣传费,相声团体每个季度新产生的演出音频都会在酷我音乐独家上线,平台依靠独家内容吸引点击流量,同时双方也会针对这些内容以及相关活动在线上以及线下剧场进行广泛的传播,覆盖线上线下所有相声演出受众。此外,酷我音乐还与相声、评书等曲艺行业的二十多个团体开展了密切的合作,旨在通过新的形式传播优质内容,为曲艺行业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探索方向。

酷我音乐与嘻哈包袱铺的合作义演公告

  二是将传统线下演出以直播形式转移嫁接到线上。曲艺团体在积极对接各类新媒体平台,尝试将线下演出转移到线上,各类平台也在主动联系各类曲艺团体寻求有益合作。如上海评弹团开启网络乡音书苑,连续50天每天播出一回书或一段唱,同时评弹团抖音号定期策划主题直播,如“评弹中的真与假”、“评弹与疫情防控”、“评弹与中医”等,接下来还将推出《红楼梦中人》流派演唱会、“评弹与上海”等主题直播,目前点击量达到34万;成都哈哈曲艺社,自正月初五即开始利用荔枝、抖音等平台进行线上演出,通过和观众连麦等互动形式,使得客户黏性增加,演出场次多达40多场,累计吸引观众超过150万人次;上海说唱演员陈靓近期在上海金茂大厦56层(距离地面400米)做了一次高空直播,借用“地标建筑+海派文化+曲种知识”吸引受众,观看人数达5000人次,直播主要依靠粉丝打赏作为收入来源,直播收入与平台进行分成,收入多少与个人名气、粉丝数量、直播内容等密切相关。

  与此同时,各类直播平台主动与曲艺界寻求合作。3月25日,荔枝首个相声频道开业,汇聚全国各地近300名相声演员,以主播形式进行线上开箱比赛;抖音开启全民直播计划,在全国范围广泛招募包括相声、评书、二人转、脱口秀在内的曲艺演员参与在线直播,并提供官方认证、平台流量曝光、直播资源推荐、直播广场曝光、抖音热搜等奖励,其中与嘻哈包袱铺展开的官方合作已日臻成熟,负责人高晓攀在3月28日首场直播中将相声与流行文化融合,先后展示了相声基本功、快板搭配神曲《惊雷》、以抖音神曲“857”为背景音说《报菜名》、吉他弹唱、跳抖音舞、贯口、绕口令、山东快书等形式得到了充分展示,当期观众最高122万人同时在线。

   

各类线上直播操作场景

抖音全民直播计划

4月1日,全国部分相声小剧场抖音连麦直播

  三是制作上传各类短视频。依靠用户制作上传短视频内容是各类短视频或者公众号平台吸引流量的主要方式。目前大量曲艺经营实体和个体曲艺人注册平台账号,上传短视频内容主要为曲艺演出音视频、珍贵曲艺影像资料、幽默短剧、在线授课视频等,其中不乏一些短视频制作比较精良,具有一定的互联网小品特征,如演员邵峰制作的《快乐的小邵哥》系列,演员陈佩斯父子制作的《宅家父子》系列。这类视频以吸引关注为主,短期无法直接产生收益,一些粉丝量大的账号开始与企业合作进行广告视频制作,推广企业品牌或产品,如湖南个别曲艺小剧场演员通过为企业制作创意喜剧广告片,已经取得可观收入。

  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的曲艺从业者对于新媒体线上操作和运用还不是很熟悉、很熟练,很多合作方式还在探索试水之中。上线短视频平台的,方式也较为传统,还没有发挥曲艺演员的优长和特点,更难以短期内形成稳定的盈利模式。大部分从事线上直播或视频制作的演员收入以观众“打赏”为主,知名度高的小品、相声、二人转演员,因为粉丝量大,往往更容易获得收益,一些小曲种、低知名度、特别是传统鼓曲唱曲类演员则较难在短期内通过线上取得收入。

   

  四、对策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党委、政府、企业、社团等组织和全体中国人民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巨大考验。坚定信心,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化危为机,把挑战转化为创新发展的难得机遇,应当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如何帮助处于疫情下的曲艺演出经营实体渡过难关?我们尝试从政府、曲艺经营实体自身、各级曲艺家协会组织三个层面提出对策。

  (一)政府层面

  政府层面对于包括曲艺演出经营实体在内的演艺行业引导帮扶应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降低成本,一是促进消费。

  1.给予曲艺艺术足够重视,落实文化和旅游部《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给予金融信贷支持和财税优惠政策,增加全年政府购买演出计划,特别是应向基层曲艺两新进行一定程度倾斜,对抗击疫情曲艺作品给予适当创作演出补贴。

  2.基于疫情风险判断,在确保曲艺演出场所防疫工作不放松的前提下,审慎稳妥出台指导意见,一旦出台,应加快演出复工的申报审批、备案确认,帮助演出场所尽快恢复正常营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3月23日,已有11个省、市级单位出台18部关于演出行业复工复产的相关文件,但是在3月底,吉林、辽宁、重庆、四川、浙江、河南等多个省市又对所有演出复工进行了紧急叫停。政策的摇摆和反复令很多剧场的复工演出计划陷于被动,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加剧了观众的恐慌心理,应以为戒。

  3.演出市场放开后,对观众文化消费意愿进行合理引导。目前虽然多地已经允许演艺场所营业,但因为观众对疫情的不确定性认知和恐惧心理,短期内回归剧场参与文化消费的意愿并不十分强烈,因此像杭州、南京等地的曲艺小剧场依然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文化消费市场需要一定时间的恢复性和合理引导培育。一些地方通过发放文化消费券、文惠卡等刺激方式吸引观众回归剧场,建议对于文惠卡的惠及范围应不设限制,扩大到曲艺经营实体,重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曲艺艺术,而且把国有院团和民营院团同等对待,全部纳入惠民补偿范围。

  据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针对4587位普通公众进行的调查显示,疫情恐慌心理的后遗症会导致公众文化消费行为趋于谨慎和保守,51.74%的被调查者不会在短期内参与人流聚集性文化娱乐活动。其中47.64%的被调查者在半年内不愿参与人流聚集性文化娱乐活动,而超过一年拒绝参与的被调查者仅为4.1%。人流聚集性文化活动的消费回升周期预计出现在疫情结束后6个月后。此外,在短期内愿意参与人流聚集性活动的被调查者,绝大部分都会选择做好防护。经历疫情后公众出行的安全防范意识显著增强。

  4.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目前来看,大量民营曲艺社团以及个体曲艺从业者受冲击造成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房租社保等支出成本依然较大,一部分曲艺人甚至面临因疫致贫风险,建议实施曲艺产业精准扶贫,政府向民间社团派驻工作组进行一对一、点对点帮扶,帮助他们做好政府复工政策的解读和运用,解决实际困难,帮助复工复产,激励他们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

  (二)曲艺经营实体层面

  1.对曲艺演出消费市场进行超前培育。受疫情影响,观众的演出消费热情暂时被压抑、被迟滞,演出放开后,观众会对疫情抱有一定警惕性,市场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与培育,才有可能迎来一个消费反弹期。要充分利用各地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提振消费政策,积极联合文化旅游相关产业进行市场推广和消费引导,同时,一段时间内依然要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逐步恢复观众的文化消费意愿和信心。3月21日,新疆相声巴扎已完成开箱演出,上座率接近100%,3月22日第二场上座率也接近6成,为同行业传递了比较积极向好的信号。

3月21日,新疆相声巴扎开箱演出现场

3月28日,内蒙古相声俱乐部演出现场

  2.探索“线下+线上”的多元经营模式。“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在做强做大做实主业的同时,创新和拓展企业营收渠道。传统曲艺行业过多依赖线下演出,盈利模式单一,易受不可抗力影响。此次疫情期间,较多线上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加快了“互联网+曲艺”的步伐,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盈利的方向与可能性。但是,线下演出向线上转移如果单纯进行生硬的嫁接,还不足以实现收益。互联网曲艺与小剧场曲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从线下到线上需要转换传统剧场演出思维,依靠专业的新媒体运营人才,以版权为基础,打造独特的IP资源,把曲艺演员的技艺、创意,与互联网思维模式、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转换成更多线上的产品和服务,逐步形成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营收格局,逐步探索多元经营的可能性,实现科学可持续的盈利。

  3.推动曲艺行业现代化和经营性曲艺产业化。目前,曲艺两新大多还是传统班社制,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推动经营实体由传统班主制向职业经理人制转型,培养引进既懂现代市场又懂传统艺术的高素质专业化曲艺演出市场职业经理人,整合行业内部资源,指导舞台表演艺术和艺术市场规划,同时预判风险和隐患,提高抵御风险的综合能力,提升曲艺演出实体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4.充分利用目前仍然空置的剧场场地。可考虑转变经营业态,如改造成直播带货空间,提供给其他商家进行电商直播,结合曲艺说唱特点帮助广告主进行营销推广等,以减低因疫情造成的损失。

  (三)各级曲艺家协会组织层面

图30.各地经营实体对各级曲协期待词频分析

  1.推出帮扶举措。建议中国曲协和省(区、市)曲协命名的各中国曲艺名城、中国曲艺之乡、各省曲艺之乡、各类曲艺基地出台针对曲艺演出经营实体、曲艺工作者的专项帮扶政策,帮助他们复工复演,提供针对性财政补贴,以此作为督查考核创建工作的一项衡量标准。原因在于上述地区曲艺从业人员较为集中(仅中国曲艺名城长治市各类曲艺团体就将近200家,从业人员6000多人),且有关组织和部门对于曲艺事业发展比较重视,推动地方市(县)委宣传部、文旅局、文联工作可能较为容易。

  2.调整工作或活动安排。受疫情影响,目前大部分曲艺经营实体的演出排练工作还没有正常恢复,像中国广播艺术团、中国煤矿文工团、中国铁路文工团这些国家级院团,天津市曲艺团、河南省曲艺团以及湖北疫区的武汉说唱团演员大多处于居家状态,建议各级曲协组织今年相关活动安排可考虑适当延期,作一些必要调整。

  3.减免会费或给予补贴。免除2020年新发展个人会员会费,在一些评奖、办节、展演活动中,适当给予补贴。关心支持受疫情影响最大的基层曲艺两新特别是民间艺人,各级曲协组织应下沉工作手臂,给予精神鼓励,特别是对于一些传承艰难的非遗曲种,给予项目扶持、展演平台、培训机会、提供创作演出补贴,帮助基层留住人才队伍。

  4.推进协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受疫情影响,一些会议、比赛、展演的节目报送和评选需要通过线上进行,需尽快熟悉各类互联网工具应用,探索线上会议、线上评选、线上展演等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鉴于财政经费缩减大的背景和现实情况,可以考虑更多应用视频会议、在线评选、直播、云展演等方式开展工作。尝试与各类新媒体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如抖音、快手、西瓜视频、荔枝、喜马拉雅、B站等,架起曲艺团体、各级协会会员与新媒体平台的联动合作机制,拓展壮大曲艺阵地,推动优质曲艺资源在线上的合理布局。

  5.尝试将传统线下培训转移到线上,努力提供优质的线上培训课程。在培训内容上增加关于线上演出运营制作、新媒体应用、多元化经营、职业经理人培养等课程,进一步提高行业进行线上应用的能力和产业化素质。特别是目前曲艺人线上演出的水平质量参差不齐,其中还存在一些意识形态、行风导向问题,亟需切实加强培训,有效和正确引导。3月25日至28日,国家广电总局人才交流中心就举办了“网络视听主播岗位职业素养能力培训班”,有部分曲艺人参加了这个培训,受益匪浅。

  6.塑造行业信心。在曲艺行业对于今年市场前景预期普遍走低的情况下,各级曲协组织应紧盯主责主业,发挥职责职能,打好“组合拳”,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手段和灵活有效办法,帮助曲艺演出经营实体建立市场和经营的信心,呼吁行业守望相助、抱团取暖,互相帮扶支招,聚人心、筑同心,同时在演出市场放开后,对观众回归剧场进行一些必要合理恰当的文化消费引导。

 

  

  

(编辑:王解生)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