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动态新闻

从传统到现代,绵竹年画艺人不懈前行

时间:2020年01月21日 来源:中国文艺网 作者:王少杰
0

  年画是一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多于春节时张贴在门墙之上,蕴含吉祥喜庆之意。四川省绵竹市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是四川省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巴蜀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

  传统年画手艺人的匠心坚守 

  图为李芳福年画工作室场景。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李芳福年画工作室陈列的部分作品。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李芳福正在进行创作。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李芳福(右)与儿子李道春(左)正在进行创作。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现年九十高龄的李芳福老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绵竹年画代表性传承人,从业已近八十年。他的年画作品以门神、财神、关公像等传统的年画艺术形象为主,在制作工艺上也始终遵循代代相传的古老技法,严格按照刻板、做纸、印版、上色、勾线、点金等程式,把传统绵竹年画完整地再现出来。

  “画画时最重要的是心态。”李芳福讲到他的作画秘诀时说道,“心态平和,才能把笔下的人物画得精神、漂亮,否则画出来的东西就会变成一张没有价值的废纸。”

  对现在年画市场的混乱,李芳福感到忧虑。《二十四孝图》是他自己摸索、创作出的一组年画作品,他指着其中一幅《啮指痛心》篇讲到:“我曾经看到别人在市场上卖的这幅画,背柴的那个人(曾参)穿着很红很鲜艳的衣服,我想打柴的人怎么能穿颜色这么富贵的衣服呢?我就问那人为什么这么画,那人说这么画好看。你瞧,现在有些画年画的人只图画面好看,不管其他,这怎么能行呢?这还是绵竹年画吗?所以,后来我就自己来做,把‘二十四孝’都画了下来。”

  如今,李芳福老人已不再长时间作画。画画与否,一切随心。他把自己的年画技艺传授给了儿子和孙子,希望他们能把这门手艺代代传承下去。

  青年年画手艺人的创新与发展 

  图为绵竹青年年画艺人王竞男。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王竞男工作室作品。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王竞男工作室作品。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王竞男工作室作品。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王竞男是绵竹当地小有名气的新锐青年年画画师。毕业之后她回到家乡,同朋友一起开办了一间工作室进行创意年画创作。

  “年画是我们绵竹古老传承的艺术,我自小就一直接触它。我大学主修的是动画设计,毕业之后,我想以自己所学,用更时尚、更为当下年轻人所喜欢的形式对绵竹年画进行一定创新,把绵竹年画更好地传承下去、传播开来。”谈到进行年画创作的初衷时,王竞男如是说到。

  王竞男从传统绵竹年画之中取材,选取门神、侍女、传说故事等元素,运用更贴合年轻人欣赏口味的表现技法——流畅洗练的线条勾勒、鲜艳饱满的色泽、生动夸张的造型,打造出系列萌系卡通人物等形象。在她的工作室,随处摆放着她和伙伴们创作的创意年画作品,侍女福字、门神海报、鼠年生肖图,还有年画靠枕、冰箱贴、布艺手工等文创作品,将传统与现代相契合、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让人耳目一新。

  图为绵竹年画村场景。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绵竹年画村场景。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绵竹年画村场景。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据了解,长期以来,绵竹市政府非常重视绵竹年画这一城市文化名片,通过开办绵竹年画博物馆、创建绵竹年画村、开展绵竹年画节等方式,传承传统年画技艺、孕育青年年画艺人,打造集制作、展示、销售等为一体的年画创意产业,推动绵竹年画艺术保护好、传得开、走出去。

  图为第十九届绵竹年画节年画展销会现场。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第十九届绵竹年画节年画展销会现场部分展品。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图为第十九届绵竹年画节年画展销会现场。中国文艺网 王少杰 摄 

  作为新春时节家家户户曾经的必需品,随着时代的变迁,年画逐渐淡去“必需”的地位。如今的年画不仅仅是一副门窗上的装饰品,更是一种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民俗艺术。如何让古老的绵竹年画继续传承下去并重焕新生,是绵竹年画手艺人所不断思考的问题,他们也一直这条道路上努力、不懈地前行着。

(编辑:王少杰)
会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