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去昆山看戏!”两位戏曲界百岁老人真情告白“百戏盛典”
发布时间:2018-11-04

  名家云集,经典荟萃。11月的昆山层林尽染,秋意渐浓。近期,因为一场艺术盛会,这座活力新城俨然被装点成为一座色彩缤纷的“戏曲百花园”。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家、名团、名剧汇聚鹿城,展示着中国戏曲的“花样年华”。

  10月2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8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市盛大开幕。本届戏曲百戏盛典活动以“戏曲的盛会,百姓的节日”为宗旨,以“汇中国百戏,展戏曲新颜”为主题,历时一个多月。在此期间, 30个省区市的120个戏曲剧种、156部剧目(折子戏)将逐一精彩亮相,与观众和戏迷们见面, 122个参演单位将推出76场专场演出,包括14台大戏和31台折子戏,并在昆山各剧场开展惠民演出,为观众们奉献上文艺大餐。

    云集众家之长名剧精粹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将人们“撩拨”得兴致盎然。这其中就包括两位戏曲界“百岁老人”——102岁高龄的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和97岁的戏曲理论家刘厚生先生。百戏盛典开幕后,两位老人几乎每天都关注着盛会的进展情况,并通过视频直播欣赏点评各类参演剧目。
戏曲理论家刘厚生先生

  1921年出生的刘厚生老人年轻时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学校,此后他一直在话剧和戏曲领域工作。70余年里,刘老笔墨纵横,撰写了大量剧本、剧评、戏剧研究著作。作为现当代戏剧事业发展的见证人,他与中国戏剧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当得知百戏盛典要用三年时间集中展示戏曲348个剧种,刘老非常高兴。他将这次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与建国初期的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相比,认为活动既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又让我们对中华戏曲的价值与魅力更具信心。“我想去昆山看戏,我还没有看过那么多剧种。”刘厚生老人说。

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

  对戏曲盛典牵肠挂肚的还有今年102岁高龄的著名戏剧理论家郭汉城先生。郭老戏曲理论建树丰厚,著作等身。60年来,他始终深情关注着戏曲事业的发展。虽年逾百岁,仍出入剧场,发表评论,被视为戏剧人的楷模,戏曲界的骄傲。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在昆山拉开帷幕后,郭老用亲笔签名、口头传授的方式,为百戏盛典送上祝福和期望:“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表演艺术,是为人类所共享的文化遗产,将348个戏曲剧种的经典力作及其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内容,予以荟萃展演,实际是中国戏曲的传承者们以及中国戏曲的维护者们对时代、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对文化高度的自信和自觉所致。”

  同时,郭老也看到目前中国戏曲仍然面临生存隐忧和发展挑战,他指出,如何让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当代予以良性的发展,如何让民族的戏曲艺术仍然在戏曲化和现代化的目标上实现与时俱进,这仍然是戏曲界、文化界要高度重视的时代命题,“我期待新时期中国戏曲更精彩的展示,长久地存活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中”。

  “百戏盛典”是新时期戏曲发展最精彩的亮相。两位从事了一生戏曲研究和实践的百岁老人都对此寄予厚望,充分显示了老一辈戏曲工作者对传统文化的不变初心,对戏曲艺术的终身关爱。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