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艺术力量,弘扬中国精神——“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16-11-16

凝聚艺术力量,弘扬中国精神

——“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视频】“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现场 中国文艺网 周娜 摄

  他们从革命战争年代走来,亲历了战火和硝烟,并以满腔热情自觉投身到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浪潮中;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又走上了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开拓、建设、发展和革新之路,并为此奋斗和奉献了一生。他们就是人民艺术家——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以及与他们同时代,具有高尚艺术品格和家国情怀的老一辈艺术家们。时值艺术家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四位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11月15日,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协顾问杨力舟,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处长汪泽,民盟中央宣传部副巡视员蒋鹏利,油画家钟涵、文国璋、孙景波、徐唯辛、陈思源,理论家邵大箴、刘曦林、陈履生,版画家苏新平、代大权,漫画家徐鹏飞、缪印堂、郑化改、王立军,郁风研究专家李万万,丁聪研究专家吴琼,以及罗工柳先生、郁风先生、彦涵先生和丁聪先生的家属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主任刘尚军主持。

  因为工作机缘,范迪安与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四位先生均有过接触,他深为四位先生的人生态度和豁达胸怀所感怀,同时认为我们当代的艺术家也应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艺术品格,与时代携行,始终将个人艺术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发言中范迪安还提到了与郁风先生的一段往事:“郁风先生作为中国美术馆第一任展览组长,为许多人举办过展览,自己却没有办过一次个展,当提出应该为她做一次个展时,她也只是淡淡地说‘不着急,我的作品还不够好’,但等到先生个展终于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时,她却因病危不能到场。”范迪安回忆道,他亲自把展览开幕式请柬送到了郁风先生病房,对先生说,“您的展览终于办起来了”,话至此毋宁多言,其背后已蕴藏着老一辈艺术家不为自己、只一心惦念新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一份苦心。徐里在座谈会发言里也提到了郁风先生的奉献精神:“郁风先生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书记处书记、常务理事,参与了中国美术馆的筹备组建工作并担任展览部主任。她先后组织评选、布置陈列了全国美术展览及中外专题展览共计三百余次。她为别人挂画一生,也为宣传推广别人的艺术而不遗余力。”“一生为民”——这正是四位先生一生的艺术主线和为人准则,也是那一代艺术家的共通点。如今我们缅怀四位先生,不仅因为“百年诞辰”这一个共同点,更是因为他们身上都具有相同的精神即——“大格局、大气魄、民族性、人民性”。

  杨力舟为这次座谈会准备了多篇讲稿,厚厚的一沓讲稿里面,蕴含的是他对前辈艺术家的敬仰与深情。他在发言中一再提及,“年轻一辈艺术家应该向他们多学习”,这里面既有对老一辈艺术家人格魅力的敬重,也有些许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教诲之意。在这个艺术市场经济的时代,许多艺术家并不需做太多艺术上的艰深探索和艺术品格上的多番锤炼,便可通过多次市场运作达到作品价格的“价值连城”,而这时他们便可自称“大艺术家”,颇为自负。杨力舟在回忆丁聪先生时提到,“我称先生为有成就的大家,但先生一再对我说,‘我就是个小画家,不是大家,但我自豪,为能为国家画画自豪’”。陈履生在回忆郁风先生时也提到,“我见到郁风先生,称她为郁老,她说,不要叫郁老,请叫我郁风同志。”同样地,罗工柳先生也是这样一位谦虚为艺、心系国家人民,同时在此之上进行大力艺术创新的大艺术家。“我很为罗工柳先生惋惜,”在谈到罗工柳先生一心想要将毛泽东诗词绘画化,但最终因病痛而搁浅时,杨力舟对此表示了极大的遗憾之情,“论抓历史题材、论绘画的民族化探索之路,罗工柳先生可谓先驱。”如果他能完成毛主席诗词全部的画作,那将是现代油画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伟大创新。

  苏新平作为彦涵先生的研究生学生,回忆了老师在艺术创作、美术教学及为新中国版画事业发展做出诸多努力等多方面的故事。“在我看来,彦涵先生一直是位令人敬仰的版画界前辈。他从事木刻创作的时间很早,可以追溯到1938年在延安鲁艺参加木刻训练班的时候。现在看来,他应该是解放区木刻最有力的建构者之一。”苏新平尤其提到彦涵先生,无论自己的艺术之路走得多么不同凡响,始终不变的是他的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和人民性的总体特征。“彦涵先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所参与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设计工程,还有中国军事博物馆大型油画创作等国家美术任务,这些都可谓是寄托着人民期望的大型公共艺术项目,这对艺术家来说,既是光荣也是考验。”彦涵先生不仅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也同时提高了思想水平,锤炼了艺术技巧——这都是人民赋予他的动力和养分。苏新平提到,今天我们弘扬彦涵先生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学术精神,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延续新兴木刻革命传统的老一辈艺术家,更是为了让后来者铭记历史、确认榜样,理性前行。

  四位先生不仅在艺术造诣上潜心精进,同时还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从艺也从戎的时代先锋。对于讽刺漫画大师丁聪先生而言,漫画就是他的武器,正如徐里在发言中所讲:“他的一生以漫画为武器,争取民主如匕首投枪、鲜明有力,讽刺时世如晨钟暮鼓、振聋发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战火纷扰的上海,漫画是新文艺战线上的一支强有力的方面军,丁聪以笔做枪,毅然参加“中华全国漫画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的丁聪,又一次站在了国内革命的风口浪尖上, 创作了《反对内战》、《良民》、《四海无闲田》、《公仆》等一大批“争民主”题材的讽刺漫画,其画风大胆辛辣,被誉为“文化界的将军”。徐里在发言中也对丁聪先生表达了这样的敬意:“他用良知和正义进行创作,反对侵略、剥削和压迫,拼命用漫画驱走一个黑暗的时代。”而这也正是四位先生共同的特点,以艺为刀,割开一个时代的病痛。反观当下讽刺漫画事业的低迷,是艺术家缺乏对国家民族和人民痛楚的深入关切和思考,而今我们追寻四位先生的精神轨迹,就是希望再一次看到人民艺术家身上还留存的“铁肩担道义”之为艺初心,继而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回顾四位先生的艺术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辈们始终将个人艺术与国家、民族、人民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也会像邵大箴在座谈会上所言一样,“对20世纪中国美术、现在的美术及未来的美术事业抱有信心。”座谈会对四位先生丰富而曲折的人生和多元的艺术创作形态进行了细致地回顾和研究,这无疑将会极大地扩充我们对中国近现代现实主义美术传统的认知,引发关于个体与社会、时代主旋律与艺术创新、媒介与思想等命题的讨论。

相关链接】罗工柳、郁风、彦涵、丁聪作品赏析

油画家、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罗工柳

《毛主席在井冈山》 布面油彩 1959年

《毛泽东在延安作整风报告》 布面油彩 1951年

《地道战》 布面油彩 1951年

《延安人》 布面油彩 1960年 

艺术家、艺术活动家、作家、评论家 郁风

《风(自画像)》 20世纪30年代初

《和平代表,欢迎你!》 郁风、冯真合作,20世纪50年代,为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而作的宣传草图

《富春山小景》 1979年

《白屋人家》 1994年

版画家、美术教育家 彦涵

《来了亲人八路军》 木刻 1943年

《狼牙山五壮士》16幅组画 木刻 1943年

鲁迅《阿Q正传》插图 木刻 1973年

《林中城镇》 木刻 1981年

漫画家 丁聪

《电影明星王人美漫画像》 1936年

《无题》 1946年

《经验主义者:“后门总是要开的……”》 1981年

《享乐在后》 1988年

栏目介绍
“艺坛大家”是中国文联的品牌项目之一,起始于2004年,至今已拍摄老一辈著名文艺家100余人,涉及戏剧、电影、音乐、美术、曲艺、舞蹈、民间文艺、摄影、书法、杂技、电视等多个艺术门类,部分专题片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播出,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次通过中国文艺网的网络新媒体平台集中发布推送,是适应网络时代传播发展趋势,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开展宣传推介的一次重要探索。这一品牌项目致力于回顾总结我国当代艺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和人生历程,搜集抢救他们的珍贵音像资料,既努力为文艺工作的后来者打造一部生动教材,也力争为中华文艺保存一批宝贵的艺术人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