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络文艺大家庭>

互联网能为杂技带来什么样的魔力

王渝

互联网能为杂技带来什么样的魔力

——对杂技门类网络文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杂技是一项以舞台艺术呈现为主的文艺门类,主要包含杂技和魔术两个艺术领域,而这两个领域的艺术性质和受众又有所区别,使得它们与互联网结合以后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明确要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扶持引导包括网络文艺社群、社区在内的文艺群体及个人广泛开展创作活动,同时提到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独特优势,把握传播规律,加强重点文艺网站建设,善于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载体,促进优秀作品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中国文联文艺资源中心从“互联网+”的核心思想出发,对互联网时代杂技文艺门类的网络文艺资源、文艺网站和新媒体移动端的文艺资讯以及杂技门类文艺爱好者的网络社群等三个方面着手调研,深入剖析了该领域的网络文艺生态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 杂技网络用户:小众的精彩 

  笔者针对18至60岁的网络用户以网上随机发放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共回收了400份有效问卷。对于“你是否是杂技或魔术爱好者”的问题,仅有60份问卷选择“是”,占总调研用户的15%。相比于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爱好者比例通常高达调查样本的70%-80%,杂技在网络文艺门类中显得比较小众,这个规模基础决定了杂技的网络文艺发展必然落后于音乐、舞蹈、戏剧等其他舞台艺术门类。其中对于“你是否在网络上观看过杂技或魔术表演视频”的问题,有157份问卷选择“是”,占总有效问卷的39.3%。在表示爱好杂技或魔术的60人中,有38人回答“是”,占63.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杂技或魔术爱好者已经由关注线下的舞台演出到开始关注网络文艺资源。但有意思的是,在表示并非杂技爱好者的340人中,有135人表示曾在网络上观看过杂技类表演视频,高达39.7%,经过追查,这部分网络用户并没有刻意地去搜索网上表演视频资源,而是因为近年各大卫视和央视春晚对刘谦、YIF、傅琰东等魔术名人节目的引进使得魔术在春节期间一度成为媒体炒作热点,受此影响有机会观看了网络视频。

  然而,与戏剧、音乐、舞蹈等文艺门类正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行业资讯的趋势相比,杂技资讯在网络上的传播明显影响微弱。针对“你是否在网络上接触过杂技或魔术文艺资讯”的问题,仅有52份问卷选择“是”,占总有效问卷的13%,这部分网络资讯主要来源于媒体新闻报道和刘谦等魔术师个人微博等公开平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网络社群反而在杂技领域显得较为活跃。在60位杂技或魔术爱好者中,有18位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登录过魔术教学交流社区平台,占30%。

  从针对网络用户的调研问卷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网络上杂技是个“小众”艺术,相比其他舞台艺术门类,杂技门类的网络用户较少;其次,网络用户欣赏消费杂技门类的网络文艺主要来源于网络视频,其中,爱好杂技的网络用户典型消费方式是将线上视频作为线下现场表演的补充;爱好魔术的网络用户典型消费方式则有两种,一种是单纯欣赏魔术表演或魔术破解,另一种是学习交流。最后,如果将网络用户接受杂技类网络文艺资讯的方式分为主动和被动,则爱好杂技的网络用户被动接受媒体报道,但会主动登录票务网站查询线下现场演出票务信息;爱好魔术的网络用户被动接受“春晚魔术”等热点炒作,但会主动搜索魔术视频、浏览著名魔术师个人平台、登录魔术社区等寻找文艺资源。

  ◎ 杂技网络文艺行业发展:资源丰富,资讯匮乏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杂技和魔术的视频资源在网络上已经有一定历史积累,资源较丰富,在各大网络视频平台上都可以很容易搜索到。

  对腾讯视频、优酷网、土豆网、爱奇艺、搜狐视频、乐视网等六大视频网站杂技类视频进行统计,结果如下:由于爱奇艺网站的统计量为原创资源+跳转各大视频平台搜索直达结果,可获取的文艺视频资源量最多,杂技视频267万多个,魔术视频135.8万多个;其次是优酷网和土豆网,由于成立时间早、资源积累时间长,优酷网现有杂技视频4.2万个,魔术视频35.6万个;土豆网现有杂技视频1.5万个,魔术视频13.7万个。而腾讯拥有最大的独立网络用户群体,所以在腾讯视频的平台上杂技门类网络文艺视频是访问量最多的,杂技视频最高点击量达到单个视频2.7亿多次,魔术视频最高点击量达到单个视频2亿多次;其次是优酷网和土豆网,视频最高点击量都在上百万次至千万次不等。

  尽管视频数量在各大视频网站分布参差不齐,但每个视频网站在内容经营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资源特征差异较为明显。腾讯视频专为魔术爱好者开通了“阿夹魔术秀”——主打“个人秀”的原创达人魔术视频,作为固定频道内节目定期更新播出。优酷网以视频资源积累为主,保存了很多珍贵的演出视频,例如杂技《抖杠》(由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表演)点击量达到了666.7万余次,杂技《天生一对》(由德阳市杂技团表演)点击量达到666.04万余次,但是这些视频上传时间都在3年以前,清晰度不高给观看效果造成影响,版权方面也未获得演出团体或演出场所授权。土豆网主推“明星效应”,签约魔术师YIF进行纪录式真人秀,已制作完成两季以文化交流为主题的魔术表演视频。搜狐视频针对春晚前后的魔术热潮,购买版权制作出2015羊年春晚魔术杂技集,这个集合包含了各大卫视2015年春晚的主打魔术节目,包括东方卫视魔术节目《傅琰东火海逃脱》、环球春晚简铭宣魔术节目《魔光幻影》等,吸引力很强。爱奇艺作为百度搜索引擎的视频搜索平台,开放了面向各大视频网站的视频搜索,从爱奇艺的搜索结果可直接跳转到其他任何一个平台的杂技类节目视频。乐视网并未对杂技和魔术视频采取生产营销行为。

  作为商业视频平台,视频网站主要通过播放视频前的贴片广告和充值会员制服务作为主要盈利模式,但目前的杂技和魔术视频都可以免费获取,究其原因,还是由于爱好杂技和魔术的网络用户群体较小,且在内容上付费的意愿低,没有盈利点。所以,各大视频网站还是通过最传统的运营方式即“免费提供内容增加点击量——推送贴片广告、网页广告收费”来支持杂技和魔术的内容生产。

  问卷调研也反映出杂技门类网络文艺资讯传播力不强,仅有1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经接触过杂技或魔术的文艺资讯,通过的渠道有新闻媒体报道、网站、网络社群和新媒体(微博、微信)。

  首先,与杂技相关的文艺类专业网站数量较少。在中国杂技家协会的30个团体会员中,仅有北京杂技家协会、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山东省杂技家协会三个团体会员有专业网站,占总数的10%,另有一些地方杂技家协会仅在地方文联或者地方演艺集团网站上挂出简介页面,无新闻更新;除了群团组织,一些原中央或地方杂技院团转企后,为了加强宣传、适应市场经济,也建立了专业网站进行院团宣传并推送票务资讯,然而大部分演出团体网站缺少维护,有的很早就停止更新,更多依赖专业票务网站或者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23个杂技院团网站中,仅有9个网站目前持续更新,占总量的39.1%,大部分网站已经处于瘫痪停滞状态。

  尽管专业类网站少,但杂技门类的网络社区较为活跃,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原创资讯的不足问题。由于春晚带来的“魔术热”和“揭秘热”,网络上一度掀起了各种魔术社区,为魔术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平台。

  目前国内较大的魔术社区,以著名的“爱魔术”论坛为例,发展至今已经拥有超过10万会员和126万帖子,其他的大型网络魔术社区的会员数也大多在万人以上,说明魔术网络社区已经初具规模。由于魔术艺术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表现力和普及性,易学易玩,使得爱好者有强烈的学习和交流的意愿,魔术社区的养成正好是这一艺术门类在网络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社区一般由资源下载、技法讲解与展示交流等三个部分构成,满足魔术初学者与业余爱好者的需求。然而,大部分魔术社区的管理较为松散,成员以“草根”魔术师为主,缺乏专业引导以及魔术表演艺术家参与,甚至有的社群出现了不良内容。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发展扩展了文艺传播的渠道。杂技门类有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有数十个,除去已经不活跃的“僵尸号”,正常推送消息且有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有魔术7个、杂技15个。可见,杂技门类的艺术微信公众号比较小众,杂技、魔术加起来一共22个;具体到每个公众号来看,魔术微信号由学习交流、艺术教育和艺术家个人平台三种类型构成,单条信息平均阅读量在1000以上,影响力较大,尤其是魔术师YIF的公众号,单条信息平均阅读量在5000以上,说明魔术爱好者网络群体仍有一定规模,这也可以理解为魔术公众微信号是魔术社区在移动信息时代的延伸。杂技微信号由社团和演出团体构成,向关注用户进行社团宣传和演出信息推介,但影响力较弱,单条信息平均阅读量在1500以下,杂技的网络关注群体仍然少于魔术。

  与微信相比,杂技艺术门类的微博更为典型明晰。杂技有官方认证的微博主要为演出团体,关注粉丝普遍在几百到几千之间,但有影响力的国内一流演出团体的关注度很高,如山东省杂技团的粉丝数达到3.6万名,而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粉丝数达到5.8万名。值得一提的是,杂技剧《武林神话》的关注粉丝达到20余万名,从中可以看出优秀演出团体和优秀演出剧目在适当的宣传下,能够引发网络关注热度。

  与杂技相比,魔术有官方认证的微博主要为个人艺术家,如一些院团的优秀魔术表演艺术家以及刘谦、YIF等凭借春晚跻身大众视野的新晋“网红”魔术师,粉丝都在数十万不等。微博作为资讯发布最公开的自媒体,如此庞大的粉丝群说明优秀魔术师已经具备明星级别的影响力,能够引导网络文艺爱好群体的注意力。

  ◎ 杂技+互联网:高难度飞跃之路 

  多年以来,中国杂技一直存在“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问题,在国际上屡屡获奖广受好评,在国内不温不火。相比于魔术,杂技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文艺门类,以表演为主,在舞台之外缺乏用户交流和体验;而魔术虽然普及性较强,但缺乏专业引导则会鱼龙混杂。由于艺术性质的特殊性,杂技领域的网络文艺主要存在四个问题。首先,杂技社团和杂技演出团体宣传力度不够,缺乏艺术家之间以及艺术家与文艺爱好者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第二,杂技门类缺乏高质量的网络文艺资源,无法让线下舞台艺术在线上得到优质呈现,演出的版权和文艺资源没有很好地整合协调;第三,魔术网络社区缺乏统一有效管理和专业指导,导致社区信息混乱;最后,杂技门类的新媒体影响力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较弱,没能充分发挥新媒体在艺术教育、艺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

  针对以上问题,要发展杂技网络文艺,需要从文艺宣传、资源建设、社群维护等几个方面分别着手。要加强杂技门类社团、演出团体和艺术家的宣传,社团和演出团体不仅要建立“两微”客户端,更要保持更新和资讯推送,杜绝“僵尸号”、“僵尸网站”,恢复网络用户和文艺工作者对宣传渠道的关注度;鼓励支持演出团体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文艺资讯宣传,如跟浏览量大的票务网站、文艺类网站合作,建立独立页面,或与演出节目项目捆绑宣传等等,千方百计扩大影响力;鼓励支持杂技门类艺术家通过微博、微信等公开渠道与网络用户积极互动交流,呈现艺术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网络影响力吸引更多“粉丝”,同时为杂技门类带来更多的爱好者。在网络资源方面,要对杂技门类文艺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使之真正为艺术家、网络用户所用。鼓励演出单位、演出场所、艺术家和视频网站进行全方位合作,以现场直播、高清视频等方式,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对优秀节目作高质量网络呈现;鼓励院团对视频资料进行有效管理和版权交易,让资料库里的资源“活起来”,最终通过网络让资源产生应有的价值。对魔术网络社区建立专业指导组织进行规范化管理,清除不良信息,营造良好风气;让艺术家走进网络社区开设个人专区与魔术爱好者交流,加强网络社区的专业性、功能性。

  在互联网时代,文艺搭乘互联网的快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杂技门类文艺工作者本身要加强“互联网+”意识,充分发挥“两微”客户端的优势,扩大行业规模,搭建业内平台,让杂技门类赶上互联网时代的浪潮,焕发新的生命力。

 

通过微信官方认证的魔术类公众号统计 

 

通过微信官方认证的杂技类公众号统计 

Copyright 2013-2016 LITERARY AND ART RESOURCE CENTER.CFLA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 版权所有 京ICP备14006586-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169号